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分类)5.1. 文言实词5.1.1. 通假字通假,指的是古书上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
通假基本上是同音代替。
可分为完全同音、声母相同、韵母相同。
辨别通假字要注意:通假有固定,不能随意与某个音同音近字通假,如“倍”与“背”通假,但不和“备”、“被”通;甲字通乙字,不能倒过来乙字通甲字,如“县”可通为“悬”,反之则不行;有的字在现代汉语中读音读不同,但古音相同,如“趣”通“促”,现代汉语中不同音。
5.1.2. 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白话文以双音词居多,不要把文言文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白话文的一个双音词,如“妻子”、“指示”、“地方”等。
也不要把双音词拆成单音词来理解,如“布衣”、“太息”、“社稷”等。
5.1.3. 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
要理解一个词在文段中的确切含义,就要具备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的知识。
所谓本义就是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比喻义是用打比喻的方法形成的新的词义。
如“畔”本义是“田界”,田界在田的旁边,所以旁边的意思也叫畔,如“河畔”,这是“畔”的引申义,又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后来有些诗文中用来比喻得力的帮手和武力,这是比喻义,现在又转化为贬义。
5.1.4. 偏义复词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如“我有亲父兄”中的“父兄”只有“兄”的意义。
5.1.5. 古今异义5.1.5.1. 词义扩大如“江”,古代专指长江,现在泛指一切大的河流。
5.1.5.2. 词义缩小如“谷”,原来是谷类的总称,现在北方的“谷”专指小米,南方的“谷”专指稻子。
5.1.5.3. 词义转移如“偷”,古义是苟且、马虎、不厚道,今义为“盗窃”。
5.1.5.4. 词义弱化如“怨”,古义是仇恨、怀恨,今义则表示埋怨、责备。
5.1.5.5. 词义强化如“恨”,古义是遗憾、不满意,今义是仇恨、怀恨。
5.1.5.6. 感情色彩变化如“卑鄙”,古时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无贬义,现则指品行恶劣,变为贬义词了。
5.1.5.7. 常用古今异义词文言实词古今异义列表词古义今义例句安养安定、安然衣食所安.拜封官、授爵礼节拜.为上卿被遭受被子、被动闻左公被.炮烙鄙边远地方轻视、粗俗蜀之鄙.有二僧辟召、征召开辟、驳斥连辟.公府不就参检查参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猖獗倾覆、跌倒猖狂无忌遂用猖獗..池护城河水塘池.外不深也饬谨慎整治、整顿以污贿有饬.罢续一初一刚开始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初一..交战次等候、停驻第二、质量差的秦伯素服郊次.摧伤心破坏、折断阿母大悲摧.地方土地方圆与中央相对割地江东地方..数千里订论改正、约定、装订《订.鬼》按考查、查究压住、依靠按.诛五人卑鄙卑:地位低下鄙:见识浅陋品质恶劣先帝不以臣卑鄙..比等到比方、比较比.至陈必果真、如果一定、必然王必.无人病困苦至极疾病则久已病.矣曾连…都,…尚且曾经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诚果真诚心诚意今诚.以吾众诈自称续二齿岁数、年龄牙齿、齿轮等以吾尽齿.充扩充、扩大冒充、担任、满吾充.爱汝之心床坐具睡具床.前明月光刺名帖刺杀伏腊一刺.之外存抚恤、爱惜存在、蓄积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第只、府第表示顺序第.以今日事势观之董正姓氏董.道而不豫兮牧养牧放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能这样能力、能够、能量忍能.对面为盗贼妻子妻子儿女男子的配偶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味不同其实它的果实、那实际情况实际上其实..啼恰恰和谐的莺啼声正好自在娇莺恰恰..续三遣被丈夫赶回家消、派为仲卿母所遣.摄整理、整顿吸取、保养侯生摄.敝衣冠蹙生日生活一天天地出生日而乡邻之生日..亲父母亲人、亲切予虽亲.在不敢言老寝相貌丑陋睡觉、陵寝貌虽寝.穷困厄穷困、尽固将悉苦而终穷.去离开往乃去.尚不保首领头颅领导者臣首领..庶百姓众多庶.渴驽钝微含蓄少、微末其文约、其辞微.暮晚上傍晚、将尽暮.而果亡其财其载不宁可岂能表取舍的关联词宁可..,求脱械居监外板屋其次次一等次要地位其次..、续四奇适宜特殊的、惊异恐此事非奇.迁放逐迁移怒而迁.之稍逐渐稍微稍.出近之审确实、确凿审慎、审讯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死耶适到……去适合、舒服舟行适.临安畔之亲戚父母兄弟旁系亲属亲戚..作伴好还乡青春春天青年时期青春..渠他河道渠.会永无缘如往、到像、依照齐使者如.梁束手投降没有办法刘琮束手..速招致速度、快始速.祸焉都大都市、全中有都.柱伐功业砍此五霸之伐.也续五泛覆灭漂浮大命将泛.放被委任放纵、解除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非常意外事故很、大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风流繁华的景象有功绩、有文采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固本来坚固、本来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也故事旧事、前事事情从六国破亡之故事..顾拜访回顾、照顾移军宜驾顾.之管钥匙管理鄙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害嫉妒祸害、害处……而心害.其能会恰逢聚会、见面、会议会.天大雨,道不通藉践踏狼藉,同“借”彼能藉.贫孱者耳间参与量词、间隔、中间又何间.焉续六交通相交、勾结各种运输、邮电部门的总称叶叶相交通..词古义今义例句绝境与外界隔绝之地没有出路的困境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慷慨激昂大方能使人慷慨..涕泣可怜可爱值得怜悯可怜..体无比控拉控制、控告将军角弓不得控.结束整好装束完毕……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经年一年又一年经过一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经纶筹划、治理政治规划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景大景致、情形承天景.命景明阳光景色、风景至若春和景明..戾到达罪过、乖张鸢飞戾.天者乱辞赋的结尾混乱、战乱、任意乱.曰:“鸾鸟凤凰……”续七冒涂孟、敷上冒充、冒失、透其上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虽即使转折连词虽.人弗损益汤开水汤赴汤.蹈火魏晋无论更不必说连词不知有汉,无论..特只、不过特殊、新意特.不故人耳无赖活泼好玩品行不端最喜小儿无赖..玉帛、弗敢加也牺牲祭祀用的牲畜为正义而死牺牲..