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指导:景物描写

作文指导:景物描写

作文指导:景物描写一、专题解析: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自然。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高山大川,秀林幽谷,四秀美景,各有风姿,令人心醉神怡。

掌握一定的技巧,会让你妙笔生花,绘出自然美景。

二、知识结构图三、写作指导、实例引领一)知识点解读(一)理清顺序绘美景①按空间顺序来写空间顺序包括:由远到近、由里到外、由高到低、由上到下等。

如《济南的冬天》重点写了山景和水色,山景和水色都是按空间顺序写的:写山景是按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写水色是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天上。

片断一: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项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选自老舍《济南的冬天》)解析一:此段文字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围绕“妙”字,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突出了小山的娇美秀气;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空间顺序,层层铺写,把各部分的色、态、光一一展现出来。

②按时间顺序来写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着笔,随着时间的变化,所写景物也随着发生变化。

比如,写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写早、中、晚各个时段的景物等,只要是景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都可以按时间顺序来写。

如刘湛秋的《雨的四季》中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为我们描述了四季雨的不同画面,突出了春雨柔情而生机,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思,冬雨自然而平静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和对人生的追求。

③按观察顺序来写首先,可以在一个固定的观察点观察不同的景物。

其次,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某一种景物。

例如观察瀑布,可以远观,可以近看;可以仰视,可以俯视。

观察点或者角度变了,笔下的景物自然会呈现不同的情状。

第三,移动换景,即边走边看,人的脚步在移动,看到的景物也在变化。

这是游记散文常用的写法。

如朱自清的《春》中的“春雨图”,先是全景描摹雨的细密如织;进而站在一个较高的观察点眺望,看屋顶的薄烟、发亮的树叶;继而俯视,写青得逼人眼的小草。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傍晚,雨中的乡村静穆而安详,作者先写远景,稀疏的房屋错错落落;再写人们的活动,或者散步,或者劳作。

作者的观察点不断变化,移步换景,展示的画面层次分明,疏密有致。

④按逻辑顺序来写。

就是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来写。

比如,由浅到深、由个别到一般、由总到分、由整体到局部等。

如《春》一文从整体上看是按“总—分—总”的顺序来写的,重点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人。

(二)抓住特征展风姿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时间不同,景物的特征也不同。

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得好:“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如:春天,“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夏天,“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城”;秋天,“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廓了”;冬天,“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同样的草木在不同季节展现出迥异的风姿。

片断二:夏日的中午,万里碧空上飘着朵朵白云。

这些白云,有的几片连在一起,像海洋里翻滚着银色的浪花,像层峦叠嶂的远山,有时在一片银灰色的大云层上,又飘浮着一朵朵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云朵儿,就像岛屿礁石上怒放的海石花。

解析二:这个片断作者是抓住了白云的形状、大小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片断三: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解析三:这个片断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色彩绚丽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从而反映了火烧云的美。

(三)巧用修辞咏神韵描写景物不仅要观察细致,还要用语准确,生动、注意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朱自清《春》中,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描画出繁花似锦、竞相开放的图景;写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春雨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写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春风和煦、温柔的特点。

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读来满口余香,令人过目不忘。

(四)调动感官呈精彩赏景,并不是只需要视觉,还要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

因此,描绘景物,仅仅调动一种感官是不够的。

只有突破视觉印象的单一描写,综合调动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多种印象,才能立体地反映景物特征。

如果只习惯从视觉的角度去描摹景物,其结果往往犹如一幅寂静的、没有生机的平面画作;如果我们能多角度、多侧面地去描摹景物,那么我们的文章就会生动得多。

如朱自清在《春》一文中,从视觉的角度写花“红得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从嗅觉的角度写“花里带着甜味儿”,“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听觉的角度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春天啊!片断四:乡村的夏夜,多么美好!那满天的星星,眨巴着亮晶晶的小眼睛,似乎也在静静地聆听着,聆听着老人们的故事、妇女们的新闻。

那皎洁的月光,撒向田野、村庄,伴着孩子们的嬉戏,伴着年轻人的歌舞。

那阵阵的晚风,送来了田野上稻谷的芳香,又送走了人们爽朗的笑声..(《乡村的夏夜》)解析四:片段抓住了乡村夏夜的特点,通过想象、联想,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调用视觉、听觉等感官,多角度地写出了乡村夏夜的幽静与美好,突出了人们的欢乐与幸福的生活。

(五)动静结合显生机静态描写,指对人物、景物作静止状态下的描摹状写。

动态描写,着力描绘出人物、景物的各种变化形态。

在写作过程中,要动静结合,让景物有灵气,有神韵,呈现景物丰富多彩,气象万千的情状,增添文章摇曳多姿的艺术魅力。

如《社戏》中的一段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静态的“连山”,在比喻、拟人的修辞中“踊跃”“跑去”,动静结合构成一幅栩栩如生、充满水乡特色的美景,情景交融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衬托出船行速度之快与“我”的急切心情。

