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棚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汇总.docx

棚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汇总.docx

.1.编制依据1.1 相关设计文件1.2 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建筑项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1.3 技术规范《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91)《钢结构制作安装施工规程》(YB9254-1995)《碳素结构钢》 GB/T700—88《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94《熔化焊用钢丝》(GB/T14957-94)1.4 其它《建设建设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1991)2.工程概况工程概述材料情况钢板(型钢) : Q235-B高强度螺栓: 10.8 级焊接材料 : 手工焊接用焊条: E43型焊条钢结构特点及施工重点现场施工条件有限,钢梁跨度大,接点复杂,施工高度较高,采用工厂制作,现场安装的施工方式。

工期紧迫,对此必须投入大量的资源,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进行科学管理,减少环节,确保施工的顺利进展,最终达到工期的要求。

施工准备施工技术准备开工前应完成施工图设计和组织技术管理人员熟悉图纸。

由项目经理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经建设方及工程监理批准后向全体施工技术人员交底。

劳动力、机具、材料的准备凡是制作安装所需机具、设备均应进行事前检修,以保证生产中的正常使用。

机具设备有损坏或报废的,应及时上报抢修、购置计划,及时填补。

根据工程的实物工程量、施工工期及施工要求,及时组织并调整施工力量。

凡进入施工现场人员,均应持证上岗,特殊工种必须持有劳动部门考试合格的上岗证件进行操作。

详细了解市场情况,以质量为先,进行选择。

材料供方应尽量从企业合格供方中选出。

材料准备钢结构构件制造使用的钢材、焊接材料、涂装材料和紧固件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标准的规定。

进厂的原材料除必须有生产厂的出厂质量证书,还应按合同要求和有关现行标准进行检验和验收,做好检查记录。

焊条焊条入库前,应按焊条质量保证书检查焊条质量是否合乎要求,型号、牌号是否符号要求。

施工现场准备依据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安排临时设施的位置;布置电网。

“三通一平”的落实到位。

道路:施工场地外运输道路十分便利,在施工现场范围内,确认临时用道路的畅通性。

施工用电:按建设单位指定的电源地点(配电房),接入施工现场,由配电房引入施工配电房。

对现场临时道路进行确认,保证运输的畅通性。

吊装设备试车。

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法工程施工程序钢结构工程施工程序主线:详细计划制定施工准备钢构件下料钢构件加工制作檩条、屋面板制作钢构件吊装屋面系统安装完工准备钢结构制作方案钢构件的制作采用工厂配合现场的方式来完成,钢柱在现场制作安装,钢梁等型钢在车间内完成在现场与钢柱进行连接。

钢柱制作工艺流程:材料本工程结构均采用 Q235B号钢。

焊条的型号、规格必须与焊接母材相匹配。

所有材料必须满足相应规范的规定,而且相关资料必须齐全。

钢板下料前应进行平整度检查,对超标的钢板进行校平处理。

专材专用,施工人员严禁随意代用,确需要进行材料代用时,必须要得到监理和设计的书面认可。

放样与下料按照细部设计图纸和施工工艺的要求,对柱进行1﹕1 的放样,以确定各个构件的精确尺寸,同时做有关样板,供施工和检验时使用,放出的样板应保留到整个工程结束。

板件下料应尽量采用数控切割或半自动切割,所有零件校平直后才可以进行焊接。

坡口焊接Q235B 钢板厚度δ<30mm,接料采用单面坡口形式,焊接反面清根后施焊,δ>30mm钢板,接料采用 X 型坡口,焊接反面清根后施焊,清根采用碳弧气刨工艺。

凡大于30mm厚的钢板焊接前对工件进行预热,预热温度 70~120℃,在焊缝中心两旁各 100mm范围内用氧—乙炔焰进行预热,点温计测温,焊后进行后热,后热温度 200~300℃,保证良好的焊缝金属组织。

