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期,位于,面积约5500㎡,建筑层数5—7层,建筑层高3.5m,檐口高度为18.9m—29.5m,外墙垂直投影面积约5500㎡,单幢平面形状呈“矩”型,最长边约52m,最短边约6m,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本工程脚手架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二、主要施工准备(一)、组织准备脚手架施工的操作员必须持证上岗,在搭拆施工过程中,派技术人员到现场负责监督指导,对出现不符合要求和违反规范的操作要立即勒令停止施工和整改,在组织操作和组织领导上对搭设满足要求达到规范规定的合格的脚手架提供可靠的施工保障。
(二)、技术准备在施工前,施工管理人员应根据方案搭设要求及《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工程技术规范》,就施工方法、质量安全及防护等方面向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每个操作人员都明确搭设方法及要求。
(三)材料准备1、脚手架钢管选用Φ48ⅹ3.5mm的钢管,每根长度不应大于6m,扣件选用可煅铸制作的扣件,其材质要求无锈蚀、裂纹、变形、挠曲、弯折等疵病的合格产品,钢管必须刷防锈漆,禁止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以确保安全施工。
2、脚手板采用竹料脚手板,每块质量不宜大于10kg。
竹脚手板应采用成竹制作,厚度不应小于10mm,宽度不宜小于30mm编制,腐朽的脚手板不得使用。
三、脚手架搭设形式和要求采用扣件式钢管双排落地脚手架。
架体总高18.9m—29.1m,设计为步距1.8米,立杆横距1.05米、纵距(跨)1.5米的装饰脚手架。
一次搭设高度不得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每搭设完一步脚手架后,应立即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
四、搭设施工方法和要求(一)立杆搭设1、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或垫板,底座、垫板均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垫板应放在夯实的地基土上。
底座底面标高宜高于自然地坪50mm;垫板宜采用长度不少于2跨,厚度不小于50mm的木垫板,也可采用槽钢。
2、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
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
3、开始搭设立杆时,应每隔6跨设置一根抛撑,直至连墙件安装稳定后,方可根据情况拆除。
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600mm。
立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步扣件的盖板边缘距杆端距离不小于100mm。
4、立杆必须用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当搭设至有连墙件的构造点时,在搭设完该处的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后,应立即设置连墙件。
(二)水平杆、脚手板搭设1、纵向水平杆设在立杆内侧,其长度不宜小于3跨。
纵向水平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
采用对接时,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纵距的1/3。
采用搭接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并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脚手板采用木脚手板或竹串片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应作为横向水平板的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
2、横向水平杆于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
主节点处两个直角扣件的中心间距不大于150 mm。
横向水平杆靠墙一端的外伸长度不大于420mm,至墙装饰面的距离为100mm。
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750mm。
横向水平杆两端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3、每一块脚手板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
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承,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其可靠固定,严防倾翻。
脚手板可采用对接平铺,亦可采用搭接铺设。
对接平铺时,接头处必须设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外伸长度为130mm~150mm,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的和不应大于300mm;搭接铺设时,接头必须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应大于200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小于100mm。
于作业层脚手板铺满、铺稳,离开墙面120mm~150mm。
作业层栏杆和挡脚板均应搭设在外立杆的内侧;上栏杆上皮高度应为1.2m;中栏杆居中设置,挡脚板高度不小于180mm。
(三)、连墙件设置1、连墙件的设置为二步三跨(3.6mⅹ4.5m),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与本建筑物连接的部位宜设置于紧靠内外墙交接处,严禁在两侧没有钢筋砼柱的洞口处直接设置。
2、连墙件的设置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300mm;设置时,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采用矩形布置。
3、连墙件应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能采用上斜连接;当脚手架下部暂不能设连墙件时可搭设抛撑。
抛撑采用通长杆件与脚手架可靠连接,与地面的倾角应在450~600之间;连接点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抛撑应在连接件搭设后方可拆除。
