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胺车间CD1电动葫芦操作、维护、检修规程三胺车间电动葫芦设备操作、维护、检修规程1、内容及范围1.1 内容:本标准规定了三胺车间电动葫芦的“三大规程”,即操作、维护及检修规程。
1.2 范围:2、三胺车间电动葫芦的“三大规程”通则2.1 设备操作、维护和检修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维护规程和检修规程。
2.2 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时,交班人必须向接班人详细介绍上班设备的运行动态(设备运转的异常情况,原有设备缺陷的变化和发展,运转部分温度的变化,故障及处理情况等。
)。
2.3 要严格执行机械设备检修停送电申请书制度。
送电必须持有送电牌,处理设备故障或检修设备必须持有设备检修交出、竣工证明书。
严禁无牌送电、开动设备和检修设备。
2.4 严禁超负荷使用设备。
不得超过规程中规定的额定负荷(压力、温度、电流、电压、转速和其它额定值)操作。
2.5 开机前必须对设备的转动部位、安全保护装置、设备润滑情况及电器等进行认真检查,确认一切正常后方可开车。
2.6 设备运转过程中,要定时、定人、定点对关键设备进行检查,发现异常情况要酌情处理,重大紧急情况要紧急停机。
2.7 在生产过程中,对发现的设备问题,当班操作人员要坚持按规程规定,及时对故障进行排除,并向调度汇报。
遇有特殊情况,对发生的设备问题不能及时处理时,要及时请示车间领导。
2.8 应急情况操作,为了防止烧毁电机和其他电器设备,操作人员要密切注视设备运行情况,发生以下特殊情况时必须执行紧急事故操作:2.9 操作台上操作人员和下面工作人员要密切配合,台上工作人员必须听从台下工作人员的指挥,并保证台下工作人员的安全,台下工作人员检查、处理、调整设备时必须与操作人员联系。
2.10 任何人不得随意拆掉安全保护装置,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不得从未开动的设备上拆卸零部件作为检修备件,不得对设备随意割、焊及改动设备结构。
2.11 设备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要认真执行“润滑五定”,按照“润滑五定表”规定的要求进行加油,保证设备润滑良好。
2.12 严禁向任何电气设备上洒水,不得向电气设备上的铺板、盖板洒水。
2.13 按规定要求对设备进行清擦工作,做到设备无尘土、无油污、保持设备整洁,并经常保持设备周围环境整洁。
2.14 必须按时认真填写岗位运行记录,要求字迹清楚、内容明确、数据准确、保持完整。
2.15 本通则结合设备操作、维护、检修规程贯彻执行,不得违反。
3、三胺车间电动葫芦的的“三大规程”:3.1 操作规程3.1.1 设备主要用途、结构、技术性能及工作原理3.1.1.1 设备的主要用途:本设备用于三胺车间硅藻土吊装或检修。
3.1.1.2 主要结构简述:电动葫芦由减速器、卷筒、钢丝绳、导绳器、起重电机(CD型)或双速电机组(MD 型)、吊钩、电动小车等部件组成,在工字钢轨道上运行起重。
3.1.1.3 技术性能常见电动葫芦的主要技术性能见表1。
表13.1.1.4设备工作原理:3.1.1.4.1 先启动起升电动机,把重物起升到适当的高度,再启动运行电动机把重物运到指定的位置,运行小车在单工字钢梁的下缘行走。
行走时采用一个电动机驱动运行小车两边的车轮。
由于行走速度比较小,因此运行小车一般不设制动机构。
运行小车在行走时,为防止重物下降,在起升机构上设置了一个电磁制动器。
制动是依靠弹簧的压力把内、外盘压紧,原理与摩擦离合器相似,松开时利用电磁铁通电以后吸住外盘而使内、外盘松开。
电磁制动器的电路与起升电机的电路并联,因此只要起升电机一启动,电磁制动器松开,使重物上、下升降自如;当电动机关闭时,则电磁制动器也断电,电磁吸引力消失,在弹簧的压力作用下,内外盘紧紧压住,起到制动的作用。