多层焊时,每焊完一道焊应进行检查,发现有质量问题缺陷必须清除,经处理检查合格后,再施焊下一道焊缝。

焊道层间应平缓过渡或错开。

焊缝出现裂纹时,焊工不得擅自处理,经技术部门研究定出修补措施方可处理。

对同一部位的焊缝返修次数不超过两次。

定位焊不得有裂纹、气孔、夹渣等缺陷。

对接焊缝必须加弧板和引出板。

基础测量和钢柱安装基础复测在安装前应对基础的定位轴线、柱脚底标高,地脚螺栓位置、螺栓直径和伸长度,钢柱的编号、外形尺寸、螺栓位置及直径等进行全面复核,因为基础的错误和地脚螺栓位置的偏差都会给主钢构的安装造成极大的麻烦,测量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基础对角线必须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为确定基础是否水平,应使用同一测量标尺测基础的标高,且确保基准点。

钢柱安装柱子安装时,首先调整标高,再调整位移,最后调整垂直度,允许偏差为: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1柱子垂直度e≤H/1000;E ≤102定位轴线位移e≤13柱顶标高-5 ≤e≤54柱底标高-2 ≤e≤2柱子吊装就位后,在柱脚底板下,用垫板调整标高及轴线对齐,用螺栓初步固定位置,最后校核垂直度。

在允许范围内拧紧地脚螺栓。

结构吊装钢构件进场、验收与堆放根据现场吊装进度需要,构件进场计划提前一周通知制作厂,使制作厂随时掌握现场安装进度及所需构件的进场时间。

制作厂应严格按计划将构件运送至安装现场指定地点,避免二次搬运。

构件到场后,按装箱单或运货清单检查所到构件的数量及编号是否相符,发现问题及时在回单上注明,反馈到制作厂,以便更换或补齐构件。

按图纸和规范及制作厂质检报告单对构件质量进行检查验收,做好检查记录,为使不合格构件能在厂内及时修改,确保施工进度,也可直接进厂检查。

制作超过规范误差和运输中变形的构件必须在安装前,在地面修复完毕,减少高空作业。

钢构件在堆放时,要用枕木垫平,防止构件变形。

钢梁吊装钢梁的吊装是本次施工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求所有分段(分段及分段处节点的处理需经设计认可)的钢梁都要在工厂进行预拼装。

现场吊装前都要进行试吊。

吊装就位后,要拉缆风绳临时固定。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吊车的停车位置、起重性能以及钢梁的平面位置,劲性墙处的柱间连梁由 25t 的汽车进行安装,剩余的其他钢梁由 50t 的汽车吊进行安装。

测量与控制以根据业主提供的标高控制桩此作为钢结构安装的测量控制点。

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93 的标准来执行。

高强度螺栓施工高强度螺栓施工程序高强度螺栓的供应与保管供应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由制造厂按批配套制作供货,有出厂合格证。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型式、尺寸及技术条件,均应符合GB1228-1231-91的规定。

使用组合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在同批内要配套储运供应。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在装车、卸车和运输及保管过程中要轻装、轻放,防止包装箱损坏、损伤螺栓。

仓库保管高强度螺栓连接按包装箱注明的规格、批号、编号、供货时期进行清理,分类保管,存放在室内仓库中、堆积不要高于 3层以上,室内防潮,长期保持干燥、防止生锈和被脏物沾污,防止扭矩系数发生变化。

其底层应距地面高度不小于 300mm。

工地安装时,应按当天需要高强度螺栓的数量发放。

剩余的,要妥善保管。

不得乱扔、乱放,损伤螺纹,被脏物沾污。

开箱后发生有异常现象时应进行检验,检验标准按国家标准 GB1228—1231—91的有关规定进行,经鉴定合格后再进行使用。

现场检测摩擦面高强度螺栓设计采用喷砂处理,摩擦面的摩擦系数应大于等于 0.45 ,在构件出厂前,制作单位应按批作抗系数试验,并出具试验报告,出厂时应按批附三套与构件相同材质、相同处理方法的试件。

