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斯维尔使用注意事项(转)红色字体为官方批阅1、基础(如独基)坑槽工作面宽是以基础外边(非垫层边)开始计算的,计算回填体积时,是以垫层底(如有多个垫层,则以最底处垫层底面)计算,扣除坑槽范围内的垫层及基础结构体积;在算量选项-计算规则-参数规则位置选择不同的基础类型之后可以设置工作面宽从基础边还是垫层边计算2、独基宽度大于调整宽度(2.5m)时,基础钢筋均按0.9倍考虑,而边筋不应该乘以调整系数0.9,存在多扣现象;此处问题确实是都乘以调整系数0.9,不过是在想不出自动设置一次就能解决的办法,如果需要精确计算,可以将钢筋拆分成两次布置,第一次布置两根,修改长度公式不乘以调整系数0.9,再布置一次,将数量公式减掉两根。
3、钢筋计算精度默认按四舍五入计算,应按最大值计算;此处个人按需所取,自己设定。
四舍五入和取大的需求都是存在的4、钢筋计算时,对90度弯折及箍筋公式扣减,比较有利于甲方审计,应进行调整;先解释一下箍筋的计算,目前主要出的问题再箍筋的弯弧内直径的选择上,可能不同的软件选择的有差异,三维算量里面无论箍筋直径选择的都是4D,依据是最新的06G901-1图集的第1-5页的6.1条,在06G901-1颁布之前,对于一级钢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5、梁筋弯锚时,钢筋计算到柱筋内侧,有利于甲方审计,应进行调整;此处软件考虑了一个止锚区的问题,按照平法图集的要求也是伸止柱纵筋内侧,在2006版的软件中是考虑了柱纵筋内侧与梁弯锚钢筋之间的一个间距,按照25取值,主要是考虑留下空间,以使混凝土更好的握裹住钢筋,2008版软件中按照陈青来最新的解释,梁直径只需要过柱中线且大于0.4la就可以了,软件综合考虑取了一个止锚区的平均值计算。
如果需要只扣减保护层,按照第16条设置6、柱识别时,可能会将柱编号识别错误,需注意;柱编号出错的情况出现的很大可能是图上的统一编号的柱子界面有出入,另外一个就是柱子的编号离柱子本身较远,而周边其他柱子编号距离差不多,在搜索的时候出了问题,此时建议柱子用框选来识别。
7、柱识别时,如图纸标识为Z,实际应该是KZ,应将图纸进行调整,软件会将Z识别为普通柱,导致钢筋计算错误;图纸标注为Z,识别确实是普通柱。
如果是框架柱,需要处理编号,用文字查找替换一下编号就可以了。
8、进行设计图识别时,应先将准备工作做好,如图纸比例不对的调整正确,将墙、柱、梁、板分别放到不同的图纸中,有利于加快识别进度;这个没什么说的,就是这个方法9、可提前将算量选项中的工程量输出设置好,将需要的工程量进行输出,对部分需要分开的工程量(如砼墙面及砖墙面抹灰)进行分开,有利于进行套价;同上10、可提前将算量选项中的扣减规则设置好,配合工程量输出进行设置(如瓷片中的门窗套与普通墙面需分开计算和套价);同上11、钢筋布置时,需注意钢筋符号的大小写问题,如输入小写时,布置时软件会报错,然后退出系统;这个需要明确一下软件的版本。
个人测试了一下,大小写都可以,但是注意全角和半角的转换。
12、柱插筋设置时,如弯折不是按默认进行,则钢筋长度计算正确,但核对单筋时钢筋显示弯折有问题,不影响计算结果;前面“按默认进行,计算正确”,这个是什么意思?核对单筋位置的显示是示意图。
13、如基础顶标高比基础层顶标高低时,软件主筋自动在基础顶截断,然后在基础顶到基础层顶间再布置一段柱主筋,存在多计算接头的问题;这个主要看工程设置-楼层设置的钢筋接头数量设置是怎么设置的,如果基础层设置了一个,就会计算。
14、柱主筋自动在层顶处断开,计算有误,没有避开柱筋非连接区,也未按设置按50%接头率进行处理,当存在上下层柱变钢筋直径时,将会少计算钢筋的情况;08版的柱筋平法已经处理了上下变直径的问题。
