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摸底调研考试
语文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一3题。
京剧表演的是中国的故事,京剧摄影是将表演的精彩瞬间生动而完美地呈现出来。
京剧舞台上动态与静态的变化具有直观性、独特性。
剧中人在舞台上,或静如处子,或动如脱
兔。
人一动,则水袖翩翩,及至扇子、髯口、帽翅的开合、抖动、高扬,以及打出手、云里翻等,
都刻画着人物性格,演绎着剧情。
那刚柔相济的飘逸之美,流动着艺术的韵律,恰似一幅幅流动的
水墨画。
摄影家在构思中,以此抓拍而完成的二度创作,源于舞台,又高于舞台,可完美表现摄影艺术的特
质,拓宽读者欣赏与想象的空间。
动态的瞬间是形,传神的瞬间是眼。
京剧演员的眼睛,经过长期的训练,灵动有神,顾盼生辉,
因而在剧中优秀演员总会用眼神配合形体,表达剧中人物复杂细腻的感情、性格、思想与意念等。
这是京剧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俗称“一身的戏在脸上,一脸的戏全在眼上”。
摄影家要把京剧的拍摄提升到一个新的创作境界,应在动态抓拍中以人物为中心,画龙点睛,以眼传神。
果如此,自觉
抓拍的人物眼睛喜怒哀乐悲恐惊的变化,或是忧愁思忆病醉疯的状态,会有神来之笔,提契全片,
摄影作品自会有了灵魂、灵动和灵气。
剧场抓拍,并非易事,除了摄影者要具备专业的摄影技术外,还需要他们能够多做功课,包括
多读剧本、熟悉剧情、了解人物以及知道一场文戏或武戏的表演特点和出彩在何处,即哪时眼睛最
传神,哪时表演的神与情独具魅力等。
同时,进行抓拍创作时,又不可按预想刻舟求剑,要手握相
机随表演的新变化盯住剧中人,用虚实、远近、渲染、衬托、对比、夸张、仰拍、特写、全景等手
法,变换光圈和速度等,方可从容得神来之笔。
京剧艺术荟萃中华艺术之美。
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国情怀、伦理道德,以及对圣君贤相、清官廉
吏的尊崇,对公平正义、美好生活的追求,融会贯通为舞台上的真善美,抽象幻化出内化心灵、外
愉耳目之美。
单从表演之美观察,它是写意之美、虚拟之美、程式之美与夸张之美的集成,是京剧
摄影艺术丰富多彩的素材,激发创作灵感的要素,也是对京剧摄影艺术如何升华的挑战。
京剧摄影艺术和其他文艺创作相类,虽然工具是相机,是快门,但一样“功夫在画外”。
有志于京剧摄影艺术的专业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需要向京剧演员学习,以他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
功”的信念为鞭策,摒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冲动,留下京剧艺术的传神瞬间。
(摘编自靳国君《京剧摄影也需画外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京剧舞台上,剧中人表现的美就像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拓宽了读者欣赏与想象的空间。
B.京剧演员在舞台上通过眼睛来传神,再由形体来配合,从而表达剧中人物复杂的感情。
C.技术精湛的摄影家也需要多做功课并且随机应变,方可从容得神来之笔。
D.京剧艺术真实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真善美的文化传统,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
A.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京剧摄影要留下京剧艺术的传神瞬间,也需画外功。
B.文章立论的前提是,京剧舞台上动态与静态的变化具有直观性、独特性。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京剧表演形和眼的瞬间,突出了剧场抓拍的难度。
D.文章最后两段分别将两种艺术之美进行类比论证,强调京剧摄影不能急于求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摄影家需抓拍京剧舞台上动态与静态的变化,才能完美表现摄影艺术的特质。
B。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京剧摄影家抓拍京剧表演形的瞬间和眼的瞬间也需一种“画外功”。
C.仰拍、特写、全景等手法的运用,变换光圈和速度等技术并不属于“画外功”。
D.京剧摄影家需向京剧演员学习,学习他们刚柔相济的表演美,这也是“画外功”。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大秦腔
孙兴运
宁静而广袤的渭北高原上,常听见有人吼两嗓子秦腔。
年过不惑的王班主很反感说“吼”秦腔,
一听说就上火。
王班主说秦腔讲究丹田气壮,意味深长;讲究气势如虹,形神兼备。
没人跟王班主辩理儿。
相貌堂堂的王班主膀大腰圆,是唱关公的名角儿。
他唱关公声音粗犷,
气势豪迈,加之其体态相貌颇有神韵,在台上就像大义凛然的关二爷在世。
王班主痴迷扮演关公,他拉起的戏班子只唱关公戏。
戏台上的王班主红脸长髯,一袭长袍罩身,
手提青龙偃月刀,一声断喝后站定,目光如炬,威武如神。
戏中的王班主只把自己看成关二爷,不
再有王班主。
王班主把关公扮演得出神入化,人家就喊他“关二爷”。
王班主喜欢人家喊他关二爷,他常将自
己看做关公转世。
大清早,王班主漱了口,往院子里一站,唱两嗓子“任尔奸来任尔狡,难逃二爷
青龙刀,,”,再舞弄一会儿青龙刀,就如关二爷附体一般精神抖擞。
有人笑王班主痴傻,王班主正色道:“俺唱的是大秦腔,懂不?大,就是大气、豪迈!直透九霄
的大秦腔!”没人懂他的大秦腔,等懂了大秦腔的时候却是在“关二爷”的绝唱!
那是秋后的一个晌午,王班主正在枣村唱《出五关》和《单刀会》,他沧桑的声音摄人魂魄,仿佛于兵戈相见的沙场走来了长髯飘飘、威仪万千的关公。
枣村人都在聚精会神地看戏,没有人料到大白天竞有土匪闽进了村。
那是关中平原上最强悍的
一股土匪,匪首是令人胆寒的“二疤子”,武功高强,善使长刀。
此人刁钻狡猾、心狠手辣,麾下聚
集了十数个喽啰,以打家劫舍为生,行踪不定,令人防不胜防。
村人都聚在戏场,土匪洗家劫舍不
费吹灰之力。
可临走时,“二疤子”觉得那是偷盗,有辱威名,于是便在村里放了把火。
大火燃起后,
“二疤子”便带人来到戏场。
村内的烟火并未惊动看戏入迷的村人,直到受到惊吓的姑娘“啊”一声,村人眼光才硬拽了过
来。
有人回头发现村内着火,慌忙跑了回去,被掳的姑娘危急中喊了声:“‘关二爷’救俺!”
“关二爷”正在鼓乐声中唱着《出五关》:“任尔奸来任尔狡,难逃二爷青龙刀,,”须臾,戏场人已空。
“二疤子”轻蔑地笑着说:“你拿他当关二爷?他是个戏子!救不了你。
哈哈哈,,”听
见姑娘呼救声,“关二爷”转身用刀横指“二疤子”唱道:“大胆毛贼!关某在此!”“二疤子”大笑说:“不知死活的戏子!俺今天就亲自宰了你!”言毕,“二疤子”抛开掳着的姑娘,喝令喽啰们别动,
只身提刀上前。
惊见变故,鼓乐声骤然停下,却见王班主立即气泄神消,手中长刀点地。
“二疤子”得意狂笑,笑声惊得鼓乐手颤抖。
有鼓槌惊落了,敲出洪亮的“咚、咚”声。
闻声,
王班主神情一震,手中长刀弹起!鼓乐手明白了,顿时,铿锵声重起。
“关二爷”又唱道:“任尔奸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