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基本理论与方法刘玉平一、我国资产评估的管理体制(一)我国资产评估业的发展1、1991年11月16日,《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91号令)颁布。
该办法目前仍是指导资产评估行业最高、最重要的法规。
2、1993年12月,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成立,标志着我国的资产评估开始由政府管理向行业管理过渡。
3、1995年10月,注册资产评估师制度建立。
4、1996年5月,《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颁布。
资产评估的实务操作均依照该意见执行。
5、2001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关于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加强资产评估监督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将原来的审核制变为核准制、备案制,实质上意味着我国的资产评估由政府管理转变为政府监管下的行业自律管理。
评估报告是否予以格式化的问题应当考虑需求者的变化,服务于政府管理目的的评估报告应当要求格式化,服务于一般企业交易行为的评估报告可以是非格式化的。
评估报告的确认问题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转变而变化,目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应当对评估报告予以确认。
6、2004年2月25日,中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初步形成,分为四个层次:基本准则(包括《资产评估基本准则》和《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具体准则(《无形资产评估准则》、《不动产评估准则》和《机器设备评估准则》);指南(针对一些特殊问题);指导意见(包括《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和《不良资产评估指导意见》)。
(二)资产评估改革的现状1、1998年的脱钩改制2、部门管理与资产评估业的统一管理3、评估法律、法规与评估准则4、资产评估作用的发挥与诚信建设二、资产评估的特点(一)资产评估的涵义1、资产评估,是指通过对资产某一时点价值的估算,从而确定其价值的经济活动。
具体来说,资产评估是指专门机构和人员,依据国家规定和有关资料,根据特定的目的,遵循适用的原则,选择适当的价值类型,按照法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资产价值进行评定和估算的过程。
2、评估要素:(1)资产评估的主体:是指从事资产评估的机构和人员,即具有资产评估资格的中介机构和注册资产评估师。
(2)资产评估的客体:是指待评估的资产,即评估的具体对象。
(3)资产评估的依据:是指评估所遵循的法律、法规、经济文件、重大合同协议以及其他参考资料。
一般包括行为依据、法规依据、产权依据和取价依据四部分。
(4)资产评估的目的:分为一般目的和特定目的。
其中,资产评估所要实现的一般目的是资产在评估时点的公允价值;特定目的也称为经济行为。
经济行为不同,即特定目的不同,会导致所选择的价值类型不同,从而评估值也不同。
(5)资产评估的原则:即资产评估的行为规范,是调节评估当事人各方关系、处理评估业务的行为准则,包括工作原则和经济原则。
(6)资产评估的程序: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
★广义的资产评估程序开始于承接资产评估业务前的明确资产评估基本事项环节,终止于资产评估报告书提交后的资产评估文件归档管理。
★狭义的资产评估程序是指评估机构自接受评估项目委托起到提交评估报告的工作顺序,一般包括接受委托、资产清查、评定估算、评估汇总以及评估报告提交等几个阶段。
在财政部《关于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加强资产评估监督管理工作意见》中,评估程序是指评估工作是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的,评估师所承担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其是否按照规范的评估程序进行了评估。
(7)资产评估的价值类型:评估结果是质与量的统一,因此评估报告中不能只计算价值量,还必须指明是什么价值。
(8)资产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
(二)资产评估与会计计价的区别1、二者发生的前提条件不同:资产评估是以会计主体变更、持续经营中断为前提条件的,资产评估中的资产确认和评价主要遵循现值原则;会计以持续经营、会计主体不变为前提,会计记账中的资产确认与计价遵循历史成本原则。
2、二者的目的不同:资产评估是就资产论权益,资产评估的总体目标是为资产交易而服务的;会计是就资产论资产,会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为企业的管理而服务的。
必须引起注意的是,国有资产的低评会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但高评也会导致流失。
因为评估只是一个手段,若评估结果给委托方传递了错误的信号,则原本应当发生的经济行为就可能无法发生,国有资产也就无法保值、增值。
3、执行操作者不同:资产评估的执行操作者是独立于企业之外的专门的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会计工作的执行操作者是企业内部的财会人员。
三、资产评估中资产的界定(一)资产的涵义与类别1、资产的涵义国际评估准则认为,资产评估中的资产涵义并不等同于会计中的资产涵义。
例如,人力资源在会计中并不计算其价值,但却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一项重要资产。
资产评估中的资产是指特定权利主体拥有或控制的(指具有排他性、获得该资产需要花费代价),并能给特定主体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因而是一种权利、一种获利能力。
