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美孝心少年主要事迹

最美孝心少年主要事迹

最美孝心少年主要事迹
【篇一】最美孝心少年主要事迹
孝道原心,谁说家贫无孝子?
今年秋季开学,15岁的林章羽进入宣恩一实验中学习。

林章羽上高中中学后,她的弟弟——11岁的何秀巡悄悄地给远在天堂的妈妈写了一封信。

信中写道:妈妈,您知道吗?姐姐对我非常好,她上了高中中学,我真为她快乐。

妈妈,你放心,我会做个男子汉,让家人过上好生活……
林章羽、何秀巡是宣恩县万寨乡大河村一对命运多舛的姐弟。

20XX年,他们的母亲被癌症夺去了生命。

母亲病重期间,曾将林章羽叫到病床前,叮嘱她好好照顾弟弟、帮爸爸分担家庭重担。

母亲逝世后,姐弟俩的父亲不得不外出打零工,以挣钱养家并偿还为妻子治病欠下的债务。

林章羽便担当起照顾弟弟和家庭的重任。

她领着年幼的弟弟上山割猪草,下地采茶、收玉米,还替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年事已高的外婆。

其实,林章羽、何秀巡姐姐弟俩一直是挺懂事的孩子。

在妈妈逝世的前几个月,姐弟俩还用攒下的零用钱给她买了个生日蛋糕。

在妈妈生日前一个月,姐弟俩商量:以前从没给妈妈送过礼物,这次妈妈过生日,一定要送一个生日蛋糕给她。

当时,姐弟俩每人每周有5元零用钱,买蛋糕的30元钱就是他们一元、两元地攒下来的。

妈妈生日当天,姐弟俩走了十几里路,到集镇取头天就订好的生日蛋
糕。

当姐弟俩拿出厚厚的一沓零钱交给蛋糕店老板时,老板被姐弟俩的孝心所感动,还退给他们两元钱。

看到姐弟俩提着生日蛋糕,妈妈嘴上责备他们乱花钱,脸上却露出了笑容。

“这是妈妈第一次吃到生日蛋糕,也是她吃的最后一个蛋糕。

”林章羽说。

自强不息,嫩肩撑起一个家
林章羽、何秀巡姐弟的父亲是上门女婿,外婆自然由父亲照顾。

如今由于外婆年事已高,加上父亲经常不在家,姐姐又在县城上学,何秀巡每天放学回家后不但要自己做饭,还要承担喂猪、扫地等家务和照顾外婆。

去年9月,外婆打猪草回家途中意外跌倒后,挣扎着给放假在家的何秀巡打来电话。

何秀巡闻讯赶到,困难地搀着外婆回家。

安顿好外婆后,他又给在附近打工的父亲打电话告知情况,然后来回好几趟把猪草背回家。

由于父亲忙着打零工挣钱,姐弟俩不得不互相照顾。

何秀巡除了照顾外婆外,有时还要到山上采山货、茶叶,上学时带到集镇上换成钱用来补贴家用。

何秀巡每星期有5元零用钱,可他尽量把钱存下来。

他说,外婆身体不好,有时候病了可以贴补着给老人家买药。

林章羽告诉记者,弟弟有时会用零用钱给外婆买点糖。

外婆喜欢喝豆奶,弟弟有时候也会给外婆买一些。

何秀巡的孝敬,与父亲的教育分不开。

虽然家境贫困,但父亲总是告诉孩子要尊老爱幼、乐于助人。

每次父亲回家,何秀巡都会忙着
端茶、倒水、搬凳子,还给父亲捶背,与父亲聊天。

有一次父亲告诉儿子:爸爸不能给你什么,只能尽力供你和姐姐读书,将来把家里的房子留给你们。

何秀巡却对父亲说,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好好学习,将来找个好工作,让您和外婆过上好日子。

