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6章宏观经济政策习题答案

16章宏观经济政策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政策习题(答案)单项选择题1.财政政策(A)A.涉及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B.包括创造工作岗位计划C.包括最低工资立法D.包括失业保险计划2.(B)不就是经济中的内在稳定器A.累进税率B.政府开支直接随国民收入水平变动C.社会保障支出与失业保险D.农业支持方案3.如果法定准备金为20%,那么,简单的货币乘数就就是( D )A、1B、2C、4D、54.当法定准备金为20%,商业银行最初所吸收的存款为3000时,银行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 C )。

A 20000B 80000C 15000D 600005.中央银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就是( B )A 法定准备率B 公开市场业务C 再贴现率D 道义劝告6.凯恩斯主义者通常认为( B )A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同样有效B 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有效C 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有效D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同样无效7.货币主义者通常认为(C )A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同样有效B 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有效C 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有效D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同样无效8.如果经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固定,( D )能使经济更接近于充分就业。

A.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B.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削减C.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D.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9.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C )。

A.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B.LM曲线与IS曲线一样平缓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D.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10.下列( C ) 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A.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B.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C.LM曲线平缓,而IS垂直D LM曲线与IS曲线一样平缓11.政府购买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A )。

A.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B.LM曲线垂直,IS曲线陡峭C.LM曲线与IS曲线一样平缓D.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12.货币供给的变动如果对均衡收入有更大的影响,就是因为( A )。

A.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更敏感B.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不敏感C.支出乘数较小D.货币需求对利率更敏感13.如果中央银行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可以( C )。

A.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上升B.在公开市场卖出债券,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下跌C.在公开市场买入债券,以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下跌D.在公开市场卖出债券,以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促使利率上升14.通常认为紧缩货币的政策就是( B )。

A.增加货币供给B.提高贴现率C.降低法定准备金率D.央行增加购买政府债券15.在其她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下列( C )情况对扩张经济的作用最小A.降低贴现率B.央行购买政府债券C.增加货币需求D.降低法定准备金率16.法定准备金率越高( D )。

A.银行越愿意贷款B.货币供给量越大C.越可能引发通货膨胀D.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越困难17.随着市场利率的上升,那么,( A )。

A.政府债券贬值B.政府债券升值C.人们希望持有更多的货币D.政府债券的价格不受影响18.假定货币需求不变,紧缩货币政策将导致( C )。

A.利率与货币存量都下降B.利率下降,货币存量增加C.利率上升,货币存量下降D.利率与货币存量都上升19.对利率变动反应最敏感的就是( C )。

A.货币的交易需求B.货币的谨慎需求C.货币的投机需求D.三种货币需求的敏感程度相同20.下例( C )情况下货币政策将就是有效的。

A.对利率的变动货币需求就是敏感的,投资需求并不敏感B.对利率的变动货币需求非常敏感,投资需求就是敏感的C.利率对货币供给量就是敏感的,投资对利率变动就是敏感的D.以上情况部就是有效的21.内在稳定器的功能( A )。

A.旨在减少周期性的波动B.旨在稳定收入,刺激价格波动C.足够保持经济的充分稳定D.推迟经济的衰退22.若实行削减个人所得税率与增加实际国防开支的政策,在短期内将导致( B )。

A.总供给减少,物价上涨B.增加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C.总需求减少从而减少国民收入23.公共项目作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其不利因素就是( B )。

A.绝大部分公共项目对公众没有好处或收益很小B.开支增加很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性的价格上升C.资源从更需要的地方转到公共项目D.一旦在建,要停止这些项目就是困难的或代价昂贵的。

24.在下述何种情况下,挤出效应更有可能发生( D )。

A.货币需求对利率具有敏感性,私人部门支出的利率也有敏感性B.货币需求缺乏利率敏感性,私人支出也缺乏利率敏感性C.货币需求具有利率敏感性,私人支出对利率没有敏感性D.货币需求缺乏利率敏感性,私人支出很有利率敏感性25.平衡预算乘数就是( A )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A.与额外的1美元税收相配的政府的额外1美元的支出B.当预算盈余时,使政府支出等于税收的额外政府支出C.当预算赤字时,压缩政府支出,使政府支出等于税收D.从预算平衡状态出发,政府额外的1美元支出26.平衡预算乘数等于( D )。

