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锅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说明书

锅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说明书

1 前言 (1)2 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 (2)2.1 概述 (2)2.2 控制方式的确定 (2)2.3检测元件和执行机构的选择 (3)2.4微型计算机的选择 (4)2.5输入输出通道及外围设备的选择 (6)2.6系统的原理框图 (6)3 控制算法的选择和参数计算 (8)3.1 控制算法的选择 (8)3.2 参数的计算 (8)4系统硬件设计 (16)4.1概述 (16)4.2 系统的硬件设计 (16)4.3系统电气原理图 (33)4.4 元器件明细表 (34)5 软件程序的编制 (35)5.1概述 (35)5.2程序流程图 (35)5.3 地址分配 (40)5.4程序设计 (40)6 控制系统的调试与实验 (42)6.1单元电路调试 (42)6.2 程序调试 (42)6.3 系统调试 (43)6.4 系统实验和结果分析 (43)7 设计总结 (44)7.1 系统具备的主要功能 (44)7.2 系统的测量精度 (44)7.3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44)参考文献 (46)致谢 (47)1 前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锅炉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而锅炉温度控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过程控制,有些工艺过程对其温度的控制效果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因而设计一种较为理想的温度控制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而锅炉系统是一个具有时变和时滞的比较复杂的系统,因此,对锅炉温度进行控制是工业过程控制中一个重要而且困难的问题。

由于串级控制具有有效改善过程的动态特性、提高工作频率、减小等效过程时间常数和加快响应速度等特点,所以在克服被控系统的时滞方面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1]。

由于PLC具有高可靠性、易于实现等优点,在工业控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进入21世纪以来,PLC已经由原来的逻辑控制器发展成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通讯能力的标准工控设备,用其进行各种算法的实现是工控领域的发展趋势。

本设计以锅炉为被控对象,以锅炉出口水温为主被控参数,以炉膛内水温为副被控参数,以加热炉电阻丝电压为控制参数,以PLC为控制器,构成锅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采用PID 算法,运用PLC梯形图编程语言进行编程,实现锅炉温度的自动控制[2]。

本文对锅炉温度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都进行了介绍,全文主要有5个部分。

第1部分是对锅炉温度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的介绍。

控制总体方案的设计是系统设计的核心。

若设计方案设计不正确,则无论选用何种先进的过程控制仪表或计算机系统,其安装如何细心,都不可能使系统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甚至系统不能运行。

第2部分是对锅炉温度控制系统控制算法的选择和参数的设置进行了介绍。

采用合适的控制算法能更好地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

第3部分是锅炉液位控制系统硬件的设计,对选择的仪表、设备等的性能、使用方法和接口要求等进行了介绍。

第4部分是对锅炉液位控制系统软件程序的编制,主要是采用PLC梯形图编程语言进行编程,并写出相应的流程图和地址分配。

第5部分是对锅炉温度控制系统的调试与实验。

其中包括单元电路调试、程序调试、系统调试、系统试验和结果分析。

在本次设计当中,我得到了张运波老师的指导和崔晓燕、刘野等同学的热心帮助,才使我能顺利完成此次毕业设计。

在此,谨对他们致以衷心地感谢!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错误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

2 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2.1 概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锅炉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而锅炉温度控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过程控制,有些工艺过程对其温度的控制效果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现代锅炉的生产过程可以实现高度的机械化,这就为锅炉的自动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锅炉自动化是提高锅炉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措施。

目前,锅炉的自动化主要包括自动检测、自动调节、程序控制、自动保护和控制计算五个方面。

实现锅炉自动化能够提高锅炉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减少运行人员。

锅炉是工业企业重要的动力设备,其任务是供给合格稳定的蒸汽或热水,以满足负荷的需要。

锅炉设备是一个复杂的控制对象,燃气燃油锅炉主要输入变量包括负荷、给水、燃料量、送风和引风量等,主要调节变量包括水位、温度及压力、烟气氧量和炉膛负压等;电加热锅炉主要输入变量包括负荷、锅炉给水和电阻丝电压等,主要调节变量包括水位和温度等。

锅炉生产过程的各个主要参数都必须严格控制。

锅炉系统是一个具有时变和时滞的比较复杂的系统,因此,对锅炉温度进行控制是工业过程控制中一个重要而且困难的问题[3] 。

在生产过程控制中,一些复杂环节,往往需要进行串级控制。

即把两个控制器串联起来,第一个控制器的设定值是控制目标,它的输出传给第二个控制器,作为它的设定值,第二个控制器的输出作为串级控制系统的输出,送到被控系统,作为它的控制“动作”。

控制系统的这种串级形式对于复杂对象的控制往往比单回路控制的效果更好。

串级控制对克服被控系统的时滞之所以能收到好的效果,是因为当用两个控制器进行串级控制时,每个控制器克服时滞的负担相对减小,这就使得整个控制系统克服时滞的能力得到加强。

在锅炉自动控制系统中,除了应用基于反馈控制原理而设计的各种调节器系统以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

由于PLC具有高可靠性、易于实现等优点,在工业控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进入21世纪以来,PLC已经由原来的逻辑控制器发展成具有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通讯能力的标准工控设备,用其进行各种算法的实现是工控领域的发展趋势[4] 。

