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前提是导师也是人,他也得生存,某种程度上做导师是他的生存方式,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可以说是合作者的关系,导师提供经费和研究方向,学生给他做实验,然后毕业时就是合作结束的时候,这时学生会得到一个证明自己工作的证书-毕业证,同时得到你认为重要的东西(比如,论文挂名),而导师会得到你的实验数据,重新申请经费,周而复始。
所以好导师就是遵守这个游戏规则,让你有付出有回报,在这个前提下,有几点关于找导师的经验:
1、他能不能给你提供经费和实验条件(他有没有经费)
2、当遇到你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他能不能给出指导(他的学术水平如何)
3、当你想深造时,他能不能介绍导师(他会不会被同行认可)
4、当你有实验创新时,论文上会不会挂你的名字,他会不会拿你的成果换钱(这是个人品的问题)。
我觉得,只要我能得到我该得到的东西,其他的都可以忽略(比如,他的脾气不好,他是个工作狂,他说话没水平但学术有能力,他长得不帅等),但是,要是我得不到我需要的东西,他再有优点,他对于我来说也是个废人(比如他长得帅,脾气好,好请饭,给介绍女朋友之类无聊因素),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判断他的经费和学术能力
1、是院长或系主任(中国特色),一般副院长或书记可能是关系户
2、是博导,最好是年轻的。
能成为博导首先是经费过关,论文数量和质量上得去的,
3、外面的和尚会念经,导师也最好不是土生土长的,是从其他地方来的,当然海龟最好啦
4、再就是看他的论文产量,而且师兄/姐在论文中的排名
5、再就是看他的出生啦,强将手下无弱兵啊,他就是再弱,他的师兄/姐也能拉他一把,实在不得还可以给你推荐导师呢。
6、找女导师时要慎重,因为她的一半时间要分给她的家庭
7、找老导师也要慎重,因为你将来可能是二导带你,二导的水平就不知道啦
8、找再职博士要慎重,因为他要拿你的实验数据换学位和银子
9、长胖导师要慎重,因为他的职位可能是吃出来的,反之,瘦导师、有白头发的可能是熬出来的
10、切记,你是来做实验和学东西的,你是弱势群体,你是他的工具,不要抱侥幸心理,导师会对你特别好,导师对学生好,那是因为学生能给导师出成果,而不是因为学生会说话或者长得帅,分清主次。
我能想到的就这些啦,欢迎补充。
1. 导师最佳年龄:30~35
一定要选择年轻的导师。
年轻的导师在单位历浅,做事情比较小心谨慎,对学生负责的几率比较大。
带不好学生可能会影响升职。
年轻老师社会阅历浅,比较单纯,不会那么黑。
年轻老师富于创新精神,有朝气,对新事物敏感。
不要选60岁以上的导师.正所谓"强弩之末,其势不能穿缟也".其实45岁以上的导师基本上已经不做研究了. 2. 职称考虑: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为最佳
职称越高,名气越大的导师,往往不把带学生当成一回事情。
在他们眼里,当博导带学生就是“踢着玩儿”的事情。
有博士学位这一点很重要。
还有,一定要看你未来的导师有没有在国外高级期刊上发表过文章。
3. 不要选胖子做导师
常言道,“心宽体胖”。
身体胖的人,往往比较懒,不喜欢费大力气做事情,也不喜欢替他人操心。
他们投机取巧,精于钻营。
给这种人当学生会很累。
因为他们早就盘算好把最累的事情让你来干,然后据为己有。
这种人往往心黑。
个子矮的人也不要考虑。
瘦高个老师最好!
4. 不要选有行政职务的人做导师
有行政职务的人时间太少,这些人心思不在做学问上。
5. 不要选择有项目的导师
你会成为廉价的打工仔,会很累也学不到学问,满足以上1,2的除外。
6. 要读博士一定要到国外
最好是英美,其次是法、德、瑞士。
也可以考虑日本。
日本的导师非常认真。
7. 不要选择名下带很多博士的导师
物以稀为贵。
人也一样。
导师的精力有限,多了带不过来,所以干脆不带。
最后,我最强调的是第3点:不要选胖子做导师,切记!祝你们好运!
