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有家风+历代家训---+公益5 (1)

家有家风+历代家训---+公益5 (1)

——此千百年来历史所验证
回头看三个问题:
●立家训之人的用心?
●立家训之人自己做到否?
●遵家训的家族结果如何?
家庭教育:90%——道德 学校教育:8% ——知识和技能 社会教育:2% ——实践
唐太宗●帝范
唐太宗●诫皇属 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览之乐,内却声 色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帝子亲王, 先须克已.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 念耕夫.
五代十国●钱氏家训
北 宋 ● 范 仲 淹 《 家 训 百 字 铭 》
北 宋 ● 包 公
北 宋 ● 陆 游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 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 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 孙。
春秋的孔子庭训:诗礼传家 《论语· 第十六章· 季氏篇》陈亢问于伯鱼曰:“子 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 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 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 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 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 子之远其子也。”
家有家风
中国历代家训的启示
家庭教育:90%——道德 学校教育:8% ——知识和技能 社会教育:2% ——实践
有养无教 家教失传
“养不教 父之过” ——《三字经》
至 要 莫 若 教 子
带着三个问题:
●立家训之人的用心?
●立家训之人自己做到否?
●遵家训的家族结果如何?
西周初年的周公《诫子伯禽》: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 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 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 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 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 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 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 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 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 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清●张英家书
千里家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存, 不见当年秦始皇。
清●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是曾国藩的书信 集,成书于清19 世纪中叶。该书 信集记录了曾国 藩在清道光30年 至同治10年前后 达30年的翰苑和 从武生涯,近 1500封。
近代●王凤仪家庭伦常道
老人无德,一家灾殃; 子女不孝,没有福报; 男人无志,家道不兴; 女人不柔,把财赶走。
后生才锐者,最易坏事。若有之, 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 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学,训以宽 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自此 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 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生之 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明●了凡四训
《了凡四训》是中国明朝的袁了凡先生写给儿子的四封家书, 他告诫儿子,要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辩善恶的标准,从而将命 运掌握在自己手上。
司马光●万世传家宝训 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 积书以 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不如积阴德于 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所谓阳德者,行善为人所知;阴德者, 行善不为人知。 积阳德者,得享世间名 誉;积阴德者,天赐福德绵长。
孔子●易经爻辞
积善之家,必有余, 诗书传家又次之, 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春秋●曾子杀猪
春秋●曾子杀猪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婴儿非 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 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 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战国●孟母断织
战国●孟母断织
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 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 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 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选自《列女传》
东汉●班昭女诫
东汉●班昭女诫
“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 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
——选自《女诫》
东 汉 ● 杨 震 四 知
天知、神知、你知、我知
四知堂
南北朝●颜氏家训
南北朝●颜氏家训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 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呵反笑,至 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 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 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 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 孩。"诚哉斯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