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doc

农村发展概论复习题.doc

农村发展概论复习简答题:1. 简述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A. 基本特征: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白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白家生活需要和纳税)B. 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屮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导致屮国文化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宗法制度为特征,以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为础,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伦理思想对社会发展进步:口给白足的小农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巫要原因。

近现代在社会基本保障制度尚未建立和健全时,小农经济不仅为广大农民提供了生存保障,也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低成本进入城山成为可能。

对农民: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十-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2. 简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其他农村经济组织有哪些不同?1、以特色产业为依托,逐步扩大经营范围。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依据山场需求组织农民有序参与山场,实现使小农经济与现代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帮助农民解决单个农户难以同大币场相抗衡的难题,对于增强农比的币场竞争意识,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以合作为基本特征,组建发展形式多样化。

我国农业合作组织一般是在养殖或种卅i大户或者是农业金业的牵头下由农民自愿加入纽•建的,以农产品作为经营内容,有政府主导型、农民自发型、项目引导型,企业帯动型等多种类型。

3、我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农民是合作组织的主体。

农民口愿参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互助合作,分散生产,统一经营,入退口由,农村合作经济纽•织弥补我国家庭联产承包分散生产在大帀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

4、农民在合作组织的常领下,统一行动,维护自身权益。

农业合作组织对内坚持非盈利原则,对外统一步调,统一经营,改变在销售环节屮的弱势地位,改变增产不增收的局曲,并且通过统一运作,降低了运输、储存成本,还可获得一部分流通和加T利润。

5、以利益为纽带,山场运作、民主决策。

合作纽•织内部实行利益和风险共担机制,依据交易额分配,还可参与分红。

内部设有社员大会,并山社员大会选出理爭会、监爭会,管理上实行民主管理。

3. 联系惠民社区发展现状,简述农村社区建设的基本功能。

1、自治功能。

第一公共服务的功能。

搞村上的公益事业通过采取村民“一事一议”广大村民共同自愿参与把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好。

第二纽•织和动员群众的功能。

纽•织和发动群众开展自治活动提高村民自治意识农村社区成员自主管理,营造和形成自己管理社区、白己建设社区的社会氛I韦I。

第三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

主要是通过社区村民白治来维护社会治安和调解民事纠纷。

2、建设功能.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抓好的首要任务。

搞好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把社区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好,把农村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好。

文化建设和乡村建设也是其屮一个重要部分。

3、管理功能,农村社区是村民白我管理、白我教冇、H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白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协商、民主监督。

加强农村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以加强民主管村为重点,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用制度规范工作川制度约束行为,川制度管人管事。

确保重大问题决策科学性和正确性防止决策失谋4、服务功能,组建农村社区的村村干部工作方式应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把主要精力用在为广大村民提供优质服务上。

农村社区服务要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方便快捷,满足需求。

、便民服务、文体服务、卫生服务、治安服务、科技和信息服务等5、发展功能,农村社区的发展功能主要是社区和村民的经济文化发展双向互动,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一靠集约经营、规模经营和专协组织经营,二靠普及科技,三靠传递信息,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组织健全、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報洁、乡风文明、治安良好、邻里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4.简述土地流转交易的主要方式及其交易目的A交易的主要方式: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

1是转包,即农户经发包方同意,将白己承包期内的部分或全部土地以一定条件转包给第三者,承包方与发包方仍按原承包合同履行权利和义务关系。

2是转让,即农户经发包方同意,把自己承包期内的土地全部转让给第三者,由第三者代替自己向发包方履行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义务。

3是互换,即农户为了便于耕种管理或者发展高效农作物,经发包方同意,把承包土地部分或全部调剂使用。

土地互换则有两种形式:一是由集体出血组织的互换,二是农户Z间的互换。

4是反租倒包,即按照农户白愿、有偿原则,由乡村集体组织将农民承包的土地“反租”冋来,再承包给个人或单位经营。

5是土地股份合作,即以十•地经营权证或承包人口为依据,将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量化为股权,农民凭土地使用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对土地实行招标承包或对外租赁,农民按股分红。

B.交易目的: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2:村镇非农项li建设需要。

3:农村劳动力愿意进城务丁•寻求更高收益,具有十-地流转慧愿。

4:农业企业和经营单位进行农地集约化经营,农场主寻求农业规模效益,对土地需求具有规模性,农业机械化减少长T,降低成本。

论述题:1. 按照公共产品理论分析,结合惠民社区调査,分析说明农村社区服务特征及功能,并讨论说明社区服务供给方式应该如何选择?资金应该如何筹措?L基层政府强制供给模式。

