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评分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评分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评分答案一.单项选择(每题 2 分,共 30 分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A、封建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新民主主义社会2.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C、辛亥革命D、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3.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的方案是()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应诏统筹全局折》D、《革命军》4.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在()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促进了思想解放C、创建了近代第一批机器工业D、挽救了民族危亡5.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洋务运动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B、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政府的统治D、洋务运动失败是必然的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新中国的《共同纲领》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资政新篇》D、《中华民国约法》7.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A、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大旗的是李大钊B、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民族抗日的大旗C、孙中山第一个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D、“戊戌六君子”在临刑前共同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8.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中共“一大”的召开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中共“二大”的召开D、国民党“二大”的召开9.中国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是从哪个运动开始的?( )A、五四运动B、香港海员罢工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D、安源路矿工人罢工10.1928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其性质是()A、地主阶级政权B、官僚资产阶级政权C、资产阶级政权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11.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毛泽东阐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的会议是()A、党的二大B、八七会议C、瓦窑堡会议D、洛川会议12.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A、井冈山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中国土地法大纲》D、《五四指示》13.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同顽固派作斗争应坚持的原则是()A、抗战、团结、进步B、团结——批评——团结C、有理、有利、有节D、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14.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平型关战役D、徐州会战15.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于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标志着()A、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B、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开始二.多项选择(每题 3 分,共 30 分)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是()A、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B、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C、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D、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2.从1840年-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失败和签订不平条约而告终,其根本原因是()A、武器装备落后B、人民没有觉醒C、社会制度腐败D、经济技术落后3.下列正确的说法是()A、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B、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一次反对清朝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的战争C、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其指导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D、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4.革命派和改良派进行了哪些论战()A、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C、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D、要不要社会革命5.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6.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A、救国救民B、民主C、打倒军阀D、科学7.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经济成份有(A、国营经济B、个体经济和合作社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8.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能性是()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B、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

C、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的条件。

D、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9.毛泽东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A、土地革命B、统一战线C、武装斗争D、党的建设10. 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叙述正确的是( )A 、确定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B 、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改革方案C 、具有空想性质,不可能实现D 、它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三、材料分析题(7 分) 材料一:《贼情汇纂》载:“秀清自恃功高,朝见立 而不跪,每诈称天父下凡附体,令秀全跪其前,甚至数其罪而杖责之,造言既毕,其为君臣如初。

”材料二:《李秀成自述》载:“(东王)权太重,要逼天王封其万岁。

那时权柄皆在东王一人手上,不得不封,逼天王亲到东王府封其万岁。

”回答:(1)材料二中“东王”和“天王”分别指谁?领导了哪次革命运动?(2)以上两个材料反映了革命队伍里出现的什么问题?说明了什么?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18 分)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其原因是什么?2.简述三民主义学说的积极性和局限性。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五、论述题(15 分)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008-2009学年上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期末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每题 2 分,共 30 分)1.C2.B3.B4.B5.C6.B7.D8.B9.B 10.D 11.B 12.A 13.C 14.C 15.C二.多项选择(每题 3 分,共 30 分)1.AB2.CD3.ABD4.ABD5.ABCD6.BD7.ABCD8.ABCD9.BCD 10.ACD三、材料分析题(7 分)(1)杨秀清和洪秀全(1分)。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1分)(2)太平天国的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腐朽思想滋长;内部矛盾尖锐,不能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3分)。

说明了没有先进理论指导的农民阶级,其局限性决定了它不能领导革命取得成功。

(2分)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18 分)1.从1927年—1935年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其原因是什么?(1)社会原因。

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处在小资产阶级的包围中,党内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有很大比例。

小资产阶级的主观性、片面性、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等思想影响了党的思想和路线、政策;(2分)(2)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缺乏,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正确地结合起来;八七会议后党内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3分)(3)共产国际的错误影响和瞎指挥。

(1分)2.简述三民主义学说的积极性和局限性。

(1)积极性:是较为完整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最基本的指导理论和指导思想,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要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和主张,这是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根本否定。

(3分)(2)局限性:不是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革命纲领。

(1分)提出民族革命却没有反帝;要革命却没有反对整个封建主义,以民族间界限代替敌我界限,具有狭隘民族主义色彩;提出民权主义却不包括人民大众;提出民生主义却没有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2分)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即投身于中国革命的洪流中,使中国革命呈现出新面貌: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2分)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2分)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了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分)五、论述题(15 分)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历史任务的基本实现。

为了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

但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为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5分)(2)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当时中国之所以要着力进行和可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原因有: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企业化的主要基础。

(2分)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2分)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的一个必要条件。

(2分)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2分)第五,人民心理的普遍要求,向往社会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当时人们的普遍心理要求。

这一历史过程得到了全国人民包括民族资产阶级的拥护和支持。

(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