片断五:好大的一片油菜花儿。

娇黄的花朵,缀满枝头,在春阳的照耀下,金灿灿,黄澄澄,流光溢彩。

一朵朵,一簇簇,挤在一块儿,嬉闹着,春潮般地涌动着,显示着大地的盎然生机;浓郁的花香,弥漫田间。

成群的蝶儿,翩翩起舞,上下翻飞;成群的蜜蜂儿,“嗡嗡”地闹着,奏响了一支新生活的交响曲。

置身于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真像到了富丽堂皇的国度,真是美的享受,令人陶然而醉!解析五:“一朵朵,一簇簇,挤在一块儿,嬉闹着,春潮般地涌动着,显示着大地的盎然生机”,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展示油菜花的动态美;“成群的蝶儿,翩翩起舞,上下翻飞;成群的蜜蜂儿,‘嗡嗡’地闹着,奏响了一支新生活的交响曲”,借助蝴蝶、蜜蜂的动态行为从侧面展示油菜花的动态美。

文段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相结合,形象地展示出油菜花的生机与活动,富有情趣。

(六)联想、想象增意境一篇好的文章不能写得太实,有时运用一下联想和想象,对前面所营造出来的意境进行适当地拓展,能使文章虚实结合,达到一种更空灵的境界。

例如,《春》中描绘春花时写道:“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仿佛”一词由实到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七)情景交融添活力“一切景语皆情语”,“一花一木总关情”。

景物描写,往往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感情。

同样是花,欣喜的杜甫看到的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美景;国破家散、颠沛流离的杜甫眼中只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悲伤!可见,景与情是不可分割的。

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而意溢于海。

”所以景物不能孤立存在,应该做到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才能让读者产生感情共鸣。

片断六:我的两耳灌满了大潮的喧响,一时难以分辨她的层次和色彩。

多少面鼙鼓在擂动?多少面旌旗在翻卷?多少人组成的巨型乐队在演奏?潮声里有小号的豪爽,圆号的含蓄;有双簧管的言情,长笛的机灵;小提琴的歌唱,大提琴的感叹。

……哦哦,这不是小提琴E弦上美妙的颤指和竖琴弦上琶音的舞蹈吗?女性柔情的哼唱和男性昂扬的号子结合得这么好,靓丽青春的摇滚和苍劲古朴的叙述叠合得这么妙,这才是世间最佳的混声合唱呢?有低吟,有长啸,有咏叹,有宣叙,内容有爆炸性新闻,有连续小说,有屈原天问,有李白遨月,有虹桥赠珠,有敦煌飞天,有导弹之父倒计时记数,还有强大的合成军在天地之间联合演习……(选自韩静雯《听潮》)解析六:大潮也是一种自然景物,但要实实在在地描绘出它,确实不易。

作者借助丰富的联想,将大潮的声音具体化、形象化,通过联想各种高、低、强、弱、长、短等不同的具体物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方法,将潮声描写得惟妙惟肖,异常逼真。

同时,在这些描写中,作者丰富、细腻、激昂、赞叹的情感也荡漾在这激动人心的大潮声中。

(二)例文美丽的人工湖人工湖位于密云县城西郊,在西大桥之下。

无论是在鸟语花香的春天、烈日炎炎的夏日,还是在天高气爽的秋季、北风凛冽的严冬,它的湖水,它的河床……都是那么美丽,那么可爱。

春天,人工湖两岸的柳树妹妹的长发被春姑娘梳洗干净后,冒出一片片黄色的小芽。

春姑娘抚摸着它们,像是在抚摸一群刚出世的小宝宝。

柳丝随风摆动,婀娜多姿,与天上那棉絮般的白云一齐倒映在水中。

在人工湖两岸,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

瞧!在那些小草中间,一颗颗各种形状的鹅卵石探着小脑袋,像是在欣赏人工湖的美景。

一只只从南方飞回来的小燕子掠过湖面,用羽翼轻轻地点一下平静的湖水,湖水便泛起圈圈涟漪。

(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芽的可爱,也写出了春姑娘的可爱美丽,给人美的享受。

)夏天,柳树妹妹把长发垂到湖水中,像是在驱逐烈日对它的炙烤。

湖面上微波荡漾。

在湖底的水草中,一条条顽皮的小鱼追逐嬉闹,不停地摆着尾巴,有的还吐着小泡泡。

这时,人们有的拿着鱼钩,放下鱼线,静静地等着鱼儿上钩。

有的人钓到一条鱼,便高兴地叫道:“嘿,今天的运气真不错!”(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树优美的姿态。

)秋天,人工湖两岸的树木的叶子变黄了,轻轻地飘到湖面。

它们像一只只船队,随着流水向前远航。

这时的湖水清澈见底。

小孩们光着脚在水中玩耍,扑打着湖水。

晚上,人们三三两两来到湖边散步,给人工湖带来了生机。

冬天,白雪覆盖着人工湖,湖面结了厚厚一层冰。

白色的石桥,白色的柳树,白色的湖面……到处是白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