3.1.2 设备的操作步骤3.1.2.1 每次起吊前,应空载试吊,检查机械运转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必须查明原因,待修复后启用。
3.1.2.2 使用前认真查看钢丝绳、吊钩、吊攀等部件是否完好。
3.1.2.3 正常使用前应进行以额定负荷125%,起升离地面约100毫米,10分钟的静负荷试验,检查是否正常。
3.1.2.4 作业时吊钩底下严禁站人,操作者应主动避让并制止无关人员进入工作区。
3.1.2.5 操作时必须集中思想与搭档人员密切配合,在确保安全状况下起吊,作业时严禁谈笑嬉闹。
3.1.2.6 在使用中,绝对禁止在不允许的环境下,及超过额定负荷和每小时额定合闸次数(120次)情况下使用。
3.1.2.7 使用中不允许同时按下两个使电动葫芦按相反方向运动的手电门按钮。
3.1.2.8 电动葫芦应由专人操纵,操纵者应充分掌握安全操作规程,起吊重物必须作到垂直起升,不许斜拉重物,起吊物重量不清的不吊。
3.1.2.9 对电动葫芦要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使设备随时处于良好状态,严禁带病作业。
3.1.3 紧急情况停车遇有下列情况之一,应紧急停车处理:a.钢丝绳断裂;b.轨道严重变形;c.卷筒裂纹时;d.发现已吊载荷超载。
3.2 设备的维护规程3.2.1 日常维护3.2.1.1 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每班检查升降行走开关、钢丝绳、吊钩、制动器等(见表2),发现故障及时处理。
表23.2.1.2 保持设备整洁,保持设备润滑良好。
3.3.1.3 电动葫芦停止工作时,严禁将重物悬在空中。
3.2.2 定期检查3.2.2.1 检修用电动葫芦的检查每月不少于2次,生产用电动葫芦的检查每周不少于1次,发现故障应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3.2.2.2 检查内容如下:a.吊钩、钢丝绳有无磨损和腐蚀;b.制动器和限位器是否灵敏可靠;c.减速箱有无异声、过热等异常现象,润滑油位是否正常;d.各连接螺栓有无松动;e.钢丝绳尾端压板是否松动;f.接地线及轨道安全挡是否完好。
3.3.3设备的润滑:主要润滑部位:①桥机的卷扬;②各种轴承;③各传动齿轮及齿轮联轴器;④减速器;⑤钢丝绳;⑥抓斗、制动器上的铰接点。
(见表3)表3 润滑五定表注:吊车润滑油每中修周期换油一次3.3.4 运行中常见故障处理方法(见表4)表43.3 设备的维护规程3.3.1 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3.3.1.1检修周期见表5表5注:电动葫芦使用环境腐蚀严重时,检修周期可适当缩短。
3.3.1.2检修内容3.3.1.2.1 小修3.3.1.2.1.1 调整和修理安全装置如安全档、接地线等。
3.3.1.2.1.2 检查、紧固各部位连接螺栓、紧固件。
3.3.1.2.1.3 检查、更换制动器摩控片,调整锥形电动机的轴向窜动量和防爆电动葫芦的制动弹簧。
3.3.1.2.1.4 检查、更换起升机构及行走机构的润滑油(脂)。
3.3.1.2.1.5 检查、润滑钢丝绳。
3.3.1.2.2 中修3.3.1.2.2.1 包括小修内容。
3.3.1.2.2.2 检查、更换滑轮、钢丝绳、吊钩等零部件。
3.3.1.2.2.3 检查、清洗减速机构,更换润滑油。
3.3.1.2.2.4 修理、更换车轮、联轴器等零部件。
3.3.1.2.3 大修3.3.1.2.3.1 包括中修内容。
3.3.1.2.3.2 解体检修电动葫芦的起升、行走机构,更换齿轮轴、花键轴、齿轮、轴承等零部件。
3.3.1.2.3.3 修理或更换卷筒外壳。
3.3.1.2.3.4 修理、调整运行轨道。
3.3.1.2.3.5 检修电器设备。
3.3.1.2.3.6 除锈、防腐。
