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协议及编程通讯协议分为协议和协议,我公司的多种仪表都采用通讯协议,如:2000智能电力监测仪、巡检表、数显表、光柱数显表等。
下面就协议简要介绍如下:一、通讯协议(一)、通讯传送方式:通讯传送分为独立的信息头,和发送的编码数据。
以下的通讯传送方式定义也与通讯规约相兼容:初始结构= ≥4字节的时间地址码 = 1 字节功能码 = 1 字节数据区 = N 字节错误校检 = 16位码结束结构= ≥4字节的时间地址码:地址码为通讯传送的第一个字节。
这个字节表明由用户设定地址码的从机将接收由主机发送来的信息。
并且每个从机都有具有唯一的地址码,并且响应回送均以各自的地址码开始。
主机发送的地址码表明将发送到的从机地址,而从机发送的地址码表明回送的从机地址。
功能码:通讯传送的第二个字节。
通讯规约定义功能号为1到127。
本仪表只利用其中的一部分功能码。
作为主机请求发送,通过功能码告诉从机执行什么动作。
作为从机响应,从机发送的功能码与从主机发送来的功能码一样,并表明从机已响应主机进行操作。
如果从机发送的功能码的最高位为1(比如功能码大与此同时127),则表明从机没有响应操作或发送出错。
数据区:数据区是根据不同的功能码而不同。
数据区可以是实际数值、设置点、主机发送给从机或从机发送给主机的地址。
码:二字节的错误检测码。
(二)、通讯规约:当通讯命令发送至仪器时,符合相应地址码的设备接通讯命令,并除去地址码,读取信息,如果没有出错,则执行相应的任务;然后把执行结果返送给发送者。
返送的信息中包括地址码、执行动作的功能码、执行动作后结果的数据以及错误校验码。
如果出错就不发送任何信息。
1.信息帧结构地址码:地址码是信息帧的第一字节(8位),从0到255。
这个字节表明由用户设置地址的从机将接收由主机发送来的信息。
每个从机都必须有唯一的地址码,并且只有符合地址码的从机才能响应回送。
当从机回送信息时,相当的地址码表明该信息来自于何处。
功能码:主机发送的功能码告诉从机执行什么任务。
表1-1列出的功能码都有具体的含义及操作。
数据区:数据区包含需要从机执行什么动作或由从机采集的返送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是数值、参考地址等等。
例如,功能码告诉从机读取寄存器的值,则数据区必需包含要读取寄存器的起始地址及读取长度。
对于不同的从机,地址和数据信息都不相同。
错误校验码:主机或从机可用校验码进行判别接收信息是否出错。
有时,由于电子噪声或其它一些干扰,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会发生细微的变化,错误校验码保证了主机或从机对在传送过程中出错的信息不起作用。
这样增加了系统的安全和效率。
错误校验采用16校验方法。
注:信息帧的格式都基本相同:地址码、功能码、数据区和错误校验码。
2.错误校验冗余循环码()包含2个字节,即16位二进制。
码由发送设备计算,放置于发送信息的尾部。
接收信息的设备再重新计算接收到信息的码,比较计算得到的码是否与接收到的相符,如果两者不相符,则表明出错。
码的计算方法是,先预置16位寄存器全为1。
再逐步把每8位数据信息进行处理。
在进行码计算时只用8位数据位,起始位及停止位,如有奇偶校验位的话也包括奇偶校验位,都不参与码计算。
在计算码时,8位数据与寄存器的数据相异或,得到的结果向低位移一字节,用0填补最高位。
再检查最低位,如果最低位为1,把寄存器的内容与预置数相异或,如果最低位为0,不进行异或运算。
这个过程一直重复8次。
第8次移位后,下一个8位再与现在寄存器的内容相相异或,这个过程与以上一样重复8次。
当所有的数据信息处理完后,最后寄存器的内容即为码值。
码中的数据发送、接收时低字节在前。
计算码的步骤为:▪预置16位寄存器为十六进制(即全为1)。
称此寄存器为寄存器;▪把第一个8位数据与16位寄存器的低位相异或,把结果放于寄存器;▪把寄存器的内容右移一位(朝低位),用0填补最高位,检查最低位;▪如果最低位为0:重复第3步(再次移位); 如果最低位为1:寄存器与多项式A001(1010 0000 0000 0001)进行异或;▪重复步骤3和4,直到右移8次,这样整个8位数据全部进行了处理;▪重复步骤2到步骤5,进行下一个8位数据的处理;▪最后得到的寄存器即为码。
