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勘察报告重庆市两江新区水土污水处理厂及配套干管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二〇一二年七月重庆市两江新区水土污水处理厂及配套干管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经理:总工程师:审核:项目负责:提交报告单位: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交报告时间:二〇一二年七月自审意见重庆市两江新区水土污水处理厂及配套干管工程工程地质详细勘察工作,经我公司审查认为:1勘察基础资料齐全,勘察目的明确。
2勘察方案合理,勘察工作严格执行勘察纲要;工作量布置及勘探质量满足纲要要求,符合《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等规范的规定。
3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场地类别为中等复杂场地,工程勘察等级确定为二级正确。
4岩土样采集及测试满足工程要求,符合现行规范的规定。
5通过勘察查明了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岩土参数统计正确,结论明确,建议合理。
6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客观、准确。
7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正确。
8通过本次勘察,其勘察精度达到详细勘察阶段的要求。
9提供的成果资料项目齐全,文字报告通顺、简明扼要、图件清晰。
10报告文字、图件表格等资料齐全,送审后可交设计作施工图设计使用。
审核:中兵勘察设计研究院2012年7月10日目录1前言 (3)1.1任务由来 (3)1.2工程概况 (3)1.3拟建场区以往的工作程度及资料收集 (4)1.4勘察目的与任务 (5)1.5勘察依据 (5)1.6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 (5)1.7工程勘察等级的确定及勘察工作量布置 (5)1.8完成的工作量 (7)1.9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7)2自然地理及工程地质条件 (9)2.1位置、交通 (9)2.2气象、水文 (9)2.2.1气象 (9)2.2.2水文 (9)2.3地形、地貌 (9)2.4地层岩性 (9)2.5基岩面及基岩风化特征 (10)2.6地质构造 (10)2.7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11)2.8不良地质现象 (11)3岩土物理力学特征 (11)3.1粉质粘土层试验成果及分析统计 (11)3.2岩石试验成果及分析统计 (12)3.3场地岩体基本质量等级的划分 (14)3.4岩土参数确定 (15)4场地稳定性评价 (17)4.1场地现状稳定性评价 (17)4.2地震效应评价 (17)4.3边坡稳定性评价 (19)5地基初步评价 (26)5.1地基均匀性性评价及基础持力层选择 (26)5.2地下水作用评价 (26)5.3岩土层承载力评价 (26)5.4地基持力层及基础型式评价 (26)5.4.1地基持力层及基础形式选择建议 (26)5.4.2地基及基础施工建议 (28)5.5填土 (28)6对场地平基施工的建议 (28)6.1挖方 (28)6.2填方 (28)7结论及建议 (28)7.1结论 (28)7.2建议 (28)附表:1钻探点数据表1份附件:1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报告(土)1份2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报告(岩)1份3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1份4《工程地质勘察纲要》1份5《建设工程勘察合同》1份6外业见证报告1份附图:序号图名比例尺张数图号1 图例 1№.02 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500 1№.013 工程地质剖面图1:200 32№.024 工程地质钻孔柱状图(实钻孔)1:100~1:200113№.035 工程地质钻孔柱状图(利用孔)1:100~1:20046№.041前言1.1任务由来重庆市两江新区水土污水处理厂及配套干管工程,主体处理构筑物的建设规模为5×104m3/d,安全等级为二级。
拟建场地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水土镇。
受重庆碧水源建设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业主)委托,我公司对拟建“重庆市两江新区水土污水处理厂及配套干管工程”场地进行本次工程地质详细勘察工作(附件1)。
本工程设计单位为“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
2011年6月本工程地进行了初步勘察工作,见《重庆市两江新区水土污水处理厂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初步勘察),提交报告单位为:重庆诚德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审查机构为:重庆市涪陵区建筑勘察设计质量审查中心。
初勘报告主要结论为:通过本次勘察,场区工程地质条件已初步查明。
场地未见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断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现状稳定,场地适宜建设。
应对各类后期形成的边坡进行有效治理。
1.2工程概况根据重庆碧水源建设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业主)提供的“带拟建建(构)筑物的1:500地形图和《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附件2),场地拟建建(构)筑物主要包括表1.2-1中的拟建建(构)筑物和排洪暗渠,其概况分别阐述如下:表1.2-1 拟建建(构)筑物概况一览序号构(建)筑物名称层数设计地坪标高(m)设计地下室或池底高程(m)结构形式基础形式荷载1 粗格栅井205.30 192.60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 150KN/m2 2污水提升泵房1F/-1F 205.30 190.45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 150KN/m2 3 细格栅渠211.12 209.02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 150KN/m2 4旋流沉砂池209.55 205.30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 150KN/m2 5 水解池209.75 