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三章焊接过程中的冶金反应原理
第三章焊接过程中的冶金反应原理
30
H2O对金属的氧化
H2O 气与 Fe 的反应式为:
H2O气+[ Fe ] = [ FeO ] + H2 H2O对金属的氧化反应特点:
温度越高,H2O 的氧化性越强。 在液态铁存在的温度,H2O 气的氧化性比 CO2 小。 但应注意,H2O气除了使金属氧化外,还会提高气相 中 H2 的分压,导致金属增氢。
气相中氧的分压 {pO2} /×101.325kPa P’O2 [FeO]max /×101.325kPa
纯CO2高温分解得到的平衡气相成分和气相中氧的分压 { Po2 }
随温度升高,气相中氧分压增大,氧化性增加。 温度高于铁的熔点以后, {Po2}远大于P'o2 高温下CO2对液态铁和其他许多金属来说均为活泼的氧化剂。
(2)氢主要来源于水分,包括原材料(母材、焊接材料 等)本身含有的水分、材料表面吸附的水分以及铁锈或 氧化膜中的结晶水、化合水等。材料内的碳氢化合物和 材料表面的油污等也是氢的重要来源。 限制措施:焊材存放中防吸潮、焊前烘干和去除杂质 和油污。
35
限制气体的来源
(3) 氧主要来源于焊材或矿石,在焊接要求比较 高的合金钢和活泼金属时,应尽量选用不含氧或氧 含量少的焊接材料,如采用高纯度的惰性保护气体, 采用低氧或无氧的焊条、焊剂等。
溶 解 度
SO/%
氧在液态铁中的溶解度随 温度升高而增大
温度 T/℃ 铁液中氧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
22
液态金属中加入能提高气体含量的合金元素,可提高气体的 (3)合金成分对溶解度的影响 溶解度;若加入的合金元素能与气体形成稳定的化合物(即 氮、氢、氧化合物),则降低气体的溶解度。
氢 溶 解 度 SH/ ml. (10 0g)
31
四、气体的控制措施
1、气体对金属质量的影响
2、气体的控制措施
32
1、气体对金属质量的影响
氢在室温附近使 钢的塑性严重下 降
残留在金属内部的气体元素对金属性能的影响取决于 气体元素在金属中的存在状态。
固溶态
室温下 N、H、O 在金属中的溶解度极低, 残留在接头中的 [H]R易导致冷裂纹和氢脆。
CO2、CO、H2、烃和水气
如纤维素的热氧化分解反应:
(C6H10O5)m+7/2m O2(气)=6m CO2(气)+5m H2(气)
9
2.碳酸盐和高价氧化物的分解
碱性焊条药皮中碳酸盐的含量较高。 碳酸盐(CaCO3、MgCO3 及 BaCO3 等)的分解
CaCO3 = CaO + CO2↑
MgCO3 = MgO + CO2↑
48.1
55.6 42.3
4.8
7.3 2.9
36.6
24.0 41.2
10.5
13.1 12.6
低氢型(J427)
79.8
16.9
1.8
1.5
低氢型焊条焊接时,气相中H2和H2O的含量很少,故称“低氢型” 酸性焊条焊接时氢含量均较高,其中纤维素型焊条的最大。
11
3.材料的蒸发
焊接材料和母材表面的水分、金属元素和熔渣的各种成
24
1、金属氧化还原方向的判据
在由金属、金属氧化物和氧化性气体组成的系统中,采
用金属氧化物的分解压 Po2作为金属是否被氧化的判据。
2 MeO 2Me + O2
若氧在金属-氧-氧化物系统中的实际分压为{Po2},则:
{Po2} > Po2 时,金属被氧化; {Po2} = Po2 时,处于平衡状态;
2、氧化性气体对金属的氧化
自由氧、 CO2 、 H2O 、 混合气体对金属的氧化
27
(1)自由氧对金属的氧化
氧在铁液中以氧原子和FeO形式存在。气相中 O2 的分压超过 P'o2 时,将使 Fe 氧化: [ Fe ] + ½ O2 = FeO + 26.97 [ Fe ] + O = FeO + 515.76 kJ/mol kJ/mol
O2
0.22
2.2 ×10-3 3.81 ×10-9
0.76
7.6 ×10-3 1.08 ×10-7
2.02
2.02 ×10-2 1.35 ×10-6
6.30
6.3 ×10-2 5.3 ×10-5
18.58
18.58 ×10-2 -
27.77
27.77 ×10-2 -
31.36
31.36 ×10-2 -
10
碳钢焊条电弧焊焊接区室温时的气相成分
药皮类型 CO 高钛型(J421) 钛钙型(J422) 46.7 50.7 气相成分(体积分数) /% CO2 5.3 5.9 H2 34.5 37.5 H2O 13.5 5.7 焊条在 110℃ 烘干2h 备注
钛铁矿型(J423)
氧化铁型(J424) 纤维素型(J425)
焊接温度下氢、氧等气体的溶解
15
