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第三章 生产要素禀赋 理论
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田东霞
第一节 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假设
一、要素禀赋理论的相关概念 生产要素:通常是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 生产要素:通常是指土地、劳动和资本三要素, 若再加上企业家才能,即为生产四要素 即为生产四要素,也有人把技 若再加上企业家才能 即为生产四要素 也有人把技 术知识、经济信息作为生产要素。 术知识、经济信息作为生产要素。 要素禀赋: 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 比例。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 比例。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K/L)大于他国,则 )大于他国, 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 称该国为资本(相对)丰富或劳动(相对)稀缺 的国家;反过来, 的国家;反过来,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 的国家。 的国家。
(三)H-O定理的简单数字例证 定理的简单数字例证
假设生产布需要2个单位的资本和5个单位的劳动力, 在技术上美国和中国是相同的。(布是劳动密集型 产品) 中国:每单位资本的价格是6美元,每单位劳动力 的价格是1美元。 美国:每单位资本的价格是3美元,每单位劳动力的 价格是4美元。 每单位部的价格:中国:2×6+5×1=17美元 美国:2×3+5×4=26美元 结果:中国17美元<美国26美元,中国布的生产有价格优势
国家1的资本相对丰裕,国家2的劳动相对丰裕。
kx=Kx/Lx ky=Ky/Ly kx>ky
X是资本密 集型产品 Y是劳动密 集型产品
图 3-2
要素稀缺( scarce) 要素稀缺(factor scarce)。这是与要素 丰裕相反的概念, 丰裕相反的概念,是指一国或一个地区某 种生产要素的供给量相对于另一国或另一 地区较少。 地区较少。 要素比例(factor proportion) 要素比例 factor proportion)。这一概 念指的是生产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各种要素 之间的比例。 之间的比例。 要素价格( price)即生产要素的使 要素价格(factor price)即生产要素的使 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例如土地的租金、 用费用或要素的报酬,例如土地的租金、 劳动的工资、资本的利息等。 劳动的工资、资本的利息等。
要素丰缺的判断方法
实物法 以各国所拥有的两种要素( 以各国所拥有的两种要素(K、L)的 实物数量的方式来解释要素的丰缺程 度
K K 〉 L 1 L 2
国家1的资本相对丰裕,国家2的劳动相对丰裕。
价格法 用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价格来决定两个 国家的要素丰缺程度
r r 〈 w 1 w 2
第二节
H-O理论的分析思路与内容 理论的分析思路与内容
相对供给差异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生产可能性边界线
一、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
要素禀赋差异
要素禀赋点
图 3-3
图 3-4
结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如果A国劳动丰裕且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B 国资本丰裕且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那么,A 国生产可能性曲线AA将相对偏向X轴,B国 生产可能性曲线BB将相对偏向Y轴。
图 3-5
三、H-O定理 定理
开放后,A国将出口X,进口Y,B国则相反。 因此,A国X的相对价格将上升,B国X的相对 价格将下降,最终两国价格趋于一致,即两 国面对相同的国际均衡价格Pw。 国际均衡价格Pw由A、B两国的相互需求共同 决定。
贸易三角∆QAOACA 和∆QBOBCB
图 3-7
H-O定理的结论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一国将生产 定理的结论 根据比较优势原则, 和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 和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 其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其稀缺要素生产的产品。 换言之,劳动丰裕型国家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换言之,劳动丰裕型国家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资本丰裕型国家应该出口 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在所有可能造成国家之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和比较 优势的原因中, 优势的原因中,H-O定理认为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 定理认为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 度即要素禀赋( 度即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s)是国际贸易中 ) 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正是这 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 个原因,H-O定理又常被称为要素禀赋理论。 个原因, 定理又常被称为要素禀赋理论。 定理又常被称为要素禀赋理论
图3-1中,EA、EB分 别表示A、B两国的 要素总量组合ρA>ρB , 故A国为资本丰富的 国家,B国则为劳动 丰富的国家。
图 3-1
部分国家1990年人均资本存量(1985年国际价格计算) 年人均资本存量( 年国际价格计算) 表3-1:部分国家 部分国家 年人均资本存量 年国际价格计算
国家或地区 瑞 士 德 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 本 法 国 美 国 意大利 台湾地区 英 国 韩 国 墨西哥 人均资本存量(美元 人 人均资本存量(美元/人) 73,459 50,116 42,745 37,854 36,480 35,600 34,705 31,640 25,722 21,453 17,995 12,900
资料来源:Summers and Heston(1995), Penn World Tables 5.6;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ILO), Yearbook of Labor Statistics, 1994.