A.边际消费倾向B.边际储蓄倾向C.1—边际消费倾向D.l27.假设价格水平固定,并且经济中存在超额生产能力。

以下( C )正确描述了货币政策影响产出的所有步骤A.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上升,投资增加,从而使总支出与产出增加B.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投资减少,从而使总支出与产出减少C.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投资增加,从而使总支出与产出增加D.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投资增加,从而使总支出与产出减少简答题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就是什么?为达到这些目标可采用的政策工具有哪些?2.何为稳定器?说明它对缓与经济波动的作用。

3.什么就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它受哪些因素影响?4.试述影响财政政策效果的因素。

5.试述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

6.作图示意并分析说明财政政策的效果。

7.作图示意并分析说明货币政策的效果。

计算题1. 假定货币需求为L = 0、2Y,货币供给为M = 200,消费C = 90 + 0、8Yd ,税收了T = 50 ,投资I = 140—5r,政府支出G = 50,求:(1)均衡收入、利率与投资;(2)若其它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与投资有什么变化?(3)就是否存在“挤出效应”?解:(1)由Y=C+I+G得IS曲线为:Y=1200-25r;由L=M得LM曲线为:Y=1000;说明LM处于充分就业的古典区域,故均衡收入为:Y=1000;联立IS与LM得到:r=8,I=100; 同理得:r=12,I=80,Y仍为1000。

(2)G增加20使投资减少20,存在挤出效应。

说明政府支出增加时,只会提高利率与完全挤私人投资,而不会增加国民收入,这就是一种古典情况。

2、假定LM方程为Y=500+25r (货币需求L=0、2Y-0、5r, 货币供给Ms=100), IS方程为Y=950-50 r (消费C=40+0、8Yd, 税收T=50, 投资I=140-10r, G=50) 求:(1) 均衡收入, 利率, 消费与投资(2) 当政府支出从50增加到80时的收入,利率, 消费与投资水平各为多少?(3) 为什么均衡时收入的增加量小于IS曲线的右移量?解:(1)IS Y=950-50 r LM Y=500+25 r 联立求解 Y=650 r=6所以I=140-10×6=80C=40+0、8(Y-T)=40+0、8×(650-50)=520(2)当G=80时 Y=C+I+G=40+0、8(Y-T)+140-10 r+80 =40+0、8(Y-50)+140-10 r+80得到IS’曲线 Y=1100-50 rLM曲线 Y=500+25 r 联立求解 Y=700, r=8,C=40+0、8(Y-T)=40+0、8×(700-50)=560I=140-10 r=140-80=60(3) IS曲线的右移量Y2-Y1=30*1/(1-0、8)=150 原因就是“挤出效应简答题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就是什么?为达到这些目标可采用的政策工具有哪些?一般来说,各国政府公认的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有4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应该说,如果不分主次地强调要同时实现上述4个宏观经济目标就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些目标之间有时会存在一定的矛盾,这时就必须找到处理的方法。

在任何时候,充分就业总就是政府首先要确定的重点目标,其她目标都应该与充分就业目标保持一致。

如物价稳定并不就是物价不变动,而就是要在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条件下,使物价水平保持相对的稳定,同时经济增长也就是在实现充分就业条件下的稳定高速增长。

当国际收支与汇率政策与充分就业目标出现不一致时,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与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就需要与充分就业目标保持一致,必要时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来帮助实现国内经济的充分就业。

这就要求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以充分就业为其重点的政策目标,当其她政策目标与充分就业目标发生矛盾时,都应该主动为实现经济的充分就业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围绕着充分就业目标而提出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人政策与汇率政策。

2.何为稳定器?说明它对缓与经济波动的作用。

答: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就是指现代财政制度所具有的一种无需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减轻国民收入波动的内在功能,能够在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

这一功能通过下列途径起作用:首先就是政府收入的自动变化,主要体现在税收的自动变动。

经济繁荣,就业人数增加,收入增加,政府税收也自动增加。

在实行累进税制的情况下,由于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了较高纳税级别,政府税收上升的幅度将超过收入上升的幅度,从而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

反之亦然。

其次,就是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主要体现在政府的转移支付上。

经济繁荣,就业人数增加,收入增加,失业救济金与福利支出也相应减少;反之增加。

一般来讲,政府转移支付在通货膨胀时期减少,衰退时期增加。

3.什么就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它受哪些因素影响?答: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就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减少,以政府的公共支出代替了私人支出,从而总需求仍然不变。

这样,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作用就被削弱。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而利率上升会引起私人投资与消费减少。

财政政策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

主要与以下3个因素有关。

(1)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

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越大,LM曲线的形状也就会平坦,财政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扩张的实际效果就会越显著;反之,货币需求对利率越不敏感,LM曲线的形状越陡峭,财政挤出效应将会越大,财政扩张的实际效果就会越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