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空间形式与建筑结构形式的关系
发表时间:2020-03-30T03:34:03.724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3期作者:张国栋孙瑜[导读]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建筑结构和空间形式相互结合,共同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大连新华兴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华兴分公司 116011摘要:在现代建筑技术、空间造型艺术不断的发展出新,其发展趋势仍要同现代结构技术相适应,因此本文从建筑空间和结构形式两者在建筑发展历程中相互制约、推进方面进行讨论。
对建筑设计中两者的矛盾、提出协调方法。
关键词:建筑;结构;空间形式
建筑设计是一个与人生活息息相关空间设计,满足人们不同生活使用功能要求,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构形式,结构形式又决定了建筑的外在的造型和空间形式,没有结构技术就不会出现空间艺术。
严格讲建筑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而并非相互独立,也就是说建筑结构和空间形式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设计依据,也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考虑建筑结构和空间形式相互结合,共同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一、建筑结构与空间形式关系
1、空间造型与结构形式
在现代建筑空间中,凡是符合力学规律的结构形式,在空间形式上必然存在一定的内在谐统一规律及韵律感,在大空间设计中,更能突出稳重、对称、均衡等多种空间元素。
所以说建筑结构的形式,是建筑空间设计从无到有的重要环节,建筑结构决定建筑空间造型形式的视觉效果。
2、空间形式指引建筑结构体系发展
从古至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进步,从最初满足生存到现在需要满足生活,势必要求空间功能进步发展,而功能的需要发展又受到了空间形式的制约,人们对空间功能的需求,就要求建筑结构的发展进步。
虽然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但是总是在进步,一些新型材料的运用,又推进建筑结构形式的发展,最终取得一个满足人们需求的结果。
历史上每一次新的结构体系出现,都会为空间形式提供新的方向。
它不仅能满足人们对功能方面的要求,而且还促使着功能朝着更为复杂、更符合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3、建筑结构自身的特性美感
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要充分利用结构自身的特性,来增强建筑艺术的空间表现力,强调结构的形式美方法有以下方面:1)韵律与节奏
将结构部件有序的排列、组合,将建筑结构作为空间的主体,不仅可以将结构简化、受力合理,有利于快速施工,并且还可以使空间形式具有变化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如大型艺术馆、展览馆设计的空间设计,通常采用大空间的设计方式,通过强调柱子的排列关系,大厅一般采用中庭的方式,将垂直空间与水平空间结合起来,使用重复构件元素,通过元素的有序排列组合,为大空间厅内增添空间的韵律感与节奏感。
2)均衡与稳定
对称与不对称的结构形式都必须保持均衡与稳定,这与建筑构图中的形式美规律是相同的。
现代建筑体系中,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形体虽然简单,也没有过多的装饰,但在均衡、稳定的基础上通过对建筑物形体进行适当的处理,便也会有理想的建筑艺术效果。
结构的稳定性是建立在平衡的基础上。
对称是平衡中比较简单的形式,而非对称的平衡要比较复杂些。
随着一些新型材料的出现,各种结构体系变化,如悬索结构、膜结构等,建筑外形的变化对建筑物表面产生不稳定视觉感觉,又可能创造出一种不稳定的美感。
3)连续性与渐变性
结构的连续性是指结构各构件之间连接的整体性,而构件形状之间的连续过度,又体现出渐变性。
结构的连续性与渐变性又造成或加强结构体形的有规律的变化,结构构件自然的外露,其本身就是结构符号的装饰,从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出,结构的连续性和渐变性既可以体现于整体系统,也可以在局部结构构件中体现。
4)形式感与质感
形式感是指在艺术创作领域内,对人的精神所产生的的感染力。
建筑中的各种因素,小到一个点,大到一个空间,从色彩到材质,在一定的条线下,经过处理搭配组合都可以产生一定的形式感。
三角形给人稳定感,正方形给人规矩感,垂直线条给人严肃、高昂感,而水平线条给人亲切而委婉感,波形产生流动感、跳跃感。
悬挑构件则产生灵巧感、腾跃感。
结构的形式感可以诱导因素造成联系,使人们对建筑的审美得以深化,从而增强其建筑的重要性和标志性。
二、建筑个性与建筑形式特征
建筑的个性是指建筑空间造型设计中的差异性,识别性。
在现代建筑的空间设计中,发挥结构形式特征与建筑造型个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1)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巧妙可以利用结构形式的特征来表现建筑形象的个性,创造出建筑造型的艺术美与环境的自然美相匹配,这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设计手法之一。
独特的建筑形式结合地域性的特点,使建筑物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
现代建筑的设计与施工正向着工业化和体系化的方向发展。
因此大量的工业、民用、居住建筑具有规整、简洁的共性,正是在这种工业化的建筑环境背景下,在建筑设计中更要加强建筑形象的个性化设计。
2)建筑整体本身的关系
从结构形式构思的初期,就想到结构影响形状的效果,结构形式特征同建筑形象个性的艺术表现紧密结合在一起。
设计师在方案的初始阶段,本着经济有效的原则,去探求和确定更有利于表现建筑风格、突出建筑个性的结构形式。
,造就建筑物的空间造型艺术效果。
3)建筑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当规整的结构形式无法使得建筑物空间造型整体上的变化时,就需要采用整体不变突出局部的方法,来增强建筑形象的可识别性。
如将建筑物的某个局部构件作为建筑物的一个元素,加以利用这个元素,不单会加深人们对建筑物的视觉效果,还能体现建筑师力求创造的某种建筑风格。
在建筑物的重点部位或局部强烈地显示出结构构件,既显示结构功能,又使人在审美中感受到建筑物的发展。
三、建筑与结构的艺术处理
1)对比手法运用
为了突出结构的轮廓线以及结构形式的基本特征,可以广泛地采用虚实、明暗、粗细、轻重、色彩等对比手法。
通过采用一些新型的建筑材料,如玻璃与结构主体相结合,可以强烈衬托出新结构的轻巧和优美。
2)装饰手法运用
装饰手法用于建筑结构的重要部位,可以采用雕刻、绘画、特殊的元素符号等。
3)照明手法运用
运用照明的手法,可以美化建筑物室内外的外露结构。
结构有其科学美的内容和形式。
空间造型则具有艺术美的内容和形式,在结构形式和空间造型的创造中,使结构科学美尽可能具有造型艺术美的形式,
同时,又使空间造型艺术美尽可能具有结构科学美的内容,达到结构形式与建筑空间造型的相互统一。
结构技术的演变与发展,必然带来建筑空间造型的革新,因此,在运用结构来创造空间造型时,既要有统一的规律性,又要表现出建筑的个性,以做到建筑空间形式与建筑结构形式相互适应的建筑艺术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黄棠.王效通主编《结构设计原理(上册)》.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9
2.陈登鳌主编.《建筑设计资料集(1、2、3、8、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1994
3.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建工出版社1998
4.盖尔J. 《交往与空间(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5.黄亚平《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