50%的接头率主要影响的是箍筋的根数,此问题已经处理。
在06板中,主筋字层顶截断,只不过将柱的主筋错了一个位计算,对量并没有影响15、梁箍筋根数计算时,软件会将和主梁相交处的次梁宽度减掉(即主次梁相交处没有布置主梁的箍筋),与图集不符,可在钢筋维护中将梁箍筋根数计算公式进行修改,公式2*CEIL((LJM-QT)/SJM+1)+(L-2*QT-2*CEIL((LJM-QT)/SJM)*SJM-JDCD-JLJD)/S-1中的-JLJD 进行删除即可;16、梁端头锚固(弯锚)时,软件默认按MAX(HC-CZh,0.4*LA)+15D,将其改为MAX(HC-25,0.4*LA)+15D;此问题见第五条17、框架柱顶层收头时,需注意角柱及边柱,应将角柱和边柱外侧钢筋属性由竖向纵筋改为纵筋锚入梁内;将角柱和边柱外侧钢筋属性由竖向纵筋改为纵筋锚入梁内主要是指定节点的类型,08版柱筋平法能够自动处理。
18、屋面框架梁在中间支座处存在高差时,软件不能按照图集要求进行设置;存在高差时的场景比较多,目前软件还不能判定高差时的锚固状况,需要参照图集调整锚固的类型19、楼层多跨梁布置时,其中有一跨梁标高存在高差时,如该跨梁标高比集中标注低时,梁上部通长筋和该跨梁底筋计算错误;同上20、柱箍筋根数公式错误,对非全加密的箍筋,箍筋公式应由CEIL((LXJM-QT)/SJM)+CEIL(LLD/SJM1)+CEIL(LJM+HB-QT)/SJM+(HN-LXJM-LLD-LJM)/S+1改为CEIL((LXJM-QT)/SJM)+CEIL(LLD/SJM1)+CEIL(LJM+HB-QT)/SJM+CEIL((HN-LXJM-LLD-LJM)/S) +1,对全加密构件应为(层高-100)/间距,软件无法自动计算;箍筋公式部分前面两个皆向上取整,后面一个是四舍五入的,如果要向上取,可以到钢筋选项里面设置一下计算精度,另外个人认为此处应该是向下取整,具体的构造可以看06G901-1第2-6柱箍筋排布构造详图关于分界钢筋的设置。
此外对于全高加密的现有的计算方法和上面方法没有实质性差异。
21、对变截面柱,对C>1/6(需自己布置进行判断)时,在本层应将相应根数的纵筋属性定义为竖向钢筋(上层变截面),对上层钢筋应设置成竖向钢筋(带下锚),注意软件未按图集要求设置下锚长度1.5Lae;06版需要设置判定,08版平法钢筋布置柱钢筋不需要。
22、顶层边角柱钢筋直径大于等于25时,需要按图集要求设置抗裂钢筋;这部分需要手工处理23、在柱表设置了箍筋加密区长度,软件不予以认可,仍按默认值进行计算,存在箍筋少算的情况;是不是识别过程中将箍筋的编号弄混了?如果设置正确,是可以计算的。
24、独基顶部钢筋计算时,未按顶部的尺寸进行计算,而是按照最大边进行计算的,存在多算的情况;独基顶部钢筋考虑的主要是双柱矩形锥台这类基础,在此类型下没有问题25、板钢筋计算时,长度公式存在错误,存在少算的问题;请列明具体少算的所在26、马凳筋如何布置?方法一:按实际布置,在板筋布置中的类型中可以选择,方法二:统计出不同板厚的板面积数量,以面积与单方根数的积计算。
27、板布置时,软件默认将伸入板内的柱头砼进行了扣减,存在多扣减的现象,布置板时,应先将柱及轴线等进行隐藏,然后加大延长误差进行布置即可,软件会对面积在0.3m2以内的柱头不进行扣减;这个是本地计算规则设置造成的问题,如果所在地区有不同要求,请在算量选项-计算规则中的扣减规则和参数规则中调整28、因存在捕捉误差,为保证板体等构件能够顺利布置,可适当布置延长误差,如5mm;这不是一个问题,一个操作技巧,可见发帖人是应用高手29、对多跨连续梁,当其中一跨或几跨存在高差时,将不满足“同编号原则”,即该跨或几跨的高差只作用于当前选中的梁,对其它同编号梁不起作用;是否是讲构件编辑的时候选一跨所有梁都下去,可以设置,在构件编辑页面左下有个全部,选中就可以。