204.15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 150KN/m2 6 生化池208.65 201.65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 150KN/m2 7配水井及污泥泵房1F 207.45 200.57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 150KN/m2 8 二沉池207.10 202.80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 150KN/m2序号 构(建)筑物名称层数设计地坪标高(m ) 设计地下室或池底高程(m )结构形式基础形式荷载9纤维转盘滤池206.75 202.25 钢筋混凝土 筏板基础 150KN/m 210 接触池205.80 201.00 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 150KN/m 211加氯加药间1F 204.80钢筋混凝土 独立基础或桩基础 1000KN/柱 12 鼓风机房 1F 204.00 钢筋混凝土 独立基础或桩基础 1000KN/柱 13 变配电间 1F 204.00 钢筋混凝土 独立基础或桩基础1000KN/柱14活性炭投加间 1F 204.80钢筋混凝土 独立基础或桩基础 1000KN/柱15 储泥池205.60 202.60 框架 筏板基础 150KN/m 216污泥浓缩脱水间1F 204.80 框架 独立基础或桩基础1000KN/柱 17 生物除臭205.00框架 筏板基础 150KN/m 218 泥饼柜1F 204.80框架 独立基础或桩基础1000KN/柱序号 构(建)筑物名称层数设计地坪标高(m ) 设计地下室或池底高程(m )结构形式基础形式荷载19 综合楼 3F 204.00 框架 独立基础或桩基础1000KN/柱 20 食堂、值班宿舍 1F 204.00 框架 独立基础或桩基础1000KN/柱 21 维修车间、仓库 1F 204.00 框架 独立基础或桩基础1000KN/柱 22大门及门卫1F 204.00砖混 条形基础 150KN/m 排洪暗渠:起点与进水口相连,其坐标:X=92922.081,Y=59494.494,设计渠底高程为188.00;终点与出水口相连,其坐标:X=92775.233,Y=59727.240,设计渠底高程为183.50。
排水暗渠全线长290m (里程桩号:K0+000~K0+290.00),其设计尺寸为宽2.00m ,高2.50m ,其中拱圈高度1.00m 。
K0+000~K0+260.00段设计坡度为1.5%,基础采用D50钻孔灌注桩基,单侧暗渠边墙下桩基按1.5m×1.5m 矩形布置,单桩承载力不小于1500KPa 。
K0+260.00~K0+290.00段采用分阶型式,基础采用级配石换填基础,设计荷载150KN/m 2。
1.3拟建场区以往的工作程度及资料收集1该区域以往作过一定的基础地质工作,主要有:四川省地矿局南江水文地质大队编制的《重庆幅1:2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1980年经四川省地矿局审批通过),该报告的研究成果对场地的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地下水类型的划分等提供了可利用的资料。
2以往地质资料主要结论如下场地为构造剥蚀丘陵斜坡地貌,岩层倾角缓,属抗震设防6度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区内未见致灾地质体,地质环境条件较复杂。
1.4勘察目的与任务本次详细勘察是在初勘的基础上进行的,按照“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的本工程设计方案,并经重庆碧水源建设项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业主)认可后开展工作的。
1.4.1本次详细勘察的目的是为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提供地质依据。
1.4.2具体任务是:1取得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布置图,各拟建建(构)筑物及场区的地面整平高程,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可能的基础类型、尺寸和埋置深度,及对地基基础有特殊要求的有关文件;2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并提出评价与整治工程所需的岩土参数和整治方案建议;3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的类别、结构构造、厚度、分布、工程特性等,分析、计算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4对需要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5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岩土层的渗透性,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6判定环境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7评价地基土与地下水在建筑物施工和使用中可能产生的变化及其对工程、环境和相邻建筑物的影响,提出防止措施和建议,必要时提供加固参数;8对深基坑开挖尚应提供稳定性计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论证和评价土质基坑开挖降水对邻近工程的影响;9.环境边坡稳定性评价及支护建议;10在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地区进行勘察时,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划分场地类别和划分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地段。
11.评价场地稳定性及建筑造适宜性,持力层选择及基础型式建议。
1.5勘察依据《建设工程勘察合同》(附件1)《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附件2)《工程地质勘察纲要》(附件3)带拟建建(构)筑物的1:500地形图1.6勘察执行的技术标准《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参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版)1.7工程勘察等级的确定及勘察工作量布置1.7.1. 工程勘察等级的确定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中的工程勘察等级分级标准,该拟建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场地类别为中等复杂场地(场地类别划分见表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