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方法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方法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育方法策略【摘要】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

”再教育工作过程中,老师最重要的工作不是把课本上的知识机械的灌输给学生,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会学习。

同样,方法的重要性在老师身上是一样的。

一套正确有特色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更高效更轻松地学习,让学生真正的学会自主学习,快乐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方法策略【作者简介】如今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越大,家长对他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认为学习是一种很痛苦的任务。

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玩耍时间,和开心的玩耍相比学习变得那么无聊乏味!可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没有学习的兴趣,把学习当做一项任务怎么能学好学习呢。

因此我的教学方法主要在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激情,让他们轻松快乐地学习。

我的教学方法简结如下:一、课前准备作为老师,上课前认真备课,.充分挖掘例题的深意,创造全新的例题,教材也有不完善的地方,瞻前顾后的处理教材是很有必要的。

课本的例题当中有哪些可以提高延伸的又有哪些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和同学们探讨。

哪些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求知欲望,对于这些问题就应该多下点功夫。

对于学生而言,课前应该认真预习和同学讨论自己有疑惑的地方,解决不了的地方留下来在课堂上向老师咨询答疑。

小组组长要检查上节课老师留下的预习作业,在上课前应该向老师汇报检查情况。

二、课堂学习这个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能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显得十分重要。

我上课的主要方法有这样几个方面:小组学习:(1)组建小组可由性格、兴趣、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构成,每组通常4人左右为宜,目的在于“优势互补”。

各组间无显著差异,既达到均衡又便于比较。

实践活动课,学生可按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

这种形式能促进学生间的竞争合作意识,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充分发挥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交流的合作功能。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目的发挥学生的个体能动性,要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小组内分工必须明确,如每组设立中心发言人、操作员、记录员等,或对每组学生进行统一编号为1—4号,1号为组长;组长要组织好本组的讨论,让每位同学都能充分参与,积极发表见解,不搞一言堂。

(2)在各学习小组对提出的问题要充分进行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后,由各组选派代表,或学生自告奋勇,或由教师指定各组的几号同学为代表向全班学生汇报讨论的意见或结果,集思广益、共同提高。

基本程序1、整体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些铺垫性、准备性练习题。

要求时间短、针对性强、效率高。

2、明确任务教师交代学习内容或提出学习讨论题,针对性、争辩性要强。

3、小组活动(1)独立思考。

这一环节是小组讨论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2)小组讨论。

这一环节是小组活动的中心环节。

讨论时可以先由一人中心发言,其他同学如意见基本相同,可适当给予补充;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质疑;如有不同的观点可以争辩。

教师要加强巡视、随机指导、及时调控。

(3)组际交流。

各小组产生1名同学为代表向全班学生汇报本组讨论的情况和结果。

(4)小结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对认真讨论,发言正确的小组给予肯定,加以表扬;对讨论不够认真,结果有所偏差、错误的小组,或由教师予以更正,或由其它组的同学帮助纠偏补差,并真诚地提出希望。

操作实践:喜欢动手是小学生的天性,我们正好可以抓住他们这个特点,让他们在课堂上动手做做一些小实验,几个人一组一边玩一边学习,这样学习得到的东西肯定印象十分深刻。

还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

当然这个环节不是每节课都会有的,当有一些课上上到可以让同学们亲自动动手,做一做一些简单的实验。

让他们自己从动手实践中得到结论并把自己的结果交给老师,比如在比较周长一样的正方形圆和矩形的那个面积更大时就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做做,比较得出结论。

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

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自主探究:每节课都会有一些问题是值得学生们好好探究一番,老师可以把这些问题提炼出来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思考探究,如果有些问题比较难,自己解决不了的话,可以和自己所在的小组一起讨论解决,由小组记录员把讨论的结果记下来交给老师让老师帮忙指出结果中错误和不足之处,并再接再厉把结果不断完善直到得出正确的结果。

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

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

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合作交流:这个环节同学们可以把自己前两个环节得到的结果以及在完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疑惑和自己是如何解决的方法同其他同学或者小组讨论,交流吸取其他小组的好方法好经验。

并能在下次自己遇到同样的困难时轻松解决。

老师在这个环节可以要求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并鼓励那些做的好的同学。

三、作业布置课外作业活动化设计:基本上对于所有的学生而言家庭作业是他们最不愿意做的一项任务,很多学生对于做作业抱有抵触情绪。

他们总是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太难占据了他们大量的课余时间,因此老师能将学生的课后作业灵活处理,让他们在心理上能接受布置的作业而且又不会耽误他们的学习进程,肯定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网上有资料显示: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1、有48.2%的学生回答“学习数学对解决生活实际没有大的帮助”,有30%的家长回答“学习数学对解决生活实际没有大的帮助”。

2、有53.3%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子女“不喜欢”做数学作业,有42.3%%的学生回答“不喜欢”做数学作业。

而当调查“你喜欢做哪一科作业?”时,语文、数学和英语的百分率相差无比,分别是28.5%、29%和29.4%。

3、六成多人每天碰到难的作业会选择一个人解决;一成多人选择和同学合作完成;选择放弃的有三成多的人。

4、应教师、家长要求而做作业的学生占了绝大部分;而感兴趣的只有少数一部分人。

学生仅仅是在为做题而做题。

而“课外作业活动化的设计”是相对于传统作业而提出的一种观念,它重在培养所有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态度,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体验智力活动的欢乐,感受数学学科的趣味,走出一条适合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新道路。

四、作业批改作业批改是学生与老师交流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老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应该用赏识的眼光和心态去批阅学生的每次作业,从中寻找点滴的闪光点,用赏识的语言进行激励。

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自信。

特别是对于急需鼓励的中后学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获得表扬,奖励次数越多,其行为活动的再发性就越高。

及时有度的呈现激励性评价,能有效引起师生情感共鸣。

例如在评语当中可以这样说,“方法很好,仔细查一查,看问题出在哪里?希望你告别粗心,与细心交朋友。

再努力一把,相信你会更好!”不要让评分成为人精神生活唯一的、吞没一切的领域,如果一个人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

”因此,呈现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方式,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其导向、调控、激励等功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最后我就个人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一些自己的策略。

一、社会发展的速度很快,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任务已不仅仅是把课本上的东西教给学生,因为课本上的东西竟有限,不能满足他们需求。

因此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课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这堂课上的知识重点,让他们自己梳理知识的脉络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并时常布置给他们一些课外学习任务,比如阅读一些有利于他们学习的书籍,让他们能真正地自主学习。

二、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形成了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在教学中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而且习惯于把自己的思想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扼杀了学生头脑中的新想法,更不用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主,以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模式教学观念向"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开放教学观念。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授予,老师的目的不是把知识固定化,而是让学生学会怎么在遇到困难时思维,怎么去类比联想,把新问题简化变成自己熟悉的问题去解决,而不是思维固化,死化。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课堂教学中要突破"重结果、轻过程"、"重死记硬背、轻应用"的教学模式。

四、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

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善待学生之间的差距,想办法尽量减少学生之间的差距,比如让学习好的学生与学习差的学生一对一相互帮助学习,让好学生带动差生学习。

五、时常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存在问题,比如最近的上课进度是不是太快,是不是应该减慢了。

以及讲题的方式是否过于抽象,能否把问题变得更具体实际。

老师与学生也可以经常组织交流会,辩论比赛等,是枯燥乏味的数学教学变得轻松活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