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届高三一诊模拟理综物理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七中2018届高三一诊模拟理综物理试卷(含答案)

成都七中高2018 届一诊模拟理综物理试卷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将一物块分成相等的A、B 两部分靠在一起,下端放置在地面上,上端用绳子拴在天花板,绳子处于竖直伸直状态,整个装置静止。

则()A.绳子上拉力一定为零B.地面受的压力可能为零C.地面与物体B间可能存在摩擦力D.A、B 之间可能存在摩擦力15.用一竖直向上的拉力将原来在地面上静止的重物向上提起,重物由地面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v-t 图像如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前3 s 内拉力功率恒定B.最后2 s 内货物处于超重状态C.前3 s 内与最后2 s 内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D.最后2s 运动过程中,货物的机械能减小16.如图所示,A 为电磁铁,C 为胶木秤盘,A 和C(包括支架)的总重量M,B 为铁片,质量为m,整个装置用轻绳悬于O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绳上拉力()A.F=mg B.F >(M+m)gC.F=(M+m)g D.Mg<F<(M+m)g“嫦娥三号”从距月面高度为100km 的环月圆轨道Ⅰ上的P点实施变轨,进入近月点为15km的椭圆轨道Ⅱ,由近月点Q成功落月。

关于“嫦娥三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沿轨道Ⅱ运行的周期大于沿轨道Ⅰ运行的周期B.沿轨道Ⅰ运动至P点时,需加速才能进入轨道ⅡC.沿轨道Ⅱ运行时,在P点的加速度大于在Q点的加速度D.在轨道Ⅱ上由P点运行到Q点的过程中,万有引力对其做正功,它的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1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45º的斜面底端正上方高H=6.4m 处,将质量m=1kg 的小球以不同初速度水平抛出,若小球到达斜面时位移最小,重力加速度g=10m/s2,则()A.小球平抛的初速度8m/sB.小球落到斜面时的速度4。

C.小球落到斜面上时重力的功率为4D.小球从抛出到落到斜面的过程中动量变化大小为4kg.m/s 19.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路中R2 、R3 分别为总阻值一定的滑动变阻器,R0 为定值电阻,R1 为光敏电阻(其阻值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减小),当开关S闭合时,电容器中一带电微粒子恰好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逐渐增大对R1 的光照强度,电阻R0 消耗的电功率变大,电阻R3 中有向上的电流B.只调节电阻R3 的滑片P2 向上端移动时,电源消耗的电功率变大,电阻R3 中有向上的电流C.只调节电阻R2 的滑片P1 向下端移动时,电压表示数变大,带电微粒向下运动D.若断开开关S,带电微粒向下运动20.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固定的半径R的光滑绝缘圆形轨道,水平匀强电场平行于轨道平面向左,P、Q 分别为轨道的最高、最低点。

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正电小球(可视为质点)在轨道内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场强E 3mg.要使小球能沿轨道做完整的圆周运4q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过Q点时速度至少为B. 小球过Q点时速度至少为C.小球过Q、P 点受轨道弹力大小的差值为6mgD. 小球过Q、P 点受轨道弹力大小的差值为7.5mg21.交警正在调查发生在无信号灯的十字路口的一起汽车相撞事故。

根据两位司机的描述得知,发生撞车时汽车A 正沿东西大道向正东行驶,汽车B 正沿南北大道向正北行驶。

相撞后两车立A即熄火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叉接在一起后并排沿直线在水平路面上滑动,最终一起停在 路口东北角的路灯柱旁,交警根据事故现场情况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事故报告图。

通过观察地面上留下的碰撞痕迹,交警判定撞车的地点为该事故报告图中 P 点,并测量出相关的数据标注在图中,又判断出两辆车的质量大致相同。

为简化问题,将 两车均视为质点,且它们组成的系统在碰撞的过程中动量守 恒,根据图中测量数据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发生碰撞时汽车 B 的速率较大B. 发生碰撞时汽车 A 的速率较大C. 发生碰撞时速率较大的汽车和速率较小的汽车的速率之比约为 12:56.0mB2.5m灯柱AB北P东D. 发生碰撞时速率较大的汽车和速率较小的汽车的速率之比约为 2 3 : 5第 II 卷 (非选择题共 174 分)三.非选择题:共 174 分。

第 22~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 33~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129 分。