享祭享受岁时享.之方方圆方形、方向今齐地方.千里而微者具体具备形体明确、不抽象亦雁荡之具体..略夺取简略、计划、夺取进兵北略.地向假如过去方向、对着、向来向.吾不为斯役信诚然书信、信赖信.造化之尤续八词古义今义例句行常道走、可以天之行.也寻八尺、不久寻找深逾寻.丈,寻病终要趋、适应要求有要.于时也严尊重严格、严密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长句,歌以赠之因为于是写因果关系的关联词因为..再第二次重复再.而衰,三而竭章花纹文章、图章黑质而白章.能下士也长者德行高尚的人年龄高而有德行的人……长者..王指示指着给人看指导的话请指示..正道理、规律不偏不斜妙尽璇机之正.至于到……的结局连词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智力智慧和力量理解事物的能力可谓智力..孤危……续九词古义今义例句中国中原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与中国..抗衡中间中间夹杂里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奏呈献演奏、发生相如奉璧奏.秦王走跑走双兔傍地走.卒终于兵士、完毕而卒.葬之祖父祖辈、父辈父亲之父思厥先祖父..……5.1.6. 名词活用5.1.6.1.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1、名词+宾语: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修饰关系,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冬雪阵阵夏雨雪。
2、名词+谓语: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修饰关系,第二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3、能愿动词+名词:如:左右欲刃相如。
4、名词+补语:如:始舍于其址。
5、所+名词:如:置人所罾(用网捕)鱼腹中。
6、副词作状语+名词:如:范增数目项王。
5.1.6.2. 名词用作状语名词作状语有以下几种类型:1、比喻,如“天下云(像云一样)集响(像响声一样)应,赢粮而景(像影子一样)从”。
2、表处所,如“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在朝廷上)叱之”。
3、表工具,如“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用笼子)养之”。
4、表方式,如“群臣吏民能面(当面)刺寡人者,受上赏”。
5、表示对待人或事物的态度,如“吾得兄(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事之”。
6、表方位,如“南(向南)取汉中,西(向西)举巴蜀”。
7、表时间,如“良庖岁(每年)更刀”。
5.1.6.3. 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使动用法的特点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带宾语,主语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发生某种变化,翻译时应译成兼语式,如“生死而肉(使……长肉)骨也”。
5.1.6.4. 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意动用法的特点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带宾语,主语把宾语当成什么,或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
翻译时可用这种格式:主语+把+宾语+看成(当作)+表意动的动词,如“孔子师郯子(孔子把郯子看作老师……)”。
5.1.7. 动词活用5.1.7.1. 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即动词的名物化,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它一般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或“之”字。
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出产的东西;入:收入的东西。
)”5.1.7.2. 动词的使动用法古汉语中,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翻译时要采用兼语的形式。
如“项伯杀人,臣活(使……活下来,动词使动)之”。
5.1.7.3. 动词的意动用法在古代汉语中,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带了宾语,这时认为是意动用法。
如“于其师也,则耻(以……为耻)师焉”。
5.1.8. 形容词的活用5.1.8.1.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字、“之”字或数词。
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语(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
如“将军披坚(坚硬的铠甲)执锐(锐利的武器)”。
5.1.8.2.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如“卒使上官大夫短(揭短处,说屈原的坏话)屈原于顷襄王”。
5.1.8.3.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使得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如“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使……削弱,形容词使动)秦”。
5.1.8.4.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表示主语以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可译为“以……为……”或“把……当作……”。
如“吾妻之美(认为……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我者,私我也”。
5.2. 文言虚词(包含题目总数:23)5.2.1. 虚词的用法5.2.1.1. 常见的文言虚词常见文言虚词列表虚词词性用法例句何副词多么水何澹澹。
《观沧海》代词①哪里豫州今欲何往? 《赤壁之战》②什么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③为什么、怎么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愚公移山》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讷谏》复音虚词“何如”、“何以”①“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信陵君窃符救赵》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 《谭嗣同》②“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