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讲义教师龙彬科目化学上课日期2014、3、14 总共学时学生年级初三上课时间10:00-12:00 第几学时类别基础# 提高培优第九单元溶液复习课题1 溶液的形成【知识框架】一、溶液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就是指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就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针对性练习】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就是( )A.溶液都就是混合物B.溶液都就是无色透明的C.凡就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就是溶液D.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2.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就是( )A.矿泉水B.糖水C.食盐水D.冰水混合物二、溶液的组成1.溶质与溶剂:(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2)溶剂:溶解溶质的物质叫溶剂。
2.溶质、溶剂的判定:(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液体就是溶剂,固体、气体就是溶质;(2)两种液体相溶时,量多的就是溶剂,量少的就是溶质。
(3)溶液中若有水存在,无论水的量多还就是量少,水都就是溶剂。
(4)在不指明溶剂时,溶剂一般就是水。
【针对性练习】1.现有食盐水、白酒、碘酒、植物油与汽油混合形成的混合物,其中溶剂就是水的就是( )A.食盐水与白酒B.白酒与碘酒C.植物油与汽油的混合物D.食盐水与碘酒2.把20g食盐水放在蒸发皿内,加热蒸干后,得到食盐4g,则其溶剂水的质量就是( )A.24gB.4gC.20gD.16g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就是( )A.冰水混合物中,冰就是溶质,水就是溶剂B.泥浆水中泥就是溶质,水就是溶剂C.汽水中二氧化碳就是溶质D.高温下的铁水中铁就是溶质4.按要求各举一例:(1)溶质就是液体,溶剂就是水_______________ ;(2)溶质就是固体,溶剂就是水____ _______;(3)溶质就是固体,溶剂就是酒精______________;(4)溶质就是气体,溶剂就是水___ _________。
三、悬浊液与乳浊液1.悬浊液:物质一细小的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悬浊液就是不均一的,经之后,固体小颗粒会成为沉淀,因此也就是不稳定的。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就是不均一的,静置后,会分为上下两层,因此也就是不稳定的。
【针对性练习】1.血液、植物油与水的混合物、盐水三者之间的相同点就是( )A.都就是浑浊的B.都就是均一的C.都就是稳定的D.都就是混合物2.牛奶就是一种( )A.纯净物B.溶液C.悬浊液D.乳浊液【课堂练习】1.下列清洗方法错误的就是( )A.用肥皂水洗涤久置石灰水的试剂瓶B.用酒精清洗残留有碘的试管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D.用汽油清洗沾在手上的油漆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不就是后者溶质的就是( )A.水、95%酒精溶液B.食盐、盐水C.碘、碘酒D.氯化氢气体、盐酸3.对于一些布料贵重的衣服沾上油污后,为了防止衣服在接触水后发生形变,衣服的标牌上注明要“干洗”,“干洗”就就是用专门的非水溶剂洗涤剂洗衣服。
洗完后,需要一段时间让非水溶剂蒸发才能让衣服变干,所以送去“干洗”的衣服通常需要过几天才能拿。
下表中“√”表示上面的液体能溶解左侧的物质,“×”则表示不能,能作为“干洗” 洗涤剂的就是( )A B C D 布料× × √ √ 油污 × √ × √4.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
蒸锅水能不能喝家庭中蒸馒头或蒸小菜的水叫蒸锅水。
普通水里往往含有微量的硝酸盐,当水长时间加热,由于水分不断蒸发,硝酸盐的浓度相对地增加,而且它受热分解变成了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对人们的健康就是极为有害的。
它能使人体血液里的血红蛋白变性,不能再与氧气结合,早成缺氧。
亚硝酸盐也能使人体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引起虚脱。
现代医学已证明,亚硝酸盐还就是一种强烈的致癌性物质。
蒸锅水中的溶质就是什么?这种溶质有什么性质?她有什么转化来的?由此情况您能得出什么结论?课时2 溶解度【知识框架】一、饱与溶液与不饱与溶液1.概念:(1)饱与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与溶液。
(2)不饱与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与溶液。
2.饱与溶液与不饱与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与“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针对性练习】饱与溶液 不饱与溶液 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降低温度或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1.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 )A.饱与溶液一定就是浓溶液B.浓溶液一定就是饱与溶液C.平时喝的汤一般就是饱与食盐溶液D.相同温度下,饱与蔗糖溶液比不饱与蔗糖溶液要甜2.t℃时,有两瓶硝酸钾溶液,—瓶就是饱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另一瓶就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
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分这两种溶液的就是( )A.加一定量的水B.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C.降低温度D.t℃时蒸发少量水3.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就是()A.一杯食盐水,下部分比上部分咸B.温度一定时,析出硝酸钾晶体的溶液未必就是硝酸钾的饱与溶液C.物质溶于水时,常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D.75%的医用酒精消毒液,溶剂就是酒精4.能证实A物质的溶液就是20℃时的饱与溶液的事实就是( )A.降温到10℃有A晶体析出B.蒸发掉10克水,有A晶体析出C.加热到30℃时,再加A物质能继续溶解D.20℃时,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少量A晶体,溶液质量不变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就是()A.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的饱与溶液一定比不饱与溶液中所含的溶质多B.当温度、压强、溶质质量不变时,不饱与溶液不可能变为饱与溶液C.当温度、压强、溶质质量不变时,饱与溶液不可能变为不饱与溶液D.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饱与溶液一定就是浓溶液6.饱与溶液、不饱与溶液(1)概念: 就是饱与溶液,就是不饱与溶液。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瞧。
