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农大商学院农经系《农业经济学》历年考试题库

河北农大商学院农经系《农业经济学》历年考试题库

[河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系,《农业经济学》历年考题范围。

(更新时间2012年8月)河北农大农经系学生注意啦,每年考题基本上都是从这个题库里出,请好好复习该题库。

《农业经济学》参考教材为朱道华主编第四版红字部分为梁山教授补充,必须记得。

()内的数字为该题在书内的页码。

填空1.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阶段: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现代农业。

2.农业生产力的要素:实体性要素,组合性要素,渗透性要素,激励性要素。

3.农业生产力系统的组合方式:质态组合方式,量态组合方式,空间组合方式,时间组合方式。

4.农业生产力系统的外部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

5.农业中市场调节的特点:作用过程的缓慢性,作用范围的部分性,作用效果的有限性。

6.农产品差价的主要方式:地区差价,季节差价,质量差价,购销差价,批零差价。

7.改革我国农产品价格体制,实现农产品价格合理化,需要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各种农产品之间的比价关系,工农产品比价关系,农产品价格合理化与其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

8.农业资本的投放,应遵循的原则:讲求效益,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9.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征:经济上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生态的可持续性。

10.农业社会化服务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自愿原则,有偿原则。

11.农业中的生产资料多种所有制包括:公有制,非公有制,混合所有制。

12.农业中的公有制主要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制。

13.现代农业家庭经营的特征:农业家庭经营的商品化,农业家庭经营的企业化,农业家庭经营的专业化,农业家庭经营的规模化,农业家庭经营的社会化。

14.1966年国际合作社联盟所提出来的六项原则:入社自由,民主管理,资金报酬适度,盈余返还,合作社教育,合作社之间的合作。

15.农业市场机制失灵的表现:农业的外部性,农业的弱质性和波动性,农业基础设置的公共物品性,收入分配的不公平性。

16.在农业中,主要经济手段有:价格手段,财政手段,信贷手段,保险手段。

17.农村产业结构的特点:生态经济性,多元多样性,地域分异性,分散性和集中性,波动变动性。

18.根据小城镇的职能分类,可分为五种:政治型城镇,商业型城镇,工业型城镇,交通运输型城镇,消费型城镇。

19.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产品贡献,要素贡献,市场贡献,外汇贡献,生态环境贡献,社会稳定贡献。

20.乡镇企业通过“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设备加工,补偿贸易,发展大批合资合作经营企业。

名词解释1.农业(1):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和可持续发展规律,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和为人类创造优美生活环境的物质生产部门。

2.农业生产力渗透性要素(49):主要指科学,技术,教育,还有文化风俗,观念等。

科学揭示了客观规律,技术把科学应用于物质资料生产,教育则是科学、技术得以发展并能化为现实的根本途径。

特点:渗透在生产力实物性和组合性要素之中。

3.农业生产力系统(50):就是农业生产力的统一整体,它反映了在农业生产力中由哪些要素按照什么样的关系组合成一个系统。

4.质态组合方式(51):亦称属性组合方式,指农业生产力诸要素构成农业生产力系统时必须在物质属性上的互相适应。

5.农业资源配置(69):就是农业生产要素在社会化生产基础上的合理分配,以使有限的生产要素得到有效的投入产出效果,从而推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资源配置有两种基本方式,即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

6.市场农业(69):指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农业,已由市场对农业经济活动进行调节和对农业资源进行配置的农业。

7.蛛网理论(79):指随着市场价格的波动,供给量和需求量围绕平衡点呈蛛网状波动的理论。

8.农产品差价(86):指同一种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因地区、季节、质量和流通环节等的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额。

9.工农产品交换的“剪刀差”(87):指在工农产品的交换中工业品的价格高于其价值,农产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二者的差额呈剪刀状的变化趋势。

10. 农业集约经营(90):是通过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和装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并改善经营方法,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农业经营方式或农业增长方式。

11. 土地(91):是地球表面高于最低海水潮位的陆地部分(包括陆地,岛屿,内陆水域和滩涂)以上和以下一定幅度的空间(大气层和地壳)中的自然物质(空气,水,生物,土壤,岩石,沙砾,矿物等),人类活动的某些结果所组成的自然—政治—社会经济综合体。

12. 追加投资适合度(101):在一定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追加投资和增加的产量、产值之间有一个合理限度。

13. 农业劳动力(102):包括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即能参加农业劳动的人数以及农业劳动力的体力强弱、技术熟练程度和科学、文化水平的高低。

14. 可持续农业(123):在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条件下,采用不会耗尽资源或危害环境的生产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维护土地、水、生物、环境不退化、技术运用适当、经济上能可行以及社会可接受的农业发展战略。

15. 农业产业结构(127):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农业企业的农业产业各部门和各部门内部的组成极其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

16. 农业商品产值结构(128):指农业各产业的商品产值占农业商品总产值的比重。

17. 农业科技贡献率(151):指农业科技的增量投入对农业增量产出的影响,用农业科技投入所带来的农业产出增量在农业总的产出增量的比例来表示。

18. 专业户(181):就是专门(或主要)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或某种经济活动的农户。

