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7、可爱的动物(第二课时)解读理念:《可爱的动物》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和大自然》主题的第三课。
本单元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的内容要求及“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是儿童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旨在使儿童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生活的正确态度,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负责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让学生从小爱护动植物,形成初步的生态意识,并能用自己的行动保护身边的动植物”。
教材通过教学活动以及绘本材料的补充、拓展,旨在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对身边的动物有亲近感,对自然界有共在感、好奇心,乐于探索,在爱护动物的同时,懂得与动物相处时保护自己的方法。
从而凸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健康生活之“珍爱生命”的培养。
解读学生:低年级学生处于“万物有灵”和人与自然分化的认识过程中,此时对学生进行与自然共在共生的引导,是非常好的时机。
同时,他们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倾向于以自己内心喜欢的方式去对待身边的动物,这通常会导致两种倾向:错误的爱心和不设防的亲近。
错误的爱心如给鱼喂食过多过勤,甚至亲近、搂抱流浪的猫狗等,这些做法不仅不利于动物的生长,有时还会给自己带来伤害。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另一方面,也要引导他们懂得与动物相处的基本知识与策略,使他们学会自我保护。
让学生体会到人与自然共在的美好情感非常重要。
道德转化为人的德性不同于人们认识、学习知识的过程,它必须要有情感上的认同与接纳。
情感以它特有的内在性支持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一定要以人的情感体验为中介,与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及其感受联系起来,从而帮助学生把珍爱动物的生命价值的感受,最终落实到学生爱护动物的具体行动中。
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懂得爱护小动物,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乐于探索,提升珍爱动物生命的意识。
行为与习惯目标:养成爱护小动物的良好行为习惯。
知识与技能目标:懂得明辨哪些行为是爱护动物的表现,远离爱护动物的误区;知道爱护小动物的同时要爱自己,避免受到动物的无辜伤害,树立安全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于讲故事、看视频、听老师说新闻等活动培养爱护小动物的情感,主动去保护小动物且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教学重点:懂得明辨哪些行为是爱护动物的表现,远离爱护动物的误区;知道爱护小动物的同时要爱自己,避免受到动物的无辜伤害,树立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主动去保护小动物,树立安全意识,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演绎、讨论、讲故事教学准备:相关课件、图片、视频、音频。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我喜欢的动物1.师: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和可爱的动物交朋友了,你们还记得都有谁吗?2.课件依次出示动物的图片,生喊出他们的名字。
师:在我们的地球上,据说生活着150万种以上的动物,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千姿百态,瑰丽多彩。
多精彩的动物王国呀!这节课我们继续和可爱的动物交朋友。
3.生齐读课题。
二、怎样才是真喜欢师:是呀,这些可爱的动物朋友是那么惹人喜爱,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板书:好朋友)。
我们对动物喜爱的表达方法也是各种各样,请大家想一想:你们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吗?我们爱动物们的方式是否正确呢?接下来我们首先来看看这只猴哥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请孩子们认真观看!1.课件出示,播放《游客爱投食猴哥变八戒》新闻视频。
2.思考:看了视频你想说什么?游客对动物的做法是不是“真喜欢”呢?(预设:不是。
游客给猴子投掷“垃圾食品”认为给它食物的,是对它好,其实猴子吃了“垃圾食品”反而影响了身体健康,猴子会生病,需要减肥。
)2.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预设:爱动物就要学会为它着想,把它当成家人,不要把食品随意丢到动物的“家”。
小结:是的,喜欢动物就要用正确的方式对待它们。
爱它们就要保护它们,给它们带去爱,而不是伤害。
过渡语:究竟怎样才是真心喜欢?还有哪些行为会给动物造成伤害呢?在动物有困难时,我们又该怎样提供帮助呢?请孩子们看到这四幅图。
3.出示课件,呈现课本28页上部的四幅画面。
出示任务:判断四幅画面中的每种行为的正误,分析可能带来的后果。
(1)讨论:请大家四人一组讨论,说一说以上四幅图画中哪些人的做法正确?哪些人的做法错误?如果错误的分别会造成什么后果?(2)师生交流,相机出示四张图,逐一分析:情景一:小明在家中养了一只非常可爱的小花猫,小明非常喜欢它。
每天回家,他都要和小猫玩一会,甚至是拿着棍子追赶小猫。
这样合适吗?说说理由。
情景二:周末小明来到动物园观赏动物,看到猴山上可爱的猴子,他非常的喜欢,于是就把手中的香蕉扔向了猴群。
