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2011年12月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研究情况、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一、国内发展情况
商务智能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末,并在本世纪之初的几年之间得到蓬勃发展。
由于企业对商务智能需求的不断变化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商务智能也随之持续、快速地变化发展着,目前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如:商务智能被整合进企业门户,商务智能和无线技术相结合形成无线商务智能,商务智能逐步形成跨越不同领域、厂商和技术的通用语言即分析型可扩展标记语言(XMLA),商务智能的直接支持范围从单个企业扩展到企业所在价值链中的所有企业并支持这些企业协作式地互动,商务智能利用高级视觉技术如三维技术、INTERNET技术、GPS技术等为用户提供更精细、更灵活、更专业化的视图、报告、图表和基于情景的解释、解决方法;商务智能更加安全以保护商业机密。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企业内部来看,在实施电商务智能的过程中,企业的销售、市场营销、财务、制造、运营等部门由于历史原因或技术发展快速,其采用的软硬件平台容易出现互不兼容、无法相互连通的问题。
这一方面导致电子商务企业拥有大量数据金矿;另一方面,这些异构数据常常又无法很好地整合利用,从而形成信息孤岛。
这就造成信息无法在企业内部流通、共享,更谈不上增值。
从企业外部来看,一方面,很难期待与产业链级相关的客户、供应商、分销商、合作伙伴等和使用该企业相同的数据库;另一方面,即使它们使用了相同的数据库,其使用的数据结构也可能大相径庭,从而也无法实现它们之间的数据交换。
这就使得企业的投入还停留在数据负债阶段或信息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企业无法享受到信息给企业带来的价值。
这是因为信息的价值与能够获取、分析该信息的用户
人数,以及用户所属的商业领域的数量有关,具体可表示为:价值(信息)=用户数×用户数×所属商业领域数量这也就是说,对于某一特定信息,其价值是与用户人数的平方和与所属商业领域的数量的乘积成正比。
该公式告诉我们,只有信息得以流通并被广泛共享,才能实现信息的增值。
电子商务企业成功的关键是借助信息技术的潜能,分析企业最擅长的活动,以便在价值链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并从根本上重新调整价值创造过程,实现企业、合作伙伴和顾客的多赢。
而商务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简称BI胎是担此重任的理想选择。
商务智能是指通过搜集(Gathering)、存贮(Storing)、访问(Access)和分析(Analyzing)商业数据,以帮助企业用户更好地进行商业决策(Business Decisions)。
它能对迅速变化的商务环境动态、智能地作出反应,充分挖掘企业潜力,从而全面提升其竞争能力。
商务智能是公司内部所有软件、硬件以及系统的终极目标,可使知识创造和共享成为现实。
它将从根本上帮助我国电子商务企业把数据金矿转化成为高价值的、可以获取的信息或知识(创造、挖掘知识),并且在恰当的时候通过恰当的方式把恰当的信息传递给恰当的人(共享知识),从而给电子商务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润,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将知识转变为企业的智能)。
商务智能的成功部署。
可以说是电子商务企业和实施电子商务的“鼠标+水泥”模式的传统企业成功的关键。
三、研究的意义
加入WTO以后,我国企业所处的商务环境正在呈现出经济贸易全球化发展、信息知识全球化共享、组织机构全球化分布的特点,加之Internet的日趋普及和信息网络技术(ICT)的不断融合与成熟,新的电子商务企业(如:网易、sohu、baidu、Alibaba、dangdang等)不断涌现。
2008年金融危机的来袭,传统企业(如:宝洁、中国石化、海尔、云南花卉拍卖中心、昆明金智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云南农垦电
子商务交易中心)为降低成本和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也纷纷开始实施电子商务战略,正在逐渐转变为采用“鼠标+水泥”模式的电子商务企业。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甚至已发展到了产业链级的竞争。
随之而来,我国企业的信息化也正经历着从单一部门信息化、跨部门信息化、企业级信息化发展到企业与客户、供应商、经销商之间的产业链级信息化。
我国某些企业在实施电子商务过程中,在设备、技术、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投入可谓是不惜重金,耗资巨大,但最终结果却是血本无归,其原因值得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