安装单位应在现场检查验收,主要检查经处理的摩擦面是否采取防油污和损伤的保护措施,在运输过程中摩擦面是否有损伤,并复验抗滑移系数。

安装前须经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组装。

螺栓孔高强度螺栓连接孔处的钢板表面应平整清洁,无焊后飞溅,无毛刺,无油。

高强度螺栓孔应与图纸一致,如发生错孔,只允许铰刀扩张,一个节点中扩孔数不宜多于该节点孔数的 1/3 ,扩孔后的直径不得大于原孔径 2mm,严禁用气割扩孔。

螺栓施工节点处理高强度螺栓连接应在其结构架设调整完毕后,再对结合件进行矫正,消除结合件的变形、错位和错孔,板束结合摩擦面要贴紧后,进行安装高强度螺栓。

为了结合部板束间摩擦面贴紧,结合良好,先用临时普通螺栓和手动扳手紧固,达到贴紧为止。

在每个节点上穿入临时螺栓的数量应由计算决定,一般不得少于高强度螺栓总数的 1/3 ,最少不得少于两个临时螺栓。

冲打穿入栓的数量不宜多于临时螺栓总数的 3%。

不允许用高强度螺栓兼临时螺栓,以防止损伤螺纹,引起扭矩系数的变化。

螺栓安装高强度螺栓安装在节点全部处理好后进行;高强度螺栓穿入方向要一致。

一般应以施工便利为宜,对于箱形截面部件的结合部,全部从内向外插入螺栓,在外侧进行紧固。

如操作不便,可将螺栓从反方向插入。

严禁强行穿入螺栓;如不能穿入时,螺孔应用绞刀进行修整,用绞孔修整前应对其四周的螺栓全部拧紧,使板叠密贴后再进行。

修整时应防止铁屑落入板叠缝中。

绞孔完成后用砂轮除去螺栓孔周围的毛刺,同时扫清铁屑。

往构件连接点上安装的高强度螺栓,要按设计规定选用同一批量的高强度螺栓、螺母和垫圈的连接副,一种批量的螺栓、螺母和垫圈不能同其他批量的螺栓混同使用。

螺栓紧固高强度螺栓紧固时,应分初拧、终拧。

初拧:由于钢结构的制作、安装等原因发生翘曲、板层间不密贴的现象,当连接点螺栓较多时,先紧固的螺栓就有一部分轴力消耗在克服钢板的变形上,先紧固的螺栓则由于其周围螺栓紧固以后,其轴力分摊而降低。

所以,为了尽量缩小螺栓在紧固过程中由于钢板变形等的影响,采取缩小互相影响的措施,规定高强度螺栓紧固时,至少分二次紧固。

第一次紧固称之为初拧。

初拧轴力一般宜达到标准轴力的50%。

终拧:对安装的高强度螺栓作最后的紧固,称之为终拧。

终拧的轴力值以标准轴力为目标,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考虑高强度螺栓的徐变和终拧时预拉力的损失,根据试验,一般为设计预拉力的 5%—10%。

拧紧顺序每组高强度螺栓拧紧顺序应从节点中心向边缘依次施拧,使所有的螺栓都能有效起作用。

高强度螺栓紧固完毕的检查对于高强度螺栓终拧检查在终拧后 1h到24h内完成,先用 3kg小锤敲击每一个螺栓螺母的一侧,同时用手指按住相对的另一侧,以检查高强度螺栓有无漏拧。

对于扭矩系数的检查,每个节点先在螺杆端面和螺母上画一直线,然后将螺母拧松 60°,再用扭矩扳手重新拧紧,使二线重合,此时测得的扭矩值应在 0.9Tch ~1.1Tch 范围内, Tch按下式计算;Tch=k×P×d=0.13 × 0.03式中 Tch—检查扭矩(单位 N·m)P—高强度螺栓设计预拉力如发现有不符合标准的,应再扩大检查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