3. 溶解度 S—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气体溶入 金属的饱和浓度。
温度与压力
溶解度S的 影响因素
气体种类 合金成分
16
(1)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理想气体溶解度的平方根定律:
S kx
Px
Px 为气相中的气体分压, Px ↑ → 溶解度↑ Kx 为气体溶解反应的平衡常数,取决于温度和金属的 种类。
变为离子,如:H→H+。
13
二、气体在金属中的溶解
1. 原子或离子状态 → 直接溶入液态金属; 分子状态的气体 → 先分解为原子或离子之后再溶解 到液态金属中。
2. 双原子气体溶入金属液的两种方式: 吸附 — 分解 — 溶入 分解 — 吸附 — 溶入
14
双原子气体溶入金属液的两种方式
温度不够高或气体难以分解时
(545℃~ 910℃) (325℃~ 650℃)
高价氧化物(Fe2O3 和 MnO2)的逐级分解 (在某些酸性焊条药皮中含量较高) 6 Fe2O3 = 4 Fe3O4 + O2 2 Fe3O4 = 6 FeO + O2 4 MnO2 = 2 Mn2O3 + O2 6 Mn2O3 = 4 Mn3O4 + O2
第一篇 连接成形理论基础
Chapter 3 焊接过程中的冶 金反应原理 (一)
本章讲授目的
化学冶金过程 焊接方法 焊接材料 焊缝的成份 焊缝的性能
焊接过程中,高温液态金属会与气体和熔渣之间 发生相互作用(冶金反应)。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 影响焊件的性能的气体和熔渣的来源及其与金属的相
互作用机制。
2
水蒸发及药皮中固态物质的分解,造渣和造气。
•熔滴反应区:温度高(2100-2800℃
)、熔滴比表
面积大,是焊接冶金反应最激烈的部位。气体分
解和溶解、金属蒸发、氧化还原及焊缝金属合金化。
•熔池反应区:温度平均1770
℃左右,反应比溶滴区
弱些。温度分布不均,不同部位冶金反应不同。 头部金属熔化和吸气,尾部金属凝固和气体逸出。
N2、H2、O2 CO2 和 H2O
7
气体的间接来源
(1)有机物的分解和燃烧
(2)碳酸盐和高价氧化物的分解 (3)材料的蒸发 (4)气体的分解
8
1.有机物的分解和燃烧
酸性焊条药皮中有机物的含量较高。 焊条药皮中的淀粉、 热氧化分解反应 200~250℃后
纤维素、糊精等有机物
(造气、粘接、增塑剂)
( PN2 =PH2 = 0.1MPa )
20
第II类金属吸氢过程是放热反应,因此随着 b) a) 温度的升高,氢的溶解度减小,
SH/mL.(100g)-1
T/℃
SH/mL.(100解度随温度的变化(pH2=0.1MPa) a)I类金属 b)II类金属
21
氧在金属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1
氮 溶 解 度 SN/ %
合金元素含量wMe /% 氢在二元系铁合金中的溶解度(1600℃)
合金元素含量wMe /% 氮在二元系铁合金中的溶解度(1600℃) 23
三、氧化性气体对金属的氧化
主要讨论O2、CO2、H2O等气体对金属的氧化。
1、金属氧化还原方向的判据
2、氧化性气体对金属的氧化
由反应的热效应看,原子氧对铁的氧化比分子氧更激烈。
除了铁以外,钢液中其它对氧亲和力比铁大的元素也会发生 氧化,如:
[ C ] + ½ O2 = CO↑
[ Si ] + O2 =(SiO2)
[ Mn ] + ½ O2 =(MnO)
28
CO2对金属的氧化
温度/K 气相成分 ( 体积分 数) /% CO2 CO 1800 99.34 0.44 2000 97.74 1.51 2200 93.94 4.04 2500 81.10 12.60 3000 44.26 37.16 3500 16.69 55.54 4000 5.92 62.72
Fe、Ni、Al、Cu、Mg、Cr、 吸热反应 Co等金属及合金 氢 Ti、Zr、V、Nb、Ta、Th 等金属及合金 放热反应
能形成稳定氢化物
不能形成稳定氢化物
19
氮、氢在铁中的溶解度
在铁的气化温度附近, 气体溶解度陡降。 氮、氢在液态铁中的溶解 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氮、氢在金属凝固 时溶解度陡降。 氮、氢在奥氏体中的 溶解度大于铁素体。
分在电弧高温作用下会发生蒸发,形成相当多的蒸气。
金属材料中Zn、Mg、Pb、Mn
氟化物中AlF3、KF、LiF、NaF
极易蒸发
后果: 合金元素的损失; 产生焊接缺陷;
增加焊接烟尘,污染环境,影响焊工身体健康。
12
4、气体的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