看到儿子如此懂事,父亲眼中噙满了泪水。

乐观积极,阳光少年正长大
在学校,乐观积极、发奋向上的何秀巡不但是教师的好帮手,在同学中也非常受欢迎,不少同学都得到过他的帮助。

有一次,班上两个同学因为琐事打架,其他同学怎么拉都拉不开。

作为安全班长的何秀巡为了分开两个同学,硬是站到这两个同学中间,用身体当“肉盾”。

拳头像雨点一样砸在何秀巡身上,但他却丝毫没有退缩。

其他同学把两人拉开时,何秀巡的脸上已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

有段时间,班上有个叫杨婧的女生不开心,总是单独坐在墙角默默地抽泣。

何秀巡发现后,走过去安慰她,其实不时讲笑话、扮鬼脸逗她开心。

杨婧终于破涕为笑。

其实,在母亲刚逝世的那段时间,何秀巡的情绪十分低落,成绩很快下降,受到了父亲的严厉批评。

事后,林章羽开导何孝巡:“现在妈妈逝世了,家里只有爸爸打零工挣钱,我们假如不认真学习,以后怎么把这个家支撑起来?”经过几小时的谈话,何秀巡对姐姐说自己错了,以后一定好好读书。

看着弟弟暗自努力学习,将落下的功课逐步补起来时,林章羽知道弟弟长大了。

现在读六年级的何秀巡每次
考试都在班上首屈一指。

【篇二】最美孝心少年主要事迹
赵文龙大部分时间都陪着妈妈去医院透析。

妈妈患有脊椎裂和尿毒症,这么多年,他几乎从未有过玩耍时间,最大的乐趣就是生日那天去趟八一公园。

12岁,正是一个男孩贪玩儿好动、顽皮叛逆的年龄,可在赵文龙脸上,这些特质都没有,很多时候他都在默默地沉思。

不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里,他都陪着妈妈去医院透析。

虽然只有12岁,赵文龙几乎会做所有家常菜。

因为妈妈患有脊椎裂和尿毒症,这么多年,他几乎从未有过玩耍时间,最大的乐趣就是生日那天去趟八一公园;他是包钢八中一名普通的初一学生,而他每天需要承担的却是一般学生父母双倍的责任。

来到位于少先路31号街坊的赵文龙家,家里几乎没什么电器,只有卧室里摆放的一台老式冰箱,这是为了给李英存放药品用的。

李英正在整理医院的收费单,与妈妈的大床相隔一张桌子的小床是赵文龙的,床头整整齐齐码着三十几本书,虽然陈设简单,家里却拾掇得一干二净。

李英说,每天早上,即便时间紧张,龙龙也会拾掇完家,给她做好早饭再走,他自己则在学校买早点吃。

虽然家庭承担如此沉重,可赵文龙在同学和教师的眼中却是天真、开朗、幽默的,只要学校有什么开心事,龙龙也会第一时间告诉妈妈,母子俩总会畅怀大笑。

在这样的说笑中,龙龙常常因为忘记了正在烧菜而把锅烧糊。

医生告诉李英,她的病目前无法治愈,最基本的维系就是一个星期三次透析,每次需要700元左右,每个月8000多元。

为了保证最基本的生活,李英只得一个星期透析一次,每次透析,文龙都像丢了魂似的守在抢救室门口,李英每次都觉得心疼。

但只要看她转危为安,赵文龙还挂着泪珠的脸上马上会露出笑容,他告诉她:“妈妈,您一定要好好活着,只要您陪着我,再苦的日子都是甜的。


赵文龙打算考一所自己心仪的军校,当军人是他的梦想,更重要的是国家还会补贴学费。

“省下一分钱,妈妈的病就有一分治愈的可能”听着儿子这番言论,李英缄默了,生活让儿子过早地承担了太多的沉重,她除了支持,什么都帮不了他。

每年六一,李英都会带龙龙去八一公园玩儿,有时龙龙会说:“妈妈,咱们什么时候才能将这里的游乐设施都玩儿一遍啊?”李英听了心里酸酸的,龙龙就立即转换话习题安慰妈妈说:“等我工作挣钱了,咱们就好好出去玩儿一趟。

”对于李英和龙龙来说,这样类似的对将来的期望已经成了他们母子俩的约定。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