选择研究生导师和与导师相处的9个秘诀!
选择研究生导师的9个秘诀!
1、查阅每个教师以及很多研究生目前在做什么。
2、如果你对某些教师的研究工作感兴趣,查阅其最近的论文。
3、与尽可能多的教师交谈。
去感受他们喜欢做什么,他们的研究和指导风格是什么。
4、与预期导师的研究生交谈。
要保证与导师的多个学生交流,因为每位导师在与不同的学生交流时有不
同的工作方式和交流效果。
不能被一个学生的看法所左右。
5、很多教师所在研究组的会议对新同学都是公开的。
这是非常好的了解导师工作方式的途径。
一方面,某个教师的声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工作。
这意味着教授有很强烈的动机吸引最好的学生为自己工作,并给与有效的指导和足够的支持。
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学生的论文方向是由导师形成的,因此整个领域的方向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选择什么样的研究生。
6、当选定了导师,决定了自己对导师的要求后,要确保导师知道。
不要由于交流不好,浪费时间于自己
并不想做的项目上。
7、不要完全依赖你的导师,要建立自己的网络。
找一些能定期评审你的工作的人是很重要的,因为研究
时很容易走火入魔。
网络中的人可以包括自己实验室或者外单位的研究生和老师。
8、在与其他学生、老师甚至自己的导师的关系中,很可能会碰到令人尴尬的事情。
如果你不幸碰到了,去寻求帮助。
9、实验室中有些同学只是名义上由导师指导。
这对于那些独立性很强的人来说很好。
但是如果你已经完
成了某项导师指导的工作,除非你确保没有导师也行且自己有牢靠的支持网络,否则就不要这么干。
如果你的目的是硕士毕业后找到一个好工作,我的建议是找一个实际项目较多,而且在找工作的问题上会帮助学
生的老师。
因为现在用人单位注重的是动手能力,在现在这个工作不好找的时代,有相关的项目经验是大部分企业非常看重的。
但是像微软,IBM这些大公司我的感觉是比较重视内部推荐,我知道一些进入这些公司的人很多是靠师兄师姐推荐的,所以这个导师手下的师兄师姐很厉害,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光在找工作上,在平时的学习时也是这样。
因为现在导师带的人很多,导师根本管不过来,就算他管得过来,他手下的学生的研究方向五花八门,它不可能都非常了解,注意我说的是了解而不是精通,很多东西是靠师兄师姐教的。
但是导师对实验室的管理,对实验室的风气有很大的作用。
管理好的实验室,有良好的帮带风气,而管理不好的实验室就像一盘散沙,这样的实验室科研也好,项目也好是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为的。
如果你的目的是继续深造,我不觉得你就一定要跟一个博士生导师。
因为有可能你对你将要搞得方向根本不了解,这是你如果跟了一个博士生导师。
最多给你换个方向,但是他的研究课题的大方向是差不多的。
这时你再想换导师将会非常苦难,尤其是你的到时心眼比较小的时候。
其实,科研上主要靠的还是自己。
如果你的目的是完成心愿,我的建议是首先面对现实吧,现在已经不是十年前了。
总的来说,我认为衡量导师的比较重要标准有:心胸,品行。
不重要的有:年龄、名气。
这里重要说一下心胸和名气。
心胸大的老师对学生的很多事情是理解的,跟这样的到时读研,你可以有较多的选择空间;心胸小的老师很多时候会把自己的学生当成一种维护自己面子的工具。
而名气大的老师一般来说是比较爱面子的,所以他的学生也会或多或少背上一些由于他的名气而来的包袱,而且他名气大只能说明他曾经很牛,而现在则很难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