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危重症护理学常见各系统急症(第3-4-5节)

急危重症护理学常见各系统急症(第3-4-5节)


二、消化道出血
一、消化道出血的概念及分类
急性消化道出血:是指食管到肛管得消化道及胆胰 等疾病引起的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及黑便。按 部位可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Treitz)韧带以上的消 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 引起的出血,以及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 是临床常见的急症。
护方案并配合实施的能力。
第三节消化系统急症
一、 急性腹痛 二、急性消化道出血
急性腹痛
一、 急性腹痛
概念
急性腹痛:是指发生在1周内,由各种原因 引起的腹腔内外脏器急性病变而变现为腹部 不适的症状,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和变化快 的临床特点涉及内外、妇、儿各科。
病因与发病机制
1. 腹部病变: (1)腹膜刺激或炎症:细菌或化学刺激引起的
(2)X线检查:膈下游离气体提示空腔脏器破裂, 多个液气平面或较大液气平面提示肠梗阻。
辅助检查
(3)B超:对实质脏器的损伤,破裂,占位可诊 断。
(4)CT:定位及定性有很大价值 (5)内镜检查:对上、下消化道出血可判断出血
部位,病变性质,还可内镜下止 血治疗。 (6)诊断必腹腔穿刺。 (7)心电图检查
❖ 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Treitz)韧带以下的消 化道出血,表现为便血。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上胃肠道上疾病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1) 食管疾病和损伤 (2) 胃、十二指肠疾病 (3) 胃肠吻合口溃疡等 (4)门静脉高压引起食
管胃底静脉曲张破 裂出血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2.上胃肠道临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1) 胆道出血 (2) 胰腺疾病 (3) 主动脉瘤、肝或脾动脉瘤 破裂入食管、胃或十二指肠 (4) 纵膈肿瘤或脓肿破入食管。
表现 (3)贫血 (4)发热
2、判断
(1)是否为消化道出血 (2)判断是上消化道出血还是下消化道
出血 (3)出血严重程度评估 ❖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 正常值为
0.54+0.02
2、判断
❖临床表现:
隐血试验阳性
5-10ml
黑便
50-100ml
呕血
胃内积血达250-300ml
无明显症状
<400ml
➢ 多在出血后24~48h内做急诊胃镜检查,明确诊断 及对出血灶进行止血治疗,是目前诊断上消化道 出血病因的首选检查方法。
❖X线钡餐造影检查:
➢在出血停止数天和病情基本稳定后进行检 查。对明确病因亦有价值。
课程内容
第三节 消化系统急症 第四节 代谢系统急症 第五节 神经系统急症
重点难点
❖各系统急症的临床表现 ❖各系统急症的救治原则 ❖各系统急症的护理措施
教学目标
掌握各系统急症的救治原则和护理措施 熟悉各系统急症的临床表现 了解各系统急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具有反应敏捷、能及时正确处理各种急症的救
病情评估与判断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出血速 度和量,以及患者出血前的全身状况、有 无贫血和心肺功能等,而部位则是次要的
1、病史
(1)前驱症状:出血前多有腹痛症状 (2)既往史 ❖消化性溃疡、胃癌、肝硬化等病史 ❖损害胃黏膜的因素 ❖急性应激 ❖既往出血史及治疗情况
现病史
(1)呕血、便血情况 (2)有无循环衰竭、休克等血容量不足的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3.全身性疾病 ①血管性疾病 ②血液病 ③尿毒症 ④风湿 性疾病 ⑤急性传染性疾病⑥应激性溃疡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约80%-90%发生在 结肠,而50%左右在大结肠
(1)肠道新生物 (2)血管病变 (3)憩室病 (4)炎症性疾病 (5)医源性出血 (6)其他
救治与护理
救治基本原则:是保护生命,减轻痛苦,预防并发症,积极的对 因治疗。治疗分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适应症: 1、腹腔内严重病变 2、有进行性腹腔内出血征象,内科治疗无效或暂时好转后后又
恶化 3、腹腔内炎症较重,有大量积液或胃肠道内容物,出现严重的
肠麻痹或中毒症状 4、腹膜炎病因未明,无局限趋势者 5、经积极的内科治疗,腹膜刺激征范围扩大着
3.新陈代谢紊乱和各种毒素的影响:糖尿病酸中 毒、尿毒症,引起的腹痛。 4.神经源性疾病:由带状疱疹、末梢N炎,引起 的腹痛。
病情评估与判断
1、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既往史、月经史: 2、详细重点询问腹痛病史: ① 有无诱因 ②起病情况: ③腹病性质、部位以及程度: ④ 放射痛: ⑤ 腹痛伴随症状:恶心、呕吐、排便情况、休
血压改变超过10mmhg >1000ml
典型失血性休克
>1500ml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象:测定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
数,血红蛋白浓度、网织红细胞计数、血 细胞压积等。 (2)其他:肝、肾功能,粪便隐血试验等, 估计失血量及动态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 判断治疗效果及协助病因诊断。
❖胃镜检查:
克、黄疸、发热、盆腔炎症或积液等
3、体格检查: (1)全身状况的评估 (2)评估腹部的情况 ❖视诊: ❖听诊: ❖触诊:最重要的腹部检查,压痛最明显出往
往是 病变所在部位; ❖叩诊:扣痛最明显出往往是病变所在部位; ❖直肠与阴道检查:
辅助检查
(1)血常规: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提示有无感染, 红细胞、血细胞比容判断有无腹腔内出血。 尿常规:尿中大量红细胞提示泌尿系损伤或结石。 血生化、腹水常规等
病变。 (2)空腔脏器的梗阻:肠炎症、溃疡、பைடு நூலகம்虫、
结石,肿瘤等引起。 (3)供血失常:栓塞、血栓、扭转或压迫性阻
塞。 (4)支持组织的紧张与牵拉。 (5)腹部肌肉的损伤或炎症。
病因
2.腹外临近器官的病变: (1)胸腔病变:如肺炎引起上腹部的牵涉痛。 (2)盆腔病变:输尿管、膀胱、生殖系。 (3)胸腰椎病变。
护理措施
(1)即刻护理措施:处理威胁生命的情况 (2)卧床休息、控制饮食与胃肠减压:禁食
、禁水、胃肠减压 (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4)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6)积极治疗原发病 (7)对症支持治疗
(8)稳定患者情绪,做好心理护理 (9)术前准备
不能确定的急腹症患者要遵循五禁四抗原则: 五禁即禁食、水、禁用止痛剂、 禁用热敷、 禁灌肠及使用泻剂,禁止活动。 四抗即抗休克、抗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抗 腹胀、抗感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