3.功能码03,读取点和返回值:仪表采用通讯规约,利用通讯命令,可以进行读取点(“保持寄存器”) 或返回值(“输入寄存器” )的操作。
保持和输入寄存器都是16位(2字节)值,并且高位在前。
这样用于仪表的读取点和返回值都是2字节。
一次最多可读取寄存器数是60。
由于一些可编程控制器不用功能码03,所以功能码03被用作读取点和返回值。
从机响应的命令格式是从机地址、功能码、数据区及码。
数据区中的寄存器数据都是每两个字节高字节在前。
4.功能码06,单点保存主机利用这条命令把单点数据保存到仪表的存储器。
从机也用这个功能码向主机返送信息。
二、编程举例下面是一个用编写的通讯的例子(一)、通讯口设置;("1",,0,,,0,);(){(" ");}(,1024,1024);()(" ");();()("");2400;8;;;();(二)、校验码计算( ){i;^ ;(0<8){;1;>>1;0x7;(1)^0001;0;}}(三)、数据发送11读取地址为11的巡检表数据10读取十个通道的数据2[0];2[1]=3;2[2]=0;2[3]=0;2[4]=0;2[5];0;(2[0]);(2[1]);(2[2]);(2[3]);(2[4]);(2[5]);2[6] & 0;2[7]0x100;(2,8);(四)、数据读取(,5*2)读取个通道数据可增加错误处理程序,如地址码错误、码错误判断、通讯故障处理等。
通讯协议简介一、概述协议是应用于电子控制器上的一种通用语言。
通过此协议,控制器相互之间、控制器经由网络(例如以太网)和其它设备之间可以通信。
它已经成为一通用工业标准。
有了它,不同厂商生产的控制设备可以连成工业网络,进行集中监控。
此协议定义了一个控制器能认识使用的消息结构,而不管它们是经过何种网络进行通信的。
它描述了一控制器请求访问其它设备的过程,如果回应来自其它设备的请求,以及怎样侦测错误并记录。
它制定了消息域格局和内容的公共格式。
当在一网络上通信时,此协议决定了每个控制器须要知道它们的设备地址,识别按地址发来的消息,决定要产生何种行动。
如果需要回应,控制器将生成反馈信息并用协议发出。
在其它网络上,包含了协议的消息转换为在此网络上使用的帧或包结构。
这种转换也扩展了根据具体的网络解决节地址、路由路径及错误检测的方法。
1、在网络上转输标准的口是使用一-232C兼容串行接口,它定义了连接口的针脚、电缆、信号位、传输波特率、奇偶校验。
控制器能直接或经由组网。
控制器通信使用主—从技术,即仅一设备(主设备)能初始化传输(查询)。
其它设备(从设备)根据主设备查询提供的数据作出相应反应。
典型的主设备:主机和可编程仪表。
典型的从设备:可编程控制器。
主设备可单独和从设备通信,也能以广播方式和所有从设备通信。
如果单独通信,从设备返回一消息作为回应,如果是以广播方式查询的,则不作任何回应。
协议建立了主设备查询的格式:设备(或广播)地址、功能代码、所有要发送的数据、一错误检测域。
从设备回应消息也由协议构成,包括确认要行动的域、任何要返回的数据、和一错误检测域。
如果在消息接收过程中发生一错误,或从设备不能执行其命令,从设备将建立一错误消息并把它作为回应发送出去。
2、在其它类型网络上转输在其它网络上,控制器使用对等技术通信,故任何控制都能初始和其它控制器的通信。
这样在单独的通信过程中,控制器既可作为主设备也可作为从设备。
提供的多个内部通道可允许同时发生的传输进程。
在消息位,协议仍提供了主—从原则,尽管网络通信方法是“对等”。
如果一控制器发送一消息,它只是作为主设备,并期望从从设备得到回应。
同样,当控制器接收到一消息,它将建立一从设备回应格式并返回给发送的控制器。
是公司为其与主机之间的通讯而发明的串行通讯协议。
其物理层采用232、485等异步串行标准。
由于其开放性而被大量的及厂家采用。
通讯方式采用主从方式的查询-相应机制,只有主站发出查询时,从站才能给出响应,从站不能主动发送数据。
主站可以向某一个从站发出查询,也可以向所有从站广播信息。
从站只响应单独发给它的查询,而不响应广播消息。
的串行口的通讯参数(如波特率、奇偶校验)可由用户选择。
二、协议传送方式通讯协议有两种传送方式方式和方式,两种方式如下所示:项目方式方式字节长度8 7奇偶校验 1 0 1 0字节中止 1 2 1 2开始标记不要:(冒号)结束标记不要数据间隔< 24 < 1S出错检验方式16三、指令字符串格式:下面以301模拟量数据采集器为例讲解04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