(四)、剪刀撑剪刀撑应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各底层斜杆下端均必须支承在垫块或垫板上。
1、每道剪刀撑宽度不应小于4跨,且不小于6m,斜杆与地面倾角宜为450,每道剪刀撑跨越立杆的根数不超过6根。
2、在脚手架外侧立面的两端必须设置一道剪刀撑,并由底至顶连续设置;中间各道剪刀撑之间的净距不大于15m。
3、剪刀撑的接长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m,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管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
4、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横向水平杆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150mm。
五、脚手架的拆除施工方法和要求(一)、拆除前的准备1、脚手架拆除前应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等是否可靠、稳固;2、拆除前工长应对操作人员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3、应清除脚手架上杂物及地下障碍物。
(二)、脚手架拆除1、拆除作业必须有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2、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3、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约6.5m)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4、当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由底至顶呈之字型连续设置横向斜撑,中间每隔6跨设置一道,并在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同时设置连墙件,其垂直间距不大于建筑物层高,并不大于两步。
六、脚手架施工安全管理1、脚手架搭拆人员必须是按国家标准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工。
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合格者方可持证上岗;2、搭拆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3、脚手架搭设完毕须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准使用;4、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不得超过200kg/m2。
不得将模板支架、揽风绳、等固定在脚手架上。
5、当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雪、雨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
雨、雪后上架应有防滑措施,并应扫除积雪。
6、脚手架在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以及连墙件。
7、不得在脚手架基础及其临近处进行挖掘作业,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并报主管部门批准。
8、脚手架应设接地、避雷措施。
9、在脚手架上进行电、气焊作业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和专人看守。
10、搭拆脚手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示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
1.工程概况劲松大厦位于朝阳区劲松桥东南角,紧临东三环,劲松大厦外檐装饰工程建筑面积约12 000┫。
主楼地上部分17层,为框架剪力墙结构,东西长47m,宽度16m,主楼檐高标高为6 5.60m。
附属裙房为地上四层,裙房檐口标高为16.50m。
首层、二层层高为4.5m,三层、四层层高为4.3m,标准层层高为3.3m。
其中二层为悬挑结构,悬挑部分出外墙1.90m,业主方要求楼内商户正常办公,首层银行和餐饮要正常营业,施工现场窄小,人员流量很大,施工环境较差。
2.工程技术特点及难点分析2.1工程技术特点2.1.1本工程主楼外脚手架搭设采用钢管双排脚手架,主楼部分施工完毕后,再搭设附属裙房部分脚手架。
考虑到主楼外檐的承载力,北面和南面双排脚手架的里皮固定在外墙上,外皮则在地面生根。
将整体脚手架分为三段进行卸荷加固。
所有楼梯口和主楼的通道口设置护头棚,护头棚应按照相关规定搭设。
(详见附图1、图2)2.1.2本工程施工工期较短,合理的划分施工流水段,科学组织各工序进行流水施工,满足业主的工期要求。
2.1.3北立面和西立面原为玻璃幕墙装修,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幕墙的成品保护工作极为重要。
2.2工程技术难点2.2.1根据施工工艺以及现场施工环境和安全防护措施要求,搭设双排脚手架才能保证施工需要,如此高大异型的脚手架如何卸荷,与建筑物拉牢,确保架子的稳固安全是最大的施工难题。
2.2.2该工程为旧楼外檐装修改造,我们对原有结构情况以及室外地下管线情况极为不熟悉。
因此详细了解和原掌握结构构造情况和室外管线情况,以确保架子安全是一项重要而严肃的问题。
2.2.3该工程紧邻东三环劲松桥,位于交通要道的地理位置交通流量大,人员车辆频繁往来,环境嘈杂,场地狭小对我们施工极为不利。
兆佳物业公司要求工程施工期间不得影响该楼的正常使用,酒楼、银行以及楼内上百家的小公司正常营业,施工期间确保周边环境的绝对安全。
为保证楼内业主和活动人员的安全,施工现场搭设了1200┫的护头棚,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施工理念。
3.主要施工技术3.1脚手架搭设施工工艺及主要技术要求3.1.1脚手架的搭设顺序放线→铺设垫木或槽钢→摆设扫地杆→逐根树立杆并与扫地杆扣紧→装扫地杆小横杆和扫地杆扣件→装第一步大横杆并与各立杆扣紧→安第一步小横杆→安装第二步大横杆→安装第二步小横杆→安装第三步大横杆→安装第三步小横杆→加临时斜撑,上端与第三步大横杆扣紧(安装连墙件后拆除)→铺设脚手板→绑扎护身拦和挡脚板→安装第四五大横杆→安装连墙件→接立杆→加戗→铺设脚手板→绑扎护身栏和挡脚板→立挂安全网(依此类推)当脚手架的搭设高度达到卸荷点的设计高度时,立即同步进行脚手架卸荷构造和卸荷体系加固施工,形成分布卸荷体系,待下层卸荷体系完成后方可进行上层脚手架的施工。
3.1.2 搭设方法3.1.2.1为了保证架子搭设整体美观,主体结构四周外脚手架应平齐,操作层平台上应满铺脚手板,架子下脚应拉线定点,保证外架子的位置平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