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货币银行学-第3章——黄达货币银行学课件PPT

货币银行学-第3章——黄达货币银行学课件PPT

信用是如何产生的
1. 逻辑推论,私有财产的出现应是借贷关系 存在的前提条件。
2. 信用与货币,它们之间自古以来就存在着 紧密的。 如货币借贷。
3. 但无论是货币,还是信用,却很难从逻辑 上推导出谁应成为谁的前提条件。
第二节 现代社会之前的信用
债、usury、高利贷
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都存在借借贷贷 的信用关系。对于借贷行为,在我国的古代称 为“债”,在西方称为usury。“高利贷”是 usury的译文,把usury译为高利贷,已是定型 的译法。
第三节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信用关系中的企业和政府
• 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既是巨大的货币资 金需求者,又是巨大的资金供给者。
• 政府的货币收支主要是从中央到地方的 各级财政收支。或是收大于支,形成财 政结余;或是支大于收,形成财政赤字。
第三节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作为信用媒介的金融机构
• 个人、企业、政府和有经济联系的国 外各单位,它们相互之间的债权债务 有些是直接发生的,但绝大部分都是 通过各种金融机构媒介而成的。(比 如,上述各单位,有盈余,存入银行; 有赤字,从银行贷款等等。)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对高利贷采取一律废除的方 针。
土地改革后提出了借贷自由、 利息由双方议定、政府不加 干涉的政策。
第二节 现代社会之前的信用
当前的“民间借贷”
1. 当前的民间借贷是否是高利贷?
2. 当现代的信用体系尚不足以满足经济生活 中的借贷需求时,民间借贷的存在不可避免; 蔑视、谴责,否定不了它的存在;简 单禁止必将是禁而不止。
第三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
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
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
•什么是信用
1. 作为一个经济范畴的信用,是借贷行为的 集合。借——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贷——以收 回为条件的付出。
2. 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可以取得利息; 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 息的义务。
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
第五节 国际信用
资本输出与国际资本流动
1. 资本输出的理论,概括了到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 强扩张的史实。 但已不能简单用来论证改变了的国际关系格 局。
2. 国际资本流动,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但反映着更 为复杂国际经济。 贫富、强弱、控制与反控制……依然是客观存 在。
第五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际信用
国际信用的形式
1. 国外商业性借贷。
3. 应取的对策。
第三节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第三节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信用经济”
现代经济可以称为“信用经济”。理由是债权 (claim)债务(debt,debt obligation, indebtedness)关系无所不在,相互交织,形 成网络,覆盖着整个经济生活。
第三节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第四节 现代信用的形式
第四节 现代信用的形式
商业信用
• 典型的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以赊销方 式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所提供的信 用。
• 交易,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联系形式; 与交易相伴而生的商业信用,必然是 基本的信用形式。
第四节 现代信用的形式
商业信用的作用和局限性
作用:润滑着整个生产流通过程,促进经济的 发展。
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
第四节 现代信用的形式
国家信用
• 1. 现代的消费信用是与商品,特别是住 房和耐用消费品的销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 2. 放在现代经济背景上考察,消费信用 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
• 如果消费需求过高,生产扩张能力有限, 则会加剧市场供求紧张,促成虚假繁荣。
• 3.现代经济的发展,不能没有消费信用。
局限性有两方面:一方面,这种信用形式存在 于工商企业之间,所以它的规模大小是以产业 资本的规模为度,其最大作用是产业资本的充 分利用;另一方面,其具有严格的方向性。
第四节 现代信用的形式
银行信用
(1)以金融机构作为媒介; (2)借贷的对象,直接就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
本。
银行家的票据——银行券
第四节 现代信用的形式
第三节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可支配货币收入及其分割为消费与储蓄的规律
储蓄可以两种形态存在:一是以实物资产形态存在, 一是以货币、票据、股票等形态存在。诸如货币、 票据、股票等等,后面将要指出,它们统称为金融 资产。
从诸多视角看出的收入与消费从而与储蓄的相关关 系,归纳起来不外两点:一是消费,从而储蓄,受 制约于收入;二是这一制约关系的内容极其丰富、 多样,不应简单视之。
第二节 现代社会之前的信用
•如何诠释“高利贷”
——那时的经济条件决定了它的利率普遍高 于现代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利率。
——它是高利盘剥的手段,成为摧残再生产 的消极力量。
——同时,它也是经济中的必要因素,对于 保持农业再生产、发展商业均有积极作用。
第二节 现代社会之前的信用
中国的高利贷问题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城 乡,高利贷是广泛存在的。
第三节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可支配货币收入及其分割为消费与储蓄的规律
对个人收支的研究,其中主要的一项就是研 究个人如何分配其可支配的货币收入:消费 是多是少,这关系市场供需对比的状况;消 费后的剩余是储蓄(经济学意义的储蓄), 储蓄要转化为投资,从而储蓄是多是少,关 系投资的态势,关系经济发展的态势。
第四节 现代信用的形式
消费信用
• 1. 现代的消费信用是与商品,特别是住房和 耐用消费品的销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 2. 放在现代经济背景上考察,消费信用可以 促进经济的增长;
• 如果消费需求过高,生产扩张能力有限, 则会加剧市场供求紧张,促成虚假繁荣。
• 3.现代经济的发展,不能没有消费信用。
第五节 国际信用
盈余与赤字,债权与债务
任何货币的盈余或货币的赤字,都同时意味着 相应金额的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
盈余单位往往不仅拥有债权,也同时负有债务, 盈余是债权债务抵消后的净债权。
赤字单位往往在负有债务的同时也拥有债权, 只不过债权小于债务。
第三节 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信用关系中的个人
就中国现在的情况来说,居民的 货币盈余主要表现在手持现金、 银行储蓄存款和购买国家债券与 基金、股票等几个方面。仅从城 乡居民储蓄存款与金融机构资金 来源对比,就可看出个人在货币 资金供给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