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外英语写作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国内外英语写作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国内外英语写作的研究现状及意义一、英汉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汉语与英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因受汉语的影响,习惯用汉语思维。

无论从词法、句法、篇章结构上还是思维模式上,他们的作文都难免带有汉语的痕迹1.词法方面每一种语言的词汇都可以反映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面貌,制度和习俗等。

如果不了解该语言所处的特定文化背景,就难以理解词汇的准确意义。

另外,英语中有些词类的划分与汉语也有所不同。

例如:英语中名词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分为表语形容词和定语形容词。

在英语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应该特别注意英语词汇的特征。

(1)词汇的虚实汉语思维是整体、综合的,而英语的思维是分析、独特的(马秉义,19 96)。

这种思维差异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汉语往往偏好种概念的词,即是泛指,用词概括而模糊;而英语偏好属概念的词,即特指,用词具体而细腻。

(2)词性的差异汉语对词性的界定相对宽松,词语的词性往往在句子中才会彰显。

如果单独呈现,则难以判断词性。

而英语大部分词放入句子之前一般都有较明确的词性。

由于受汉语的影响,中国学生对英语词语的的词性把握相对缺乏严谨性,在用英语写作时只注意词汇的词义而忽视了其词性,结果导致了许多语言错误。

例如:Many people against the plan. (将介词against误用为动词)I’m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 the sports meeting han been cancelled (将动词regret误用为形容词)(3)词语的搭配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英语词语搭配存在一定的差异。

比如,汉语中某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英语不同的表达,而且这些表达是约定俗成的,如果忽略了这种差异就会出现语言错误。

比如,许多学生习惯把“学习知识”说成 Learn knowledge,这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的表达应该为acquire knowledge。

如果照汉语的习惯来构建英语表达就会导致搭配不当的语言错误(4)词义的文化差异中西文化背景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英汉两种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也存在差异。

例如“龙”(DRAGON)在中国人眼里是吉祥的特征,而在西方却是象征邪恶。

若将“望子成龙”译为:to hope one’s son will become a dr agon,英美人士会感到奇怪。

但译为:to hope one’s son bright future,英美人士可以获得与汉语读者相近的或相同的理解。

2.句法方面英语与汉语在句子结构方面最基本的差异是:汉语句子重意合,英语句子重形合;汉语句法关系主要靠词序和语义关系表达,并不追求形式上的完整,往往只求达意;英语句法重句子结构形式上的完整和逻辑上的合理(舒淇.2007)。

具体地来讲,英语中有语态,时态,人称和数等多种形态变化。

英语句子一般都有一个明确的逻辑中心,不论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多么复杂,总与中心的成分保持清楚的逻辑关系。

从而形成了一主谓宾结构为核心,用各种从句、短语进行修饰、扩展的句法结构。

(1)句子的词序词序是指单词在句子中的排列顺序。

汉语和英语都有严格的词序要求,但两种语言在结构上有所不同,在词序方面也存在差异。

具体来说汉语的词序排列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重到轻,由普通都特殊,由主观到客观,由整体到个体,而英语则恰恰相反。

因此,不少中国学生在写作中出现语序错误。

例如: 我还记得发生在我和他之间的一切事情。

(误)I still remember everything that happened to me and him.(正)I still remember everything that happened to hin and me (析)这例子的错误是汉英词序不同的典型反映。

汉语里一切从“我”开始,而英语则恰恰相反,“我”永远在最后(2)句子的时态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时态,有的语言很少甚至没有时态。

汉语基本上就是借助词汇来表示各种时间和动作的。

汉语中除了“着”“了”“过”的若干说法与英语中的进行时、完成时,过去时相对应外,别无其他与英语相对应的时体形式。

而英语不仅有时态,而且种类繁多(共有16种时态),区分细微。

英语通过这些时态将事物的状态或动作进行的过程描写得准确而精细,有时甚至能表达说话人的感情色彩。

例: You are always asking me such questions!你怎么老问我这样的问题!(用现在进行时表示厌烦)(3)句子的语态汉语中被动语态极少使用,即使使用也大多表达一些对主语而言是不如意或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如“被打”“受罚”“挨批”等。

但是,英语中被动语态使用的频率较高,尤其是科技英语文献和英语新闻报道中。

另外,汉语中如果不强调动作的执行者,且主动意义和被动意义不致于发生混淆时,一般不使用被动语态。

而英语中只要具有被动意义的句子一般都要使用被动语态。

汉语和英语在语态使用上的差异经常导致学生犯语态方面的错误。

例如:(误)This book is his father gave him.(正)This was gaven by his father.(4)句子的结构中式英语还经常表现在句子主语的选择上。

