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课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古诗三首》课件


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 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
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 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 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 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 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读古诗后两句思考:作者描写 了夜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 些景物的特点来写的?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自读课文,要求: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 节奏,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认识本课生字。 3.想一想,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我会读
yuán

易错音
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 缘(yuán yán)
侧 题
庐 峰

同音易混字
峰 fēng

字义:高而尖的山头。 如:山峰。 组词:(山峰)(高峰)(登峰造极)
字义:昆虫,会飞,多有毒刺,能蜇人。 如:“蜜蜂”
组词:(蜜蜂)(蜂蜜)(蜂拥而至)
运用:在这挺拔陡峭的山峰上,自有一番风光,这里草木繁 多,花儿盛开,吸引着大大小小的蜜蜂。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读完这首诗我们知道了: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庐山, 庐山的样子各不相同,横看 成岭 ,侧看 成峰 ,远 近高低也各有千秋。要想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只有站 在 庐山之外 。
我会读


暮瑟
易错音
读下面的句子,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 . √ 瑟瑟(sè shè) 吟(yín jīn)
快来点一点吧!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读完这首诗,我们仿佛看到了 夕阳映江 、 弯月初生、露珠晶莹 的景象。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暮吟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学习《暮江吟》时,抓住“残阳”“瑟 瑟”“可怜”等词语,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 爱之情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 正确、读流利。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这首诗向我们勾画了夕阳西下的傍晚江上美 景,同时也描述了深秋夜晚月光下的江边迷人的 景色,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好迷人的景色,让我 们再一次闭上眼睛回味诗中美丽的意境。
部编版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品读释疑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 多才多艺。他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 同为豪放派词人。主要作品有《念奴娇·赤 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等。
你能说一说诗的前两句和后两 句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吗?
前两句描绘了夕阳西沉、晚霞映江 的绚丽景象,后两句描绘了弯月升、 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傍晚

残阳:铺水中 江水:瑟瑟、红


夜晚
露:似真珠 月:似弓
热爱自然 轻松愉快
《暮江吟》描写了深秋时节江边落日和 露伴新月的美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 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如何理解题目 “题西林壁”?
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题,书写,题写。 西林寺在江西省庐山脚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 游山所见
可爱。 农历已进入深秋季
节,点出了观赏江
景的季节是深秋。
珍珠。
诗人描写了夜晚的明月和露珠。
这两句描写了江边的露水、月亮。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人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 珍珠晶莹闪亮,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用珍珠来比
喻露珠就照应了“可怜”,诗人写的是初三夜的月亮,因 为初四是娥眉月,所以把月亮比作弯弓。
如何理解题目 “暮江吟”?
诗人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 诗。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读古诗前两句思考:作者描写了 傍晚的哪些景物?是怎样抓住这些景 物的特点来写的?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快落山的太阳的 形容未受到残阳 光,也指晚霞。 照射的江水所呈
现的青绿色。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 江瑟瑟半江红。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题 侧 峰庐缘
左右结构
半包围结构
学习《题西林壁》时,抓住“横” “侧”“远近高低”等字词了解诗人观察 点和观察角度的变化,体会诗中的哲理。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把古诗读 正确、读流利。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课后第2题哦!
想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秋天的黄昏,红日西沉,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 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夕阳是那样的柔和,给人以亲 切、安闲的感觉。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 皱起细小的波纹。夕阳照射到的地方,江水呈现出一片 红色;夕阳没有照射到的地方,江水呈现出青绿色。
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把“铺”换成“照”“射”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残阳” 已经接近地平线, 几乎是贴着地面 照射过来,确实像“铺”在江上,用“铺”字非常形象;这个 “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 安闲的感觉。“照”和 “射”都不及“铺”字形象、灵动。
部编版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品读释疑
白居易(772—846)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 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 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主要作品有 《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自读课文,要求: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 节奏,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认识本课生字。 3.想一想,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色?
诗人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连用 了两个比喻描写了江边夜晚迷人的 景色,诗中还用哪个词来形容?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意:一道残阳照射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出青绿色, 一半呈现出红色。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晚,滴滴清露就 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