(3)饱与溶液与不饱与溶液之间的转化注:①Ca(OH)2与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就是:(4)浓、稀溶液与饱与不饱与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与溶液就是浓溶液;②不饱与溶液就是稀溶液,如饱与的石灰水溶液就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与溶液要比它的不饱与溶液.(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二、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与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1)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2)温度。
3.溶解度曲线:(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①溶解度曲线反映某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
【思考】1.线上的点表示什么?2.两条线的交点表示什么?3.线上方的点表示什么?4.线下方的点表示什么?5.横坐标60,纵坐标120 的交点表示什么意义?6.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____,7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______。
7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
7.在___℃时硝酸钾与硝酸钠的溶解度相同,都约为______。
8.在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____ (填大于、小于)硝酸钠的溶解度。
9.在80℃时氯化钠、硝酸钾、氯化铵、硼酸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就是。
补充:影响气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气体的性质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针对性练习】1.下列关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叙述正确的就是( )A.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水的多少无关B.在水中放入食盐越多,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就越大C.不饱与食盐水的溶解度比饱与食盐水的溶解度要小D.水越多,食盐的溶解度也越大2.取70g某温度下的氯化钾饱与溶液,将其恒温蒸发10g水,析出4g氯化钾固体,则剩余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为( )A.16gB.20gC.40gD.56g3.某温度时,将KCl的饱与溶液11、2克,蒸于后得到3、2克KCl固体,则该温度时KCl的溶解度为()A.8、0克B.28、6克C.40、0克D.71、4克4.有一份硝酸钾溶液,第一次蒸发掉10g水,冷却到20℃时没有晶体析出;第二次蒸发掉10g水,再冷却到20℃时,析出3g晶体;第三次仍蒸发掉10g水,再次冷却到20℃时,则析出晶体的质量就是()A.一定等于3gB.一定小于3gC.一定大于3gD.可能大于或等于3g5、右图就是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60℃时,取100g水配制成该物质的饱与溶液,当温度降低至30℃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A.130gB.140gC.160gD.180g6、如图就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t℃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C.t℃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D.用等质量的水在50℃时制得的饱与溶液降温到10℃时,析出的晶体b多于a7.右图就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据图回答:(1)P点的含义就是。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不?(填写“能”或“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就是(填写物质序号)。
(4)课时3 溶液的浓度【知识框架】一、溶质质量分数1、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 溶液的质量。
2、变形公式及常用公式:①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②溶质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③溶质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④饱与溶液的质量分数=S/(100+S)*100%【针对性练习】1.如图就是M、N两种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据此得到的结论正确的就是()A.N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只有在t1℃时,M与N的溶解度才相等C.把N饱与溶液的温度从t2℃降至t1℃时,有晶体析出D.N饱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将25克硝酸铵溶解在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A.20%B.25%C.50%D.125%3.20℃时,向一盛有40 g氯化钠的烧杯内加入100 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氯化钠固体,过滤得到4 g 固体与澄清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