要素密集度( ):指生产某种产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指生产某种产 ): 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这也是一个相对 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如果某 种要素投入比例大,则称为该要素密集度高。 种要素投入比例大,则称为该要素密集度高。按 占比例最大的生产要素对产品进行分类, 占比例最大的生产要素对产品进行分类,可分为 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 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技术密集型 产品等。 产品等。 要素丰裕度(factor abundance)是指一国拥有经 要素丰裕度 是指一国拥有经 济资源的相对丰富程度。有两种衡量方法:一是实 济资源的相对丰富程度。有两种衡量方法 一是实 物单位衡量法,即以各国可利用的资本数量总和与 物单位衡量法 即以各国可利用的资本数量总和与 劳动数量总和之比的大小来衡量。 劳动数量总和之比的大小来衡量。二是相对要素 价格衡量法,即以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高低作为衡 价格衡量法 即以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高低作为衡 量一国资源禀赋的标准。 量一国资源禀赋的标准。
二、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要素禀赋
生产技术条件相同
相对供给差异
相对价格差异
两国需求条件完全相同
pA<pB,即A国在 商品上 国在X商品上 国在 具有比较优势, 具有比较优势,而B国则在 国则在 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即 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资本丰富国家在资本密集 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而劳动丰富国家在劳动密 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
H-O定理的思想逻辑 定理的思想逻辑
国际贸易 生产成本差异 同种要素在两国 供给状况不同 国际产品价格差异 要素价格差异 两国两种要素 禀赋不同
(二)H-O理论模型的分析思路: 理论模型的分析思路: 理论模型的分析思路 该理论是基于这样一个推理过程: 该理论是基于这样一个推理过程: 1. 各国生产同种产品时,其价格的绝对差异是国际贸 易产生的直接原因,商品的价格差是国际贸易产生 的驱动力。 2. 这种价格的绝对差异是由生产同种产品时的成本产 品差别造成的。 3. 各国生产同种产品时的成本不同,是由于生产要素 的价格不同造成的。 4. 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差是由他们生产要素的相对丰 裕程度不同造成的。 5. 各国生产要素的不同丰裕度不同和各种产品所需的 要素比例的不同,是各国在生产相同产品时,分别 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或成本优势。
二、赫克歇尔—俄林简介 赫克歇尔 俄林简介
赫克歇尔和俄林是师生关系。 赫克歇尔和俄林是师生关系。 赫克歇尔1919年发表了《 1919年发表了 赫克歇尔1919年发表了《国际贸易对收入分 配的影响》一文,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 配的影响》一文,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其 核心思想是要素禀赋存在差异是比较优势的 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 俄林于1933年出版其代表作《 1933年出版其代表作 俄林于1933年出版其代表作《域(区)际贸 易和国际贸易》 易和国际贸易》,更进一步地解释了赫克歇 尔的理论,最终形成了要素禀赋理论。 尔的理论,最终形成了要素禀赋理论。
四、 H-O定理的思想基础和结论 定理的思想基础和结论
(一)要素禀赋理论的思想基础是:国与国之 间互利贸易的基础在于要素禀赋的差异;由 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国要素禀赋中某些要 素丰裕,另一些要素稀缺;国际贸易中一国 出口的应当是那些较多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生 产出来的商品,进口的则应是那些较多使用 本国稀缺要素的商品。
生产要素禀赋论
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技术差异论从各国生 产同一产品时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的角度, 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动力,然而国 际贸易不仅仅是技术差异造成的。20世纪20 年代,瑞典经济学家伊莱·赫克歇尔提出了生 产要素禀赋理论,其学生伯蒂尔·俄林将该理 论加以完善,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另一个 重要方面——生产要素禀赋论(H—O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 (四)赫克歇尔 俄林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
商品价格
要素价格
要素的派生需求
商品的最终需求
技术
要素供给
消费偏好
生产要素的分配
图3-8 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从封闭到开放 (五)赫克歇尔 俄林模型的从封闭到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