19. 农艺过程专业化(182):又叫做农业作业过程专业化,即把生产某一种农产品的全部作业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化的企业来完成。

20.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185):是为农业生产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成套的组织机构和方法制度及其运行价格的总称。

21. 农业所有制度(188):即指农业中的这些基本生产关系和基本经济制度,它是农业中全部生产关系的基础,对诸生产关系具有决定性作用。

22. 农业经营制度(192):也可以称为经营形式,指一定所有制中经营单位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的制度。

23. 产权(201):是财产权利的简称,就是在所有权实现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总和,是所有权派生的或实现的形式。

24. 农业家庭经营(202):就是指以农民家庭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从事经济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因此又称为农户。

25. 农业合作经济组织(208):也称农业合作制,特别是指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小生产者为了维护和改善各自的生产以至生活条件,在自愿互助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联合从事特定经济活动所组成的企业组织形式。

它的本质特征是劳动者在经济上的联合。

26. 农业公司制(215):指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从事农用生产资料的生产、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

27. 农业产业化经营(217):农业的社会化商品化促进农业演变为产业化,而“化”是一个过程,也是在推进中的逐步完善,社会化要求和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即时,方便的农产品或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以及轻工业对原料的可靠,稳定需求,促进企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农产品生产的复杂性,风险性等使企业难以独立进行,必须和生产基地与农户结合才行,形成的形式化产业化运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

28. 农民兼业化(239):是指农民在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在不同程度上从事非农产业的趋势。

29. 农产品贡献(275):是指农业部门所生产的粮食及其他农产品对增加国民生产总值所产生的作用。

30. 农业产业联系效应(280):是指一个产业与和它具有依存关系的产业发生联系的强度。

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联系的程度。

简答1.农业生产力增长过程中的重要问题?(57)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力增长的重要影响 2)人口因素对农业生产力增长的要求3)农业生产力增长要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4)处理好农业生产力增长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5)农业生产力增长与农民收入提高6)农业生产力增长与国际市场的协调发展7)信贷、金融、保险风险影响农业生产力增长普遍提高8)科技风险影响农业生产力增长9)农民素质不高影响农业生产力增长2.加速中国农业商品化进程的措施?(68)1)理顺农村产权关系,保护经济主体的正当权益2)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专业分工3)实施科教兴农,大力推进农业的技术进步4)促进市场发育,健全市场体系5)大力发展和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6)转变思想观念 7)更新政策,实施倾斜政策3.影响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因素?(72)1)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2)中间需求的变化3)商品农产品本身的价格 4)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5)消费者的偏好 6)文化习俗7)人口数量和结构8)特定时空 9)市场与流通的条件和难易4. 农产品供给弹性的特点?(77)1)占用土地面积大的主要农产品供给弹性小,占用土地面积小的非主要农产品供给弹性大2)同一种农产品,在经济发达地区供给弹性大,在落后地区供给弹性小3)农产品价格上升时供给弹性大,价格下降时供给弹性小4)农产品的临时供给弹性小于短期供给弹性,短期供给弹性小于长期供给弹性5)畜牧业和林业产品的短期供给弹性可能小于零6)资源储备丰富的国家和地区的供给弹性大5. 农产品价格合理化的意义?(88)1)合理的农产品价格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2)合理的农产品价格有利于农业生产布局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化3)合理的农产品价格可以促进农产品流通4)合理的农产品价格有利于缩小和消灭“剪刀差”,实现工农产品的等价交换,促进工农业的协调发展5)合理的农产品价格有利于正确调节各方面的关系6.我国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途径?(98)1)加强农业投入,加速农业技术改造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2)增大复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3)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农业产业部门的比重4)加强农业基本建设,改造农业生产条件5)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6)做好农业保险事业 7)扩大经营规模 8)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9)发展绿色农业生产7. 农业劳动的特点?(103)1)农业劳动时间具有强烈的季节性2)农业劳动的周期长,劳动效益具有差异性3)农业劳动场所的分散性 5)管理农作物生长技术的“当即决断性”4)农业劳动内容的多样性 6)不同地域劳动内容方式手段的地域性8.提高农业劳动力资源利用率的途径?(106)1)向农业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为劳动力在大农业的领域内开辟广阔的生产门路2)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走农工商综合发展的道路3)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促进农业劳动力的合理利用4)鼓励和帮助农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做工、经商5)控制人口增长 6)文化及思想观念的改善和提高9. 农业资本的来源?(113)1)农户自有资金的投入 2)乡镇企业对农业的支持 3)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 4)吸引来自多方面的信贷资本5)吸收各方面的直接投资10. 农业资本的运动特点?(113)1)农业中资本的周转期长,周转速度慢2)农业中资本运动具有很强的季节性3)农业中资本利用的效益有很大的不稳定性4)农业资本在循环周转的过程中不完全通过流通过程1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23)在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条件下,采取不会耗尽资源或危害环境的生产方式产,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维护土地、水、生物、环境不退化、技术运用适当、经济上能可行以及社会可接受的农业大战战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