2、资产的类别(1)按存在形态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是指那些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机器设备、房屋建筑物、流动资产等;★无形资产是指那些没有实物形态,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物质产品生产能力和生产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商誉等。
(2)按是否具有综合获利能力可以分为单项资产和整体资产。
(3)按能否独立存在可以分为可确指资产和不可确指资产:★可确指资产是指能独立存在的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除商誉以外的无形资产;★不可确指资产是指不能脱离企业而单独存在的资产,如商誉。
(二)不良资产的界定(目前尚无明确定义)1、债转股、不良债权:由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不能认定是不良资产。
2、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的区别:所有者权益是“质”与“量”的统一。
净资产只是对所有者权益“量”的衡量,所有者权益还意味着一种权利与义务。
因此,净资产为零,但是所有者权益并非为零。
(三)资产重组与资产评估资产评估是建立在资产重组方案的基础上的,是否属于包装上市(重组过度)主要取决于资产与收益的匹配关系。
(四)资产评估与资产处置资产处置依赖于资产评估的结果,但评估结果不能受制于资产处置的要求。
例如,无形资产的评估值不能受其占出资额比重的影响;也不能因为证监会规定企业改制上市时商誉不能折价入股,而将商誉的评估值定为零。
四、资产评估的特定目的(一)基本涵义资产评估作为资产估价活动,总是为满足特定资产业务的需要而进行的,在这里资产业务是指引起资产评估的经济行为,如资产转让、企业兼并、企业出售、股份经营、企业清算、抵押担保、债务重组等。
通常把资产业务对评估结果用途的具体要求称为资产评估的特定目的。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国有资产占有单位发生的何种经济行应当对相关资产进行评估做出了具体规定。
(二)特定目的的地位与作用1、资产评估特定目的是界定评估对象的基础。
任何一项资产业务,无论产权是否发生变动,它所涉及的资产范围必须接受资产业务本身的制约。
2、资产评估特定目的是选择价值类型的重要依据。
特定资产业务决定了资产的存续条件,资产价值受制于这些条件及其可能发生的变化。
需要指出的是,资产评估特定目的并不是选择价值类型的唯一依据,评估的时间、地点、评估时的市场条件、资产业务各方当事人的状况以及资产自身的状态等,都可能对价值类型的选择产生影响。
五、资产评估的价值类型(一)价值类型的涵义资产评估的价值类型是指资产评估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即评估价值内涵,是资产评估价值形式的具体化。
(二)价值类型的作用1、价值类型是影响和决定资产评估价值的重要因素。
资产评估价值是某项资产在特定条件下的价值表现,其价值涵义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国际评估准则》中指出:“专业评估师应避免使用未限定的‘价值’概念。
而应对所涉及的特定价值类型进行详细描述。
”“在运用和理解评估时,明确披露价值类型和定义尤为重要,价值类型和定义需要与特定的资产评估业务相适应,价值定义的改变会使各种资产所具有的价值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因此,每一个资产评估价值都是有条件的特定价值,而非资产本身的客观价值和内在价值。
价值类型指的是评估价值的类别,是每一项评估价值的具体价值尺度。
2、价值类型制约资产评估方法的选择。
价值类型实际上是评估价值的一个具体标准,为了获得某种标准的评估价值,需要通过评估方法获得。
国际上通行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三种: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
现实工作中,我国更多的采用的是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的应用相对较少。
应该说,评估方法无所谓先进和落后之分,只要能够获得满足价值类型结果的方法都是可行和有效的,我国之所以采用成本法较多,主要是受制于市场条件。
因此,在价值类型确定的情况下,评估方法的选择具有随机性和多样性,《国际评估准则》中指出:“评估市场价值的最常见的方法包括市场(比较)法、收益资本化或现金流折现法(收益法)以及成本法。
”3、明确评估价值类型,可以更清楚的表达评估结果,可以避免报告使用者误用评估结果。
任何评估结果都是有条件的,不同的评估目的、市场条件决定其价值涵义是不同的,评估价值也不相同。
评估师在评估报告中提出评估价值,并明确其价值类型,可以使委托方更清楚地使用评估价值,避免滥用评估价值。
这样也可以规避评估师的责任。
(三)价值类型的研究动态经过这些年的研究和争论,对于价值类型的认识取得一定的发展,至少在以下方面达成共识:1、价值类型可以说明评估价值的涵义、是评估值“质”的规定;2、价值类型是必须的,资产评估过程开始就应确定价值类型,价值类型指导资产评估过程始终;3、评估目的,即资产发生的经济行为是决定价值类型的重要依据,是判断和确定资产评估价值的基础,但不是唯一依据;4、每一种价值类型必须予以明确的定义。
(四)价值类型的分类可以划分为(典型)市场价值和非典型市场价值1、(典型)市场价值资产评估中,以《国际评估准则》为代表的价值类型中,所称市场价值是狭义的。
《国际评估准则》中,市场价值定义为:自愿买方与自愿卖方在评估基准日进行正常的市场营销之后所达成的公平交易中某项资产应当进行交易的价值估计数额,当事人双方应各自精明、谨慎行事,不受任何强迫压制。
2、非典型市场价值(又称市场以外的价值)根据《国际评估准则》、《专业评估执业统一准则》(美国)以及国外有关资产评估论著,非典型市场价值的类型和定义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1)在用价值在用价值是指特定资产在特定用途下对特定使用者的价值,该价值类型重点反映了作为企业组成部分的特定资产对其所属企业能够带来的价值,而并不考虑该资产的最佳用途或资产变现所能实现的价值量。
(2)投资价值投资价值不是指被投资资产的价值,因为资产价值强调最佳、最有效使用,这对不同投资者而言是不同的。
因此,投资价值是指资产对于具有明确投资目标的特定投资者或某一类投资者所具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