2 •协商提供模式。

第四章农村社区公共产品的协商提供模式农村税费改革后,我国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采取"一事一议”制度・它是与税费改革相配套的制度安排,是上级政府单方面决定、由上而F的强制性制度安排.同时又是•-种适应性变迁。

在“一审一议”制度实施之后,我国农対社区公共产品的供给总体上进入协商提供模式。

资金凑错:□上级财政地方政府45. 60%□农民自筹□社会投资■其他2. 针对农村发展中的补贴政策问题,你认为其改革方向。

农业补贴是一国政府对木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体系屮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即政府通过行政干预(以财政政策为主,也包括金融政策)将资源转移到农业领域,以支持木国农业的发展。

问题:1从财政支农情况来看,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投入严重不足,资金投入偏重大江大河治理,直接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的投资比例偏小,农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软肋”。

2从我国财政对农业补贴的特点看,重点不突出,手段不得力,效果不明显。

一是补贴范围的普遍性。

财政对农业生产流通领域的多环节、多类别的补贴,儿乎涉及到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全过程。

二是以价格补贴为主,贴息贷款为辅。

大多数补贴用于降低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支农服务的收费标准以及农产品购销环节的补贴。

三是补贴方式的隐蔽性。

长期以来, 财政对农业补贴方式多采取“暗补”的方式,即财政补贴资金不直接以财政拨入的方式进行, 而是通过流通渠道间接地给予补贴。

3. 从我国农业补贴体制上看,已经不适应WT0的农业规则。

一是目前我国财政农业支出实行分块管理,有限的资金不能形成合力。

二是政府农业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财政实际用于粮食流通环节的补贴太高。

三是监督机制不健全,造成资金流失。

改革方向:屮央要求探索对农业和农民实行补贴的各种有效办法,加大国家对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农民直接补贴的力度。

此举不仅有利于提高国家对农民补贴的效率,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 结合惠民小区的调査,说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问题: 城市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二元化,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覆盖面小。

在广大的农村,仍然是以国家救济和乡村集体办福利事业为主的社会保障,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进行了改范试点以外,其它保险项1=1基木上没有建立起来。

1农民自主保障意识薄弱,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离不开广大农民的白觉参与,而目前广大农民在这方而的意识仍然较弱,也不了解参与社会保障的好处,他们直对各种保障问题的最常川的办法仍然是“养儿防老”。

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缓4。

由于补助面不宽,补助金额有限,对特别困难的农村家庭只能是杯水车薪。

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以得依赖十地获得最低生3农村养老保障的社会互济性低、保障能力弱。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筹集采取以农民个人缴纳为主、集体为辅、国家投入为补充的形式。

这使国家和集体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过小, 不仅造成了资金来源的不足,降低了保障标准,而且也影响了广大农民参保的积极性。

4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行,使农民看病可以报销,增强了农民抵御人病风险的能力,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但是合作更疗的筹资标准低,不能有效减轻农民的疾病负担。

5社会保障体系法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仍采取多头分散管理的办法。

由于缺乏国家统一的立法,不同地区、不同门制定的社会保障办法五花八门,社会保险的强制性和权威性难以发挥。

对策:1提高农民自主保障意识。

要通过有力的宣传教育,消除传统思想的束缚,让他(她)们了解参与社会保障的好处,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参与社会保障,逐步捉高农民参保和享受社会保障的意识。

2在全国建立较为规范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冃的是要解决贫怵I人口的生存问题,而不是为了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当地政府的财力和当地农村的实际消费水平,坚持低标准起步,尽可能使最低牛活保障的范围涵盖每一个连温饱都难以维持的农村贫困人口,真正让那些有实际需要的人在政府的帮助下享受最基本的生存权,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农村全体成员的最低生活保障,不仅经济发达地区需要,经济落后地区也同样需要,各地区的经济条件的好坏只能决定建立农村彊低牛活保障制度水平的高低。

因此,综合考虑,应在全国建立较为规范的农村彊低牛活保障制度。

3创新农村社会养老制度。

随看土地保障功能地弱化和家庭养老压力地加巫,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方ifii,在筹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时,国家必须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优先解决无子女老人的生活保障,照顾独生子女老人的生活, 解决老龄农民的后顾Z忧。

建立农民个人、集体和政府共同投入、风险同拒的筹资机制, 不断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另一方面,积极创新土地保障的功能,当农民年老力衰、到乡镇企业就业、进入小城镇定居的时候,应使他们出让原先承包的土地,由转包者缴纳一定数量的经济补偿款,使其参加相应的补-会保险。

4深化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各级政府要积极加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对大病、巫病患者的璽点补偿;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互助合作医疗制度为巫点的基础上,完善其他形式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加大对卫生扶贫的投入,帮助贫困地区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