另外通编号原则只要是针对钢筋的,此处是什么意思?30、对上柱钢筋比下柱钢筋根数多,或下柱比上柱钢筋多时,如何设置?柱筋平法自动判断31、集水坑按照坑基进行布置,但板钢筋在集水坑处不会自动扣减,存在多算现象?会扣减的,在集水坑位置相当于布置了一个洞口,板筋在洞口位置可以断的,可以查看明细分布。
只是在查询中计算的长度是一样的,这个是一个平均长度。
32、布置板底筋时,先将图纸上大范围的底筋按单层双向筋进行布置,然后对不同的钢筋进行修改,对异性板钢筋也按本方法进行布置;就是这方法,双层双向就没必要了,直接双层双向了33、布置板面筋,对同一跨梁存在不同的板面筋时(如同一跨梁中,有次梁与主梁相交时),不能采用按梁布置按钮,分别在次梁两次进行布置,这样会造成多布钢筋;没有明白什么意思34、当两块板长度方向不同时,按梁布置板面筋时,应在靠近长度较短的板的梁边布置;同上,不过板面筋布置具体要看图纸的。
35、板面筋布置时,如采用拖动夹点的方法进行修改时,只会改变板面筋的分布筋长度,对板面筋的分布范围不会产生影响,当所有板面筋全部布置完成后,需要采用“所有明细”开关对板筋分布范围进行核查;不是修改分布筋长度,是修改钢筋的外包长度,但是分布长度也是可以修改的,选中一根板筋后有四个夹点,长度方向是外包,垂直的是分布高度,拉完了需要分析才能看明细。
36、同一板面筋如何同时布置在异性板与矩形板上?可以将这两块板连同相临的梁一起进行复制,在旁边将板进行重新布置,因为只涉及板面筋的布置,所以不影响结果,对异性板筋,可以用单层双向面筋进行布置,然后将不用的板筋删除,再布置上构造筋即可,布置完成后需将多余的梁板等删除,以免多算其他的工程量;不用这么复杂,多义线范围布置方式可以实现37、板面筋布置时,需注意单挑(或双挑)的位置是至内边、至中还是至外边,因为每次开启软件时,均按照原始默认进行设置的,在图上的面筋显示可以看出来;挑到那边先看结构说明或者图纸的说明,默认是内边38、软件板构造分布筋计算时,未按设置要求对与板构造筋平行的板面筋长度进行扣减;可以扣减的,先分析再看,与另外一边的板筋算了一个搭接长的39、图中(如板)标高是指相对+0.00的标高,而非相对于本层结构层层面的标高;标高是当前层的,这个在实际使用的时候更方便40、软件板构造分布筋公式默认无根数公式,需自行定义,构造筋长度公式未扣减与之平行的板负筋长度;同3841、基础大开挖土方回填体积中,只有相交大基坑、阀板、建筑范围的工程量进行扣减,而无条基、独基、结构的扣减,存在多算的情况,如何正确计算回填土方体积?看来还没有理解大基坑与坑槽土方的使用范围,大基坑的适用于基坑的开挖,一般情况下基坑开挖的深度到筏板底,哪么独基和条基的土方是靠坑槽来计算的,此时坑槽的设置就需要设置挖方的深度,这个深度就是槽底到筏板底的高度。
42、异性梁体布置时,布置界面无切换捕捉端点,不方便;在08版本里面按住shift键可以切换43、可提前将算量选项中的工程量输出设置好,将需要的工程量进行输出,在其他构件进行属性定义时,可不挂接做法,等汇总计算完成后进行挂接做法;个人方法不同,都可以44、当定额中对搭接已经归入损耗时,应在钢筋选项中的基本设置里将钢筋的定尺长度进行修改,比如不需要计算搭接时,可以把钢筋的定尺长度修改比较大(比如100m),软件最大可以设置500m,但对于不同直径的钢筋如何设置?按上面设置是有毛病的,定尺长度过大是不计算接头的,如果全部采用绑扎,不计算绑扎接头钢筋量会变少,对于不同钢筋等级和直径设置定尺长度目前正在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