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对自然条件的改造
气候:热量——温室大棚
降水——喷灌、滴灌
地形:修筑梯田
土壤:改良低产田
水源:兴修水力工程
1.对农作物的品种的改良
材料:(1)我国将橡胶生产由热带向北推广到北纬22°,将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地区,将小麦的种植扩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
(2)阿根廷肉牛的培育(农产品)
2.市场的变化
4.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世界和中国形成了许多农业生产基地)
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地形(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方式)
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
坡度较小(18°~25°)低山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梯田<25°的坡度
山区
坡度较大的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
1.气候
①光照:光照强有利于糖分养分的积累,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品质
②热量:影响农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的积累)
③水分:影响农业的类型和分布
3.土壤(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和产量)
酸性土壤(如红壤)适合种茶树、马尾松盐碱土
壤适合种枸杞、沙枣、高粱等
4.水源(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分布是文产高产的保障也是干旱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决定农业类型和规律
2.地价:影响农业类型
3.交通: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农产品易变质腐烂的农业要求方便快捷的交
通)
4.政策支持
5.科技:(良种提高单产、品质;冷藏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6.劳动力:(数量和素质)
7.工业基础:化肥和农药提高单产,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率
8.种植历史: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