3.3.2 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3.3.2.1 钢丝绳3.3.2.1.1 钢丝绳应符合GBll02的规定,并具有合格证明,其报废、更新标准应符合CB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的规定。
3.3.2.1.2 更换钢丝绳时,在保证与原设计有相等的总破断拉力的前提下,直径的允许偏差为:真径小于20mm时,±1mm;直径大于20mm,±1.50mm。
3.3.2.1.3 当吊钩处于工作位置最低点时,钢丝绳在卷筒上除绕固定绳尾的圈数外,还必须有不少于2圈的缠绕量。
3.3.2.1.4 钢丝绳润滑前必须用钢丝刷清除绳上污物,润滑时要将润滑油加热到80℃以上,以使润滑油浸人钢丝绳内部。
3.3.2.1.5 缠绕或更换钢丝绳时,不能打结。
3.3.2.2 吊钩3.3.2.2.1 吊钩的钩子应能在水平面内360°和垂直方向大于180°的范围内灵活转动。
3.3.2.2.2 吊钩表面应光滑,不准有剥落、锐角、毛刺、裂纹、折皱及刀痕等缺陷。
3.3.2.2.3 吊钩及其附属零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予报废:a.裂纹;b.危险断面磨损达原尺寸的10%;c.开口度比原尺寸增加15%;d.扭转变形超过10°;e.危险断面或吊钩颈部产生塑性变形;f.螺母及吊钩横梁出现任何裂纹和变形。
3.3.2.2.4 不允许焊或修补吊钩上的缺陷。
3.3.2.3 滑轮3.3.2.3.1 滑轮绳槽的表面粗糙度为3.2,不得有损伤钢丝绳的缺陷。
3.3.2.3.2 绳槽径向圆跳动为0.3mm,绳槽中分面位置度为1mm。
3.3.2.3.3 当滑轮绳槽面上有砂眼,而其面积不大于2mm2、深度不大于壁厚的25%、数量不超过2个时,可焊补处理。
3.3.2.3.4 当滑轮绳轴孔支撑面上有砂眼,而其面积不超过全部支撑面的10%、深度不超过轮毂的25%时,可焊补。
3.3.2.3.5 滑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予报废:a.裂纹b.绳槽不均匀磨损达3ram;c.绳槽壁厚磨损达原壁厚的20%;d.因磨损使绳槽底部真径减少量达到钢丝绳直径的50%;e.其它损害钢丝绳的缺陷。
3.3.2.4 卷筒3.3.2.4.1 卷筒有单个气孔或砂眼,其直径不超过8mm、深度不超过4mm、每100mm 长度内不少于1处,在卷筒全部加工面上不多于5处时,可不补焊,继续使用。
3.3.2.4.2 卷筒绳槽表面粗糙度为3.2,卷简绳槽加工后,各处壁厚差不大于4mm,必要时可在同刊截面处钻直径为4mm的四个互成90°的孔,进行检查。
3.3.2.4.3 长度不超过lm的卷筒,两端中心线的同轴度为0.015mm;长度大于1m的卷筒,其两端中心线的同轴度为0.02mm。
3.3.2.4.4 卷筒绳槽脊,不允许有长度超过螺纹一周长的2%;深度大于2mm的缺陷。
3.3.2.4.5 卷筒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予报废:a.裂纹:b.筒壁磨损达原壁厚的20%;c.构槽磨损到不能控制钢丝绳。
3.3.2.5 车轮3.3.2.5.1 车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予报废:a.裂纹;b.轮缘厚度磨损达原壁厚的50%;c.轮缘厚度弯曲变形达原厚度的20%;d.踏面厚度磨损达原厚度的15%;e.圆度误差超过1mm。
3.3.2.5.2 主动轮齿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予报废:a.裂纹或断齿;b.齿面点蚀损坏啮合面的30%,且深度达原齿度的10%;c.齿厚度磨损达原齿厚的30%(对防爆电动葫芦,则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