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情景三:说到喂食,小明最近十分苦恼,他每天都会给鱼缸里的小鱼喂食,可今天一看,小鱼怎么又死了一条了呢?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小明吗?告诉他原因是什么。
情景四:小红在家门口遇到一只无家可归的燕子。
她和爸爸给燕子搭窝。
(3)反思: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或身边的人平时是怎么对待动物的。
设想如果自己是动物的话,会有怎样的感受?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动物?(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小结:生命如此美丽,动物也是人类的朋友,有着宝贵的生命。
她们给大自然带来勃勃生机。
我们不仅要喜欢它们,更要学会善待、保护它们,因为只有善待它们才是真心喜欢!(板书:真心喜欢→)三、别让自己受伤害过渡语:孩子们,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
但是,小动物也有自己的脾性,我们不仅要学会保护动物,还得学会保护自己。
(板书:←保护自己)1.出示新闻数据:春夏季节万物复苏,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小动物日趋活跃,动物伤人事件时有发生。
据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开春以来,全市动物咬伤门诊每月接诊的伤者已逾千人。
只是前3个月,动物咬伤门诊就已接诊动物咬伤2321人次。
据门诊统计,平均每天约70人被咬,最多的达到了一天内出现动物咬伤135人次,部分患者受伤严重。
伤人动物以犬为主,占了八成,其次是猫、鼠、兔、马蜂等小动物。
(1)师:请孩子们回想,是否有被动物抓伤、咬伤的经历,当时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被动物咬伤抓伤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预设:皮肤过敏、狂犬病等。
(师补充:被小动物咬伤,伤口可能会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如果得了狂犬病一旦发病,危害极其严重,病死率高达100%。
)(2)师:为什么会受伤?我们一起来听听《小狗的诉说》。
2.如果我是小动物(1)小演员表演——“小狗的诉说”。
(2)请两人一桌讨论,说一说小狗咬人的原因:案例中的主人公为什么会受伤?小狗为什么会咬人?(3)指名反馈:陌生人去拍小狗的头;用眼睛盯着小狗看;欺负小动物;不带小狗出去玩。
3.活动:孩子们,除了小狗,你还了解到哪些动物伤人的故事,或者是有自己与小动物相处时受到伤害的经历。
(1)四人一个小组,互相讲述自己搜集来的动物伤人的故事或自己与小动物相处受到伤害的经历。
(2)各组选派代表讲述故事,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与感受。
(指名三人)4.师生讨论:我们与动物接触时,应该注意些什么?①家里养有小动物的,要定期给小动物洗澡,注射疫苗,到防疫站检疫。
为家养小动物办合格证件。
即使喜欢小动物,也不要与他们太亲近,更不要故意招惹他们,防止被咬伤。
②路上遇到无人牵引的流浪小动物,不要用木棍、石块击打,以免惹急小动物,对自己造成伤害。
③不要捅马蜂窝、打黄蜂玩,因为被蜂类蜇伤,就会中毒。
④如果在树林、草丛中看到蛇、蝎等时,要悄悄地离开,不要惊扰它们,更不要去打或抓它们,防止被咬伤或中毒。
师:动物之所以会伤害人类,是因为人类不经意间侵犯了动物。
请大家一定要记得虽然我们都很喜欢小动物,可是我们在接触小动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还要学会如何避免被动物伤害。
四、受伤怎么办。
过渡:孩子们,通过刚才大家讲述的案例,我们知道想和动物做朋友还真得下番功夫,尽管我们很注意了,有时候仍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意外,令我们受伤。
1.课件出示被小猫、小狗抓伤、咬伤的动画图片。
师:从刚才的案例中吴老师发现在生活中最常遇到的是被狗咬伤、被猫抓伤的情况,这时候该怎么做?2.指名学生回答:(预设)及时联系家长和老师,采取紧急措施,向身边成年人请求帮助,请他们把你带到医院处理伤口。
(相机板书)3.点击播放《被动物咬伤怎么办》视频,指名回答并补充板书:(1)被猫或狗抓伤或咬伤后,先要把伤口处的血挤出来。
(2)涂抹肥皂,用清水冲洗受伤部位,用碘酒擦伤口,消灭病菌。
(3)用无菌绷带或清洁的布条轻轻绑住伤口。
(4)要在24小时之内注射狂犬疫苗和破伤风疫苗。
(5)如果伤口较大或是伤势严重要立即送医院救治。
(相机补充板书)4. 师:为了让大家方便记忆,吴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远离动物伤害,安全记我心间》的儿歌。
课件出示儿歌,配乐全体学生起立读。
动物朋友真可爱,撒娇卖萌惹人爱。
远观近瞧要适度,保护动物防伤害。
抓伤咬伤不小看,消毒疫苗要积极。
摸过动物要洗手,远离病菌爱自我。
五、总结孩子们,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能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也有可能带来伤害,但只要我们有颗勇敢善良的心,学会关爱动物,用心聆听动物的心声,我们一定能做到和动物和谐相处,世界就会变成一个和谐大家园。
六、板书设计:7.可爱的动物真心喜欢→好朋友←保护自己学习小提示: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明白什么道理?要知道时间就像日历一样,撕掉一张就不会再回来。
要明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
要学会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在知识的海洋里去收获无限风光吧!老师坚信你们一定会给自己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加油吧!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