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孔子拜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
教学主题:中华传统文化1
课时:2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通过本组教学,能够从多个侧面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和增强民族自豪感。
2.教材分析
作为本册第五组第一篇课文,该篇课文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课文按孔子决定拜师──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敬重的叙述顺序,表现了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
3.学情分析
(1)小学三年级学生年龄在9-10岁之间,部分学生已会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基本操作,可在家长帮助下对故事人物、名人名言、中华传统文化等进行的查阅搜集。
(2)学生对各种故事都很感兴趣,但往往只对故事情节感兴趣,而对故事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却感受肤浅。
(3)随着经验和知识积累的不断提高,小学三年级的孩子的认知过程开始由形象性向抽象性过渡,心理活动由随意性向不随意性和自觉性发展,注意力、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学习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但这些都需要在老师精心的引导下逐步培养,才能完成好中段向高段听说读写能力的过渡。
(4)本班学生情况
本班大部分学生思维较为活跃,肯动脑筋,识记、理解、运用能力处于中段学生正常水平。
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强,提问、答问的积极性不高,但在表扬和鼓励下能较为有效地调动。
教学目标
1.会认“兼”等7个生字,会写“闻”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网络查找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任务二: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评价任务三: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评价任务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搜集资料,积累中华古典文化的精髓。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环节一简介导入活动一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我国有一位伟大
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正音“子”)。
2、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知道孔子的老师是谁了吧?(老子)
(板书)奇怪,老子、孔子,他们的名字怎么都是子?这里的学
问可大着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展示学生网络学
习成果,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
(评价任务一)
活动二
1、简介孔子的情况。
(1)学生自由发言所收集的材料。
(2)教师归纳总结。
(课件展示)
2、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板书课题)
环节二
初读课文解决字词活动一
1、师引出生字的学习。
2、出示生字卡片,以全班读、开小火车读两种形式检查学生
预习生字的情况。
3、(课件出示词语)全班齐读。
1、学生能读准字
音,辨清字形。
2、学生通过学习
联系上下文,借
助字典、词典和
生活积累,理解
词句的意思。
(评价任务二)活动二
请同学对易读错和写错的生字作提醒:
①容易读错的字:兼、仆、纳、佩、闷、授等
②容易写错的字:尘、迎、境等
活动三
说说你对下列词语的理解:
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止境、佩服、
毫无保留等
环节三自主读文感知大意活动一
1、提出读书要求: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的
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
几遍。
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的各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自读自悟,培养
自学能力,初步
感知课文大意。
(评价任务二、
三)
活动二
交流总结:这篇课文的各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师
根据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1、引导学生归纳为小标题:
①决心拜师②前往拜师③认真求学④人们敬重
2、引导学生根据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活动三
生朗读课文(个人读喜欢的段落、小组或男女生轮读、齐读)
环节四作业练习巩固基础课堂作业:(可课前发题单,课堂检查修改)
1、辨字组词:
闻()尘()仆()境()丘()
闷()尖()扑()镜()止()
2、补充词语:
远近()名风餐()宿()()兼程风尘()()
()无保留学无止()()()渊博
3、多音字组词:
mèn() chà() jiào()
闷差 chā()教
mēn() chāi() jiāo()
1、对字词的掌握
情况。
2、通过查阅收集
获取知识的能力
和分析、解决问
题的能力。
(评价任务一、
二)
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抄写本课新词。
3、熟读课文。
4、练习册上的基础知识题。
5、收集孔子的名言。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
环节一复习回顾活动一
1、齐读词语,听写词语。
(前后桌交换检查、改正)
2、读文中的四字词语。
1、对字词的掌握
情况。
2、课文内容的整
体感知情况。
3、了解文章写作
的方法。
(评价任务二、
三)
活动二
1、说说各自然段的大意或小标题。
2、连接小标题成课文主要内容。
3、师小结:课文就是这样按照事情发展顺序(事情起因、
事情经过、事情结果)把孔子拜师这个故事讲得清清楚楚的。
今
天,我们就要再次走进这个故事,进一步去认识孔子和老子这两
位大思想家。
环节二品读词句认识孔子激发崇敬活动一
从孔子拜师原因中感受孔子的品质:
1、朗读读第1自然段,了解
“远近闻名……,还觉得不够渊博,决定……”
2、孔子自己觉得知识不够渊博,那你觉得呢?
3、学问很渊博,还要去拜师,如果你就是当时孔子的学生,
听说你的老师还要去拜师,你会怎么想?
4、齐读1自然段,感受孔子的好学。
1、能用查字典、
联系生活或结合
上下文等方法理
解词句意思。
2、通过具体语句
感悟人物品质特
点的能力。
(评价任务二、
三)
活动二
1、拜师求学时,孔子又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呢?默读课
文2、3自然段,用“──”勾出相关的句子。
2、反复读读所勾画的句子,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与前后同
学交流讨论讨论。
活动三
1、描写孔子拜师途中的哪几个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读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课件出示)“曲阜和洛阳相距……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重点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①读读这两个词,联系上下文,你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吗?
②看着这两个词语,展开你丰富的想象,说一说,烈日炎炎
的白天,孔子在赶路;月明星稀的夜晚,孔子在赶路;在几个月
的时间里,上千里的路途中,孔子还在赶路。
这是怎样的画面啊?
孔子会遇到哪些困难?(千里迢迢、万水千山、风尘仆仆、跋山
涉水、翻山越岭、不分昼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