一般来说,汉语句子主语可以很长,而英语句子主语则尽可能简洁,使句子结构保持平衡。

中国学生因忽略这一差异而导致错误。

例如:明天天黑前能否找到帮手并完成工作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中式)Whether we can find helpers and finish the workby tomorrow evening is the problem we have to face .(英式)The problem we have to face is whether we can find helpers and finish the work by tomorrow evening.(5)句子的衔接英语句式具有多变性,而汉语句式则较为固定(陈静2003)。

英语的句子常以主谓宾结构为其核心,用各种连词、短语和从句进行修饰、扩展,句子结构复杂,但读起来形象、生动。

由于受汉语句式影响,中国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使用一连串简单句或句式雷同的复合句,造成句式单一,读起来单调、乏味。

例如:社会发展很快,学生了解外面的世界很重要。

(误)It is important for the students to know the world outside the c ampus.Because now the society is developing quickly(正)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the soceity,it is important for the student to know the work outside the campus3.语篇方面英语民族崇尚理性,重是形式逻辑和分析思维,他们的思维方式可形象地称为直进式。

而中国人重悟性,注意辨证思维,思维方式是螺旋式(陈三东200 5)。

反映在写作上,英语写作强调结构清晰,篇章连贯,逻辑性强,要求开门见山。

英语文章常常把主题放到句首,且每段只有一个主题,然后围绕这个明确的主题用扩展句进行层层论证或说明。

而汉语文章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的影响,开篇一般不点题,而是经过反复论证后才将最重要的信息呈现出来。

这种由于思维方式不同而导致的语篇差异使学生写的英语作文前后不一致,层次不清,逻辑性差,缺乏必要的过渡和连贯性。

请看下例:We haven’t got time for sports or movies. We don’t have eoough time to read after class.The teachers give us too many exercises and we are busy finishing the homework when class is over .We have no method.The teachers can change the situation…从写作角度来看,这段文字除了句式缺少变化,句与句之间缺乏衔接外,整个语篇的信息分布以及展开方式与英语的行文习惯不符。

二、摘要:本文用有声思维实验方法探索母语为汉语的20名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过程。

通过分析20名被试在写作过程中母语思维总量与分类母语思维量对英语作文总成绩及分项成绩之间的关系,以及5名英语水平类似的被试的母语思维总量与分类母语思维量对英语作文总成绩及分项成绩之间的关系和母语思维内容对写作成绩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对于英语水平不同的20名被试:1)EFL作文过程中母语思维总量、分类思维量均与作文总分有负相关的趋势,而过程管理活动中的母语思维量与作文总分有正相关趋势;2)结构构思活动中的母语思维量与“无翻译影响”、“语言感觉”得分呈负相关趋势,而与“动词使用”一项得分呈负相关;对于英语水平相似的5名被试:文本输出活动中的母语思维量与“无翻译影响”、“词汇变化”和“语言感觉”以及“连接顺畅”得分呈正相关。

关键词:有声思维;母语影响;EFL写作过程[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831(2007)02-0022-5Abstract: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EFL writing process of 20 Chinese-speaking English majors in China. The analysis is classified between 20 subjects with varied English proficiency and 5 subjects with similar English proficiency.For the 20 subjects with varied English proficiency, the results show: 1) There is a tendency of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otal score of EFL writing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L1 words occurring in the thinking process, and between the total score of EFL writing and the number of L1 words involved respectively in the activities of “rqesponse to task” “idea generating” “Organizing ideas”and “text generating.”As well a tendency of positive relationship can be found between L1 involvement in the activity of “controlling process”and the totalscore of EFL writing. 2) A tendency of negative relationship is shown between L1 involvement in the activity of “Organizing ideas”and the score of“freedom from translation” between the score of “sense of language”and L1 involvement in the activities of “Organizing ideas”and “idea generating”respectively. Further the score of “verbs”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L1 involvement in the activity of “Organizing ideas”For the 5 subjects with similar English proficiency, the results show that L1 involvement in the activity of “text generating”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score of “freedom from translation”“variety in vocabulary”“sense of language”and “smoothness of connection.”Key words: think aloud, L1 effects, EFL writing process1. 引言自Emig于1971年模仿一语写作过程研究进行二语写作过程研究开始,二语写作研究逐步将重点从作品(product)转向了过程(proces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