22(6 分).利用图示装置可以做多个力学实验。

(1)用此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 (填“需要”或“不需要”)平衡小车和木板间的摩擦阻力;(2)用此装置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改变小车质量后, (填“需要”或“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阻力;(3)用此装置探究“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为了尽可能准确,请完成下列填空: ①不挂钩码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 (填“需要”或“不需要”)固定纸带;②调节滑轮高度,让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23(9 分).为确定某电子元件的电学特性,做如下测量:(1)用多用表测量该元件的电阻,选用“×100”倍率的电阻档测量,发现多用表指针偏转过大, 因此需选择 倍率的电阻档(填 “×10”或“×,并_ 再进行测量,之后多 用表的示数如图所示,测量结果为 Ω.(2)某同学想精确测得上述待测电阻 Rx 的阻 值,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 A .电流表 A 1(量程 50mA 、内阻 r 1=10Ω)B.电流表A2(量程200mA、内阻r2 约为2Ω)C.电流表A3(量程0.6A、内阻r3 约为O.2Ω)D.定值电阻R0=30ΩE.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10Ω)F.电源E(电动势为4V)G.开关S、导线若干回答:①为了使电表调节范围较大,测量准确,滑动变阻器调节方便,测量时电表读数不得小于其量程的1/3,供电电路部分已画出,请根据题目要求完成实验电路。

②若电表的读数分别为I M、I N,则R x 的计算式为R x=(用题中字母表示)。

24(12.如图所示,斜面体质量为M,倾角è,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ì,用细绳竖直悬挂一质量分)为m 的小球静止在光滑斜面上,小球的高度为h,当烧断绳的瞬间,用水平向右的力由静止拉动斜面体,小球能做自由落体运动到达地面,重力加速度为g。

求:(1)小球经多长时间到达地面;(2)拉力至少为多大才能使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到地面。

25(20 分).如图所示,绝缘轨道C DGH 位于竖直平面内,圆弧段D G 的圆心角为è=37°,DG 与水平段CD、倾斜段GH 分别相切于D 点和G 点,CD 段粗糙,DGH 段光滑,在H 处固定一垂直于轨道的绝缘挡板,整个轨道处于场强为E=1×104N/C、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

一质量m=4×103kg、带电量q=+3×106C 的小滑块在C 处由静止释放,经挡板碰撞后滑回到C D 段的中点P处时速度恰好为零。

已知 C D 段长度 L =0.8m ,圆弧 D G 的半径 r =0.2m ,不计滑块与挡 板碰撞时的动能损失,滑块可视为质点。

求:(1)滑块与 C D 段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ì; (2)滑块在 C D 段上运动的总路程;(3)滑块与绝缘挡板碰撞时的最大动能和最小动能。

物理答案参考答案14D 15C 16B 17D 18B 19AD 20BC 21AC 22(每空 2 分)答案:(1)不需要(2)不需要 (3)需要23(共 9 分)答案:(1) ×10(1 分),欧姆调零(1 分),70(1 分)(2)①如图所示,M 为 A 1,N 为 A 2 (4 分);② (2分);24 解:(1)设小球自由落体运动到地面上,下落高度为 h ,对小球有:h=gt 2,解得:t=;(4 分) (2)斜面体至少水平向右运动的位移为:x=h •对斜面体:x=at 2,解得:a=gcot è,以斜面体为研究对象有:F ﹣ìMg=Ma 所以有:F=ìMg +Mgcot è=(ì+cot è)Mg 。

即当烧答:(1)小球经时间到达地面;(2)拉力至少为(ì+cot è)Mg 才能使自由落体运动到地面。

25 解:(1)滑块由C 处释放,经挡板碰撞后第一次滑回P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①解得②(6 分)(2)滑块在C D 段上受到的滑动摩擦力ìmg=0.01N、电场力qE=0.03N,滑动摩擦力小于电场力,故不可能停在C D 段,滑块最终会在D GH 间来回往复运动,到达D点的速度为0.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qE•L+(﹣ìmgs)=0﹣0 ③解得④(6 分)(3)GH 段的倾角è=37°,滑块受到的重力m g=0.04N,电场力q E=0.03N qEcosè=mgsinè=0.024N,加速度a=0.所以滑块与绝缘挡板碰撞的最大动能为滑块第一次运动到G点的动能.对C到G过程由动能定理得:⑤滑块最终在D GH 间来回往复运动,碰撞绝缘体有最小动能对D到G过程由动能定理得:=Eqrsinè﹣mg(r﹣rcosè)=0.002J ⑥(8 分)答:(1)滑块与C D 段之间的动摩擦因数ì为0.25;(2)滑块在C D 段上运动的总路程2.4m.(3)滑块与绝缘挡板碰撞时的最大动能0.018J,最小动能为0.002J.34 解.(15 分)(1)ACE(2)①(5 分)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过E点的法线是三角形的中位线,由几何关系可知△DEB 为等腰三角形D E=DB=L/4由几何知识可知光在A B 边折射时折射角为30°,所以n=sin45º/sin30º解得:n=√2②(5 分)设临界角为è,有s inè=1/n,可解得è=45°,由光路图及几何知识可判断,光在B C 边发生全反射,在A C 边第一次射出玻璃砖根据几何知识可知E F=L/2则光束从A B 边射入玻璃砖到第一次射出玻璃砖所需要的时间t=(DE+EF)/v 代入v=c/n 可解得:t=3√2L/4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