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抗堵塞滴灌带性能测试试验方案试验目的:测试低压抗堵塞滴灌带流量、压力-流量关系曲线图、对比低压抗堵塞滴灌带、1.38l/h、0.59l/h内镶贴片式滴灌带抗堵塞性能。
试验依据:GB/T17187-2009、GB/T 19812.1-2005
试样准备:试样应从至少500个滴头中随机抽取.每个试样应至少包含一个滴头或一个从滴灌带/管上截取的完整滴水元件。
应保证试样不在滴灌管的相邻截面截取,并且不包含一批产品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滴水元件。
试验步骤:
1.测试低压抗堵塞滴灌带流量一致性;
1.1流量测试
指标:试样出水口平均流量相对于额定流量的偏差应不大于7%;
从不相邻的截面上截取5段滴灌带,每段至少有5个滴水孔,连接至流量测试仪器。
将试样水平悬吊在试验台架上,堵上末端,向内充水,排尽空气后逐渐(约20s)加压至额定工作压力(0.05MPa),稳定出水3min后,用集水器(量筒、烧杯等)收集每个滴水孔的出水量,出水时间不少于3min。
用量筒测量集水器中的出水量并计算成流量(L/h)。
记录水温、试验压力、出水时间、滴水孔出水量。
重复上述试验,连续两次所测出水量之差不得大于2%,取平均值。
∑=-
=n i i q q n 1
1 1.
2 计算变异系数C V
指标:试样流量的变异系数C V 应不大于7% ∑⎪⎭
⎫ ⎝⎛-=--=n i q q i n S 1211计算滴水孔流量标准偏差; 计算滴水孔流量的变异系数
2.测试滴头流量和进水口压力的关系,绘制压力-流量关系曲线
试验方法一、用流量测试台测试
将测流量的滴水孔编号,从编号中选取3、12、13、23号四个滴水孔作为试样。
将试样水平悬吊在实验台上,堵上末端,向试样内充水,排尽空气后,由小到大调节入口水压,以每阶段增压不大于50kpa 的幅度,将压力从零增加到1.2倍的额定工作压力(至少分为8个压力点),量取四个试样在每一个压力点的出水量,出水时间不少于3min ;然后再将压力以每阶段降低不大于50 kpa 的幅度,从1.2倍的最大工作压力将至零(压力分布点与升压时相同),量取四个试样在每一个压力点的出水量。
滴水时间与升压时相同。
并计算成流量(L/h ),取平均值(-
q )。
记录试验时的室温、水温、水压、出水时间、滴水孔出水量。
如果试验中增压或降压的过程中,入口压力超过预定压力值10kpa 以上,则应将压力回零,重新进行该试验。
-=q s c v
根据试验所得多组压力和流量进行回归,求的流量常数k,流态指数m两个参数,绘制压力-流量关系曲线图。
试验方法二、用压力-流量测试仪进行测试
将试样连接到试验仪上,堵上末端,向试样内充水,排尽空气后,由小到大调节入口水压,以每阶段增压不大于50kpa的幅度,将压力从零增加到1.2倍的额定工作压力(至少分为8个压力点),出水时间不少于3min,读取在每一个压力点的流量;然后再将压力以每阶段降低不大于50 kpa的幅度,从1.2倍的最大工作压力将至零(压力分布点与升压时相同),读取每一个压力点的流量。
滴水时间与升压时相同。
并计算成流量(L/h)。
记录试验时的室温、水温、水压、出水时间。
如果试验中增压或降压的过程中,入口压力超过预定压力值10kpa以上,则应将压力回零,重新进行该试验。
根据试验所得多组压力和流量进行回归,求的流量常数k,流态指数m两个参数,绘制压力-流量关系曲线图。
3.流态指数的计算
-
p m
q≈
k
4.测试低压抗堵塞滴灌带抗堵塞性能
试验原理:1.平均流量值测定方法;(参与测试的20个滴头浑水流量的平均值)2.滴头堵塞程度;(相对流量q r ,指在一定压力条件下的浑水流量与清水流量的比值,并将1-q r 定义为流量降幅q d,即滴头堵塞程度)。
试验步骤:用100目的筛网过滤砂土,按照1L水加入1500mg 砂土的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制成试验用的浑水。
将试样水平悬吊在试验台上,堵上末端,向内充入预混好的试验用浑水,排尽空气后(约20s)加压至额定压力,保持滴水4h(每半小时记录一次流量)后停止加压。
停止4h再重新加压至额定工作压力,保持滴水1h(每半小时记录一次流量)后静止。
记录滴头堵塞个数,平均流量,计算流量降幅q d。
绘制流量-时间图。
对比低压抗堵塞滴灌带、常规内镶贴片式滴灌带、及双向流抗堵塞内镶贴片式抗堵塞性能。
附件:试验记录表
流量测试记录表:
压力-流量关系测试记录表
抗堵塞程度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