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 文艺的内容和形式

第四章 文艺的内容和形式



02
第二节 文艺作品的形式
文艺作品的形式是指作品的内部结构与 外部表现形式,因此,任何轻视形式的 观点都是错误的。 文艺形式一般包括艺术语、结构、表现 手法和体裁。
一、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的方式和手段不同于口头语言和文 字语言。艺术语言是构成文艺作品的基本单 位,是艺术的细胞,是创造艺术品的最重要 的工具和手段。不同的艺术其语言材料有所 不同。所以艺术语言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 的是表现遗书内容、塑造艺术形象的最基本 的手段和方式。 不管哪类艺术语言都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但 是由于它们构成的材料、因素的差别,又形 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从审美特征来看,各 种艺术语言都有其长处和短处,它们彼此之 间是无法取代的。

世上任何事物都有内容和形式,内容和形式 是一对对立统一体,只是不同事物中它们的 组合方式、所占比重不同而已。

内容和形式是有机统一的两个方面,不过, 在不同艺术中,它们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内容和形式很难分开,当代学者把艺术品纵 向分为:语义层、形象层和意蕴层;西方现 代文论把内容和形式统一为一体,更偏重形 式美。
结构的要求
1. 总体而言,结构应当适应于表现主题的需要。结构应当为 内容服务,而主题是内容的核心,形式的一切因素都应当 围绕主题的需要而确立。 2. 结构除了服从于表现内容的需要外,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 值,结构新颖、严谨、巧妙往往能够突出艺术的形式美感。 3. 一般说,叙事性作品中的情节能否引人入胜,常常取决于 结构的巧妙。 4. 结构的新颖在造型艺术中最为重要,因为造型艺术的结构 往往显现在外,一目了然。
文学语言的特性

形象性、精炼性、音乐性,还具有鲜明的情感性。 这种情感性有悖理性,所以对于文学语言不能用科 学观念进行理型判断,必须用人的情感体验去进行 审美观照。 还有一个突出特点:间接性。只能作用于人的想象。 所以文学语言受到接收对象限制,同时又给人留下 余地。 还可以描绘动态的事物发展进程,刻画人物性格成 长的历史,不受时空约束、物质条件局限,具有极 大的自由性、灵活度。 当然,不同艺术的艺术语言,各有其长处和局限, 因此艺术发展的趋势,正在走向彼此融合、渗透的 综合化。
入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必然
பைடு நூலகம்规律。
题材选择对文艺创作的至关重要作用

题材决定了艺术作品的内容,也规范了其思 想意义和审美价值。 题材虽不等同于主题思想,但对主题有制约 性。 一般而言,重大题材可以表现出巨大的思想 意义,题材有大小之分。 所谓“重大题材”,是指那些能够直接反映时代 精神、国计民生、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课题。 如爱国主义、改革开放等。 所谓“主旋律”就是指重大题材中的热门话题。


情节在不同艺术中,表现的程度和形式各有 不同。

情节在有些艺术中,不一定完整出现,往往 只是某些局部性的片段或细节,即所谓“情节 性因素 ” ,与 “ 孕育性的顷刻 ” 作用相似:主要 是引发人的想象和联想,让审美主体自己去 补充和发挥。
在抒情性作品中,一般没有情节,但并不排 斥某些情节性因素的出现。


(一)题材
广义:指文艺作品描写的对象和内容的分类。

狭义:指作家、艺术家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出 来并经过集中、提炼、加工,写进文艺作品 中用以构成艺术形象、表现主题思想的具体 生活材料。
文艺创作三部曲:素材---题材---主题
是指艺术家从生活中

素材和题材的不同点:
搜集积累的各种原始的生活
材料。是文艺创作的基础。
多主题情况比较常见)

主题是一部艺术作品的灵魂,决定了作品的思想价值和社 会意义。对于文艺创作来说,在搜集素材、选择题材之后 最关键的一步使是提炼主题,即尽可能地在现有题材范围 内,通过艺术形象,挖掘出深刻巨大的思想意义。同一题 材在不同艺术家的创作中,所表现出的主题常会有很大的
差别。

提炼主题,是对艺术家思想、人格、理想、趣味、艺术功 底的综合考察,只有伟大的艺术家才可能见微知著、高瞻 远瞩,使主题深化

(1)题材是经过艺术家的筛 选、提炼和艺术加工,不同
特点:素材带有原始性、零
于客观原始状态的生活素材。
(2)题材在选择、提炼过程 中,已经过艺术家的理性思 考,去粗取精,由表及里剔 去了表面性、偶然性,能深
碎性、表面性。
是根据艺术家的创作 意图和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从素材中选择出来的相关部 分。



巴尔扎克 像
(二)布局
布局对于艺术作品各 个部分的通盘考虑, 既有全局性的整体安 排,也有局部性的具 体构想。
布局还包括局部的、 细节的安置,并且巧 妙的安置应当具有某 种不可更改性。

