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钱学森出考题

钱学森出考题

钱学森出考题
作者:黄永明
来源:《爱你》 2009年第12期
1955年,历经波折回国的钱学森出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

在他的倡导下,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力
学研究所合办了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他是班主任。

这个班招收的学生很少,朱毅麟是其中一位。

朱毅麟说:“回国以后,钱老认为,今后科学发展不在于个人做多大贡献,而在于怎样培养更多年轻人才,要把
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年轻人,这是他回来后一贯的思想。


1960年,钱学森在中国科技大学开了一门新课程,叫物理力学。

这门课只有他一个人讲,而且第一届时没有教材,第二届的教材是他白编的。

他每星期来讲一上午课。

每次下课的时候,黑板上写满了板书。

有疑问的学生会聚拢过去向他讨教,他如果发现
学生的问题没有新意,会告诉学生这个问题已经在课上讲过了,便不再作答;如果遇到高明的问题,他会十分乐意解答。

钱学森的课程没有小考,只有期末的大考。

有一次期末考试,时间是三个小时,他把题目在黑板上写完,就花了
45分钟。

考试的时候,钱学森最关心的并不是学生得多少分,而是他出的难题有多少人能做出来。

他会把题目交给课程的
辅导老师,却并不给出答案,答案需要辅导老师解答出来,然后判卷。

有一次,他出的一道题目把辅导老师给难住了,而辅导老师知道,钱学森出的题目必定是从他已经讲过的内容中来的,也不敢去问,苦恼一番,自己解决。

另有一次,一名叫俞书琴的辅导老师在考试前注意到,教材中有两页留下了钱学森频繁翻阅的痕迹。

她有一个预感:这次考试的难题可能会从这两页里出。

而这两页能出的题目只有那么两三道,她向学生重点讲解了这几道题,结果,钱学森出的题目果然被她押中。

学生的考试成绩令钱学森感到惊讶,了解情况后,他若有所思地说:“中国的学生
比美国学生强多了。


晚年的钱学森依然十分惦记中国的教育。

他曾在病榻上向温家宝总理坦诚相告:“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
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

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
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 (摘自《南方周末》倪文谈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