本设计以电加热锅炉为被控对象,以锅炉出口水温为主被控参数,以炉膛内水温为副被控参数,以加热炉电压为控制参数,以PLC为控制器,构成锅炉温度串级控制系统,实现锅炉水温的定值控制。

2.2 控制方式的确定自动控制方式一般有两种:即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

开环控制是指控制装置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按顺序工作,没有反向联系的控制过程,按这种方式组成的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其特点是系统的输出量不会对系统的控制作用发生影响,没有自动修正或补偿的能力。

开环控制没有反馈环节,系统的稳定性不高,响应时间相对来说很长,精确度不高,使用于对系统稳定性精确度要求不高的简单的系统.。

人工控制一般是开环控制。

比如人工转换电扇档位实现转速的控制。

闭环控制有反馈环节,从输出量变化取出控制信号作为比较量反馈给输入端控制输入量,一般这个取出量和输入量相位相反,所以叫负反馈控制。

通过反馈系统使系统的精确度提高,响应时间缩短,适合于对系统的响应时间,稳定性要求高的系统。

自动控制通常是闭环控制。

比如家用空调温度的控制。

而闭环控制又包含有单回路控制和串级控制等。

串级控制系统与单回路控制系统相比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即其在结构上多了一个副回路,形成了两个闭环----双闭环或称双环。

串级控制系统在结构上与电力传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双环系统相同,就其主回路(外环)来看是一个定值控制系统,而副回路(内环)则为一个随动系统。

以加热炉串级控制系统为例,在控制过程中,副回路起着对炉出口温度的“粗调”作用,而主回路则完成对炉出口温度的“细调”任务。

与单回路控制系统相比,串级控制系统多用了一个测量变送器与一个控制器(调节器),增加的投资并不多(对计算机控制系统来说,仅增加了一个测量变送器),但控制效果却有显著的提高。

其原因是在串级控制系统中增加了一个包含二次扰动的副回路,使系统①改善了被控过程的动态特性,提高了系统的工作频率;②对二次扰动有很强的克服能力;③提高了对一次扰动的克服能力和对回路参数变化的自适应能力[5] 。

综上所述,根据系统工艺要求,决定在系统设计中采用闭环串级控制方式。

2.3检测元件和执行机构的选择2.3.1检测元件的选择检测与变送设备主要根据被检测参数的性质与系统设计的总体考虑来决定。

被检测参数性质的不同,准确度要求、响应速度要求的不同以及对控制性能要求的不同都影响检测、变送器的选择,要从工艺的合理性、经济性加以综合考虑。

检测、变送器选择的几个基本原则如下[6]:①尽可能选择测量误差小的测量元件。

②尽可能选择快速响应的测量元件与变送设备。

③正确采用微分超前补偿。

④合理选择测量点位置并正确安装。

⑤对测量信号作必要的处理。

本系统需要两个温度传感器,一个安装在炉膛内;另一个安装在出口处。

根据测量精度和测量范围等要求,选用铂热电阻pt100为温度传感器,选择J C J100G为温度变送器。

2.3.2 执行机构的选择由于本次设计选用的是电阻丝加热炉,属于电加热形式,应该选择温度控制器作为执行机构,选用对应的MJYD-JL-20型单相交流模块。

PLC控制器输出的数字量经过D/A转换成温度控制器可识别的模拟电压信号后,根据不同的电流值,MJYD-JL-20型单相交流模块输出相应的电压值从而控制电阻丝两端的电压值,达到调节温度的目的。

2.4微型计算机的选择工业中常用的控制器有工业控制计算机、单片机和可编程控制器等。

与其它几种控制器相比较,可编程控制器是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与继电器逻辑控制概念而开发的一代新型工业控制器,是专为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

它可以取代传统的继电器完成开关量的控制,比如,将行程开关、按钮开关、无触点开关或敏感元器件作为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可控制电动阀门、开关、电磁阀和步进电机等执行机构。

它采用可编程的存储器,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通过数字式、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和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

工业控制采用PLC,显示了突出的优越性,因它可对用户提出的生产控制要求和意见,能方便地在现场进行程序修改和调试,使系统的灵活性大大增强。

内部的软继电器使系统在控制中能严格地起到互锁作用,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简化设备,维修方便。

而且,随着PLC的发展,在硬件、软件方面都会有更先进的计数出现。

针对系统的特点,分析各控制器的优缺点,采用PLC作为本次设计的控制器。

具体比较如下[7]:首先,PLC和PC控制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对低端应用,PLC具有极大的性能价格比优势.工控机的价格较高,将它用于小型开关量控制系统以取代继电器控制,无论是在体积和价格上都很难接受,可靠性也远不如PLC。

(2)PLC的可靠性无可比拟,故障停机时间最少.基本WindowsNT/2000/XP操作系统的IPC 控制系统,在实时任务处理,长期稳定运行,抗病毒和恶意攻击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题.IPC 控制系统在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还未获得广泛的认同。

(3)PLC是专为工厂现场应用环境设计的,结构上采取整体密封或插件组合型,对印制板,电源,机架,插座的制造和安装,均采取了严密的措施。

(4)PLC是使用专门为工业设计的编程语言,这些语言简单易学.工控机如果用VB,VC等语言来编程,需要花更多时间来学习,编程的效率也没有PLC高.如果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其稳定性远远不如PLC,时间控制精度也较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