布局在造型艺术中尤
为重要。
齐白石的画虾
苏州园林的建筑
(3)衔接

是指部分和部分之 间的有序连接,巧 妙安排。 衔接的重要性在戏 剧、电影中表现最 为突出。



二、结构

结构是指文艺作品的内部结构和组织形式,它使作品构成 有机统一的艺术整体。

结构是创作构思的基础,它的作用很想建筑的图纸,设计
师在建筑成型之前心中就要有一个完整的方案,文艺家创
造之先在心中也要有作品的雏形。 结构
剪裁
布局
衔接
(1)剪裁
涵义
对艺术家的要求
是指对于素材的选取 剪裁要求艺术家必须 和详略的安排。即根 果断地删削一切次要 据作品表现主题的需 的、繁琐的细节,而 要,选择与主题密切 抓住最富有特征性的 相关的部分,并由此 部分予以强化,尤其 决定它的详略的多寡。 以一些篇幅较小、艺 术集中的艺术作品。 如《木兰辞》




(二)情节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人物活动的有机连接和组合, 是生活矛盾斗争的发展演变过程,也是人物性格成长 的历史。
情节是一个动态化过程,它是由许多互相有机连接的 人物的行为和事件所组成。情节一般由四部分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如《雷 雨》


在不少文艺作品中,情节又是主要人物性格成长的历 史;在有些文艺作品中,人物性格比较定型,这时情 节起着呈示人物性格多方面、多层次的立体化作用。 性格丰满的典型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情节。

二、主题与意蕴

回答了“表现了什么”,即题材和情节所体现出 来的思想意义。


(一)主题
主题是文艺作品的中心思想、核心和灵魂、 集中体现。 注意:主题不等于艺术家的主观意图或创作 思想。主题是通过题材体现在整个作品形象 中的思想内涵,它可能与作者主观思想一致, 也可能有所出入,甚至完全不同。即“形象大 于思想”、“诗无达诂”。
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 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 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 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 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 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 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本章则先按传统来再按西方的来讲述。


01
第一节 文艺作品的内容

文艺作品的内容离不开两大方面:
(1)客观生活的感性反映 (2)主观的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理想、审美趣味等的渗 入,是主客体两方面的有机统一。

文艺内容的客体与主体,在不同的艺术品中侧重点不同;
文艺内容的侧重面同艺术的种类也有关系。
意蕴在文艺作品中的理解

意蕴的表现在不同的艺术作品中其深浅和隐显的程度有很 大差别,有的包含在形象之中,只需细细品味便可逐渐领
悟。

有时常常隐藏在艺术形象的背后,通过一些象征、暗示、 隐喻、联想、变形等曲折含蓄的手法来表现,这类意蕴大 多具有某种不确定性、多义性、朦胧性,需联系作品产生 的历史环境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方能领悟。这类作品在现代

客观的社会生活和主观的思想情感紧密结合,艺术家在 反映社会生活时,一定会渗入自己的情感倾向,流露爱 憎态度。

艺术作品中不存在单纯摹仿现实或单纯表现心灵活动的 极端作品,只是二者所占比重不同,表现的隐显程度不 同。
一、题材与情节

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是文艺作品最基本的内 容,题材为一切艺术品所必有,情节主要是 叙事性作品所专有。
关于主题的理解方面的误区:

主题的真正形成,必须是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是在形象 的塑造中,逐渐明朗化、确定化。

所谓“主题先行论”,即在创作之前先把主题确定下来,再
去填补生活素材,这种方法很容易流入图解生活的公式化、
概念化的创作陷阱中。

“永恒主题”指它们可以超越时代、民族的界限,永世长存。 这种说法并不科学,因为主题带有阶级性和时代性,不可 能存在永恒不变的某一主题,所谓“永恒主题说”是把题材


中国古典艺术中讲究 疏密相间、长短有变、 方圆互用、虚实相生、 似断若续等,这些都 是衔接的艺术。
所谓“词断意属,似断 实连”、“此时无声胜 有声”


在不同的艺术中,结构的重心和方式也有所不同。
结构同情节实有根本区别的,情节属于内容,结构是所
有艺术作品都必须具备的,情节只有在叙事性作品中才 出现。

意蕴和主题的关系
密切关系,主题基本上可以概括意蕴的主体。 但意蕴不同于主题: (1)主题比较明朗集中,依靠理性分析比较容 易判断,而意蕴比较隐秘分散,除了理性思考 外,还需凭借悟性来回味体验,所谓“此中有真 意,欲辨已忘言” (2)主题同整体形象和情节等直接相关,而意 蕴既可溶解在总体作品中。 (3)意蕴同主题不一定平衡,意蕴的内涵往往 比主题丰富深刻的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