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基础试卷一标准答案

法律基础试卷一标准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法律基础》试卷一标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BBAAD;6~10:DABDC;11~15:CCCBD;16~20:ACCDB二、多项选择题1ABCDE;2AE;3ADE;4ABCDE;5ABCD三、判断改错题1.正确。

2.错误。

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一方可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3.正确。

4.错误。

劳动合同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订立。

5.错误。

犯罪嫌疑人自首后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6.错误。

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诉讼中被告对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

7.错误。

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35%。

8.错误。

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的保护期限为20年。

9.错误。

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提出离婚。

10.错误。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四、名词解释法律关系:是指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政体:是指政权的组织形式,就是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原则和方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实现自己的统治。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要约:是指希望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民事责任: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违反民事义务,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依照民法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改表现,认为暂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规定一定的考验期,暂缓其刑罚的执行,若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不再犯新罪,或者未被发现漏罪,或者没有违反法律、法规或者有关规定,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

五、简答题1.法的基本特征的哪些?法的基本特征为:(1)法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2)法是国家制定并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3)法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4)法是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2.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这是由宪法的特征所决定的。

(1)在规定的内容上,宪法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最基本的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运作的原则;(2)在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3)在制定和个性的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个性都要经过区别于普通法律的特别程序。

3.简述违法的构成要件。

违法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或公民,因违反法律的规定,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其构成要件是:(1)必须是人们违反法律规定的一种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仅有思想机必须是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2(而无行为不构成违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的行为;(3)必须是行为者出于故意或过失,也就是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或罪过;(4)主体必须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4.简述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

其有效条件为:(1)行为人要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民事行为能力;(2)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真实;(3)行为不得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5.简述犯罪的特征。

所谓犯罪,是指国家以法律规定的具有社会危害性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其特征有三:(1)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2)犯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3)犯罪是应受到刑罚惩罚性的行为。

六、论述题(答案要点)作为一个公民,要正确行使权利,同时还要自觉履行义务。

首先,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在我国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既然享有权利,那么就应当承担相应的义务;那种法外特权思想和行为,在我国是没有在位的。

其次,不容许滥用权利。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权利。

”第三,要自觉履行义务。

《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的法律规定的义务。

”由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这就确立了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在位,保证了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决定了权利和义务的不可分离。

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要自觉履行义务。

《法律基础》试卷二标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DABDD6~10:BBBAC11~15:AACCA16~20:AADDA二、多项选择题1 BCD;2AB;3ACE;4ABCDE;5ABCD三、判断改错题1.错误。

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称为行政法规。

2.错误。

公安机关是有权行使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的机关。

3.正确。

4.错误。

教唆未成年人进行犯罪活动的,对教唆者从重处罚。

5.正确。

6.错误。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7.错误。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

8.错误。

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9.错误。

我国《婚姻法》规定的法定婚龄是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错误。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四、名词解释法系:法系主要是西方法学的一个概念,是按照法律的历史传统或者某种共性对于法律的一种分类。

也就是说具有某种共同历史传统或者某种共性的国家的法律就属于一个法系。

专利权:是指国家专利主管机关依法授予专利申请人用彡及其继受人在一定期间内实施利用其发明创造的独占权利。

代理:是某人依据本人的委托或者法律规定人民法院或有关单位指定,以本人名义与第三人所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后果直接由本人承受的制度。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自首:是指犯罪分子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五、简答题1.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劳动不进调整关于劳动关系以及由劳动关系产生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其基本原则有:(1)公民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的原则;(2)按劳分配原则;(3)男女平等原则;(4)劳动者民主管理原则。

2.什么是人权?什么是公民权?人权与公民权的区别是什么?人权是指作为一个人应该和实际享有的权利。

公民权是指一国公民在法律上所具有的一种能力或资格,是国家规定的本国公民在国家和社会中所处的法律表现。

人权与公民权的主要区别在于:人权是人性反对神性的产物,公民权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人权应然成份多,公民权实然成份多;人权有个人人权和集体人权,公民只有个人权利;人权有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公民权只有国内一个方面。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

在适用法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3)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4)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5)实事求是、有错必究和国家赔偿原则。

4.什么是债权?债发生的依据的哪些?哪些法律事实可以引起债的消灭?债是按照合同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引起债发生的依据有:合同之债;侵权行为之债;不当得利之债;无因管理之债和单方民事法律行为之债。

债因下列法律事实而消灭:履行;双方协议;一方当事人死亡;抵消;免除;提存及其他。

5.简述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的总称。

基本原则是:罪行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从平等原则;罪行相适应原则。

六、论述题(答案要点)其基本特征有:(1)社会主义法治是人民民主的法治。

人民民主是法治的目的和核心内容,法治是人民民主的制度、方略和形式。

社会主义法治就是人民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社会主义法治是以确认、保障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维护、巩固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经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济制度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为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的。

(3)社会主义法治是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法治。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特点和优点,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就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关键所在。

(4)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方针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同步推进,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文化特征。

我国只有坚持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才能是社会主义的法治,才能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

《法律基础》试卷三标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DBCBC6~10:AADCB11~15:CACCA16~20:DBDBA二、多项选择题1BCDE;2ABCD;3ABCD;4ABCD;5ABCD三、判断改错题1.正确。

2.正确。

3.错误。

----两人由此形成的债权关系是不当得利之债。

4.错误。

类推原则不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5.错误。

国务院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6.错误。

行政行为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其外部行使公公共权力并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7.错误。

《劳动法》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8.错误。

按《民法通则》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9.错误。

我国《专利法》规定,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的保护期限为10年。

10.错误。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四、名词解释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性质,就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在位和作用。

无因管理:是指在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遭受损失,自愿为他人管理事务或财务的行为。

数罪并罚:是指一人犯两个以上的罪,法院对犯罪分子在法定时间界限内所犯的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照法定的并罚原则和刑期计算方法,酌情决定其应执行的刑罚的一种刑罚制度。

商标权:是指商标注册后依法取得的商标专用权利。

宣告死亡:是指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判决宣告下落不明满一定期限的公民死亡和民事法律制度。

五、简答题.简述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基本要求:(1)有法可依。

这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2)有法必依。

这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3)执法必严。

这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4)违法必究。

这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保障。

2.什么是民事责任?民事责任的认定和归责原则有哪些?民事责任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违反民事义务,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依照民法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