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

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

2、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是否形成文件,并得到保持?
1.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在质量管理手册中已进行识别,在管理体系中已识别相关方因素。
2.建立了管理文件、程序文件和支持性文件、并形成了质量记录清单,经过近3个月的运行是适宜和可行的。
符合
Q:5.1
G:4.3
Q:最高管理者是否能证实对质量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包括:
符合
Q:7.1.5
G:11.5
Q:1、公司是否具备测量设备?测量设备是否经检定或校准?
2、监视和测量是否有计划?记录是否保存?
提供计量器具台帐及检定记录,提供了相关检验记录,
符合
Q:8.1
G:10.1、10.2
Q:1、在在确定产品和服务要求时,公司是否考虑如下因素: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组织战略要求、利益相关方的相关要求?
2.公司已识别影响公司发展的内外部相关方,并定期评价。
3.公司建立了评审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内审及评审,分析了内外部的带来的各类风险
符合
Q:4.2
G:3.3
Q:公司是否收集相关方需求及期望(上级及主要供方及客户) 包括:
?顾客对事物的要求,如符合性,价格,安全性
?已与顾客或外部供应商达成的合同
?行业规范及标准
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
受审核部门
管理层
审核员
B
审核日期
涉及
条款
检查内容和方法
检查结果
备注
Q:4.1
G:3
公司是否有企业简介,并能充分反应公司内部情况,如:背景、经营范围、财务表现、规模及设施、人力资源能力、技术优势、知识等(内部因素)及涉及法律法规和专利技术、市场占有率、主要合作伙伴及同行的影响、物理边界、信息渠道(外部因素)?
2、是否按要求对产品或服务及产品或服务的组成部分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已实施适用的防护?
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实施计划中编制防护措施,必要时制定专门的防护方案,对现场搬运、贮存、防护和交付进行管理。在施工的各个阶段,施工队要确保采购设备、工程设备搬运时防止损坏、丢失或变质,对各分项工程完工后要立即做好保护措施
最高管理者亲自签发公司质量体系文件,并通过目标分解到各部门来确保目标朝着方针前进,为实现目标配备有效的知识、设备、环境资源,并通过公司内审进项全方位的检查以利于目标的实现。
符合
Q:5.1.2
G:7.1
Q:最高管理者是否能通过确保以下方面,证实其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a)确定、理解并持续地满足顾客要求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2、对放行人员授权是否有文件化信息来确定? 3、 施工及生产工作中是否进行了规定的自检、互检、交接检?对关键过程对其实施的监视和测量或检验能够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施工日志能否反映过程检验内容?符合验收准则的证据是否形成记录?是否表明经授权负责产品放行的责任者?
4、在产品已满足了各项要求后,方可放行产品和交付,在竣工验收前是否进行内部验收?
E/S:组织有哪些运行控制?根据运行的性质、识别出风险和机遇、重要环境因素及确定的合规义务有哪些运行控制要求?有无明确运行准则?对变更的控制?异常情况的评审?产品设计开发的输出的有关信息中是否包括生产周期每一阶段的环境要求?采购过程的控制?对外部供方的控制的类型与程度?运输、交付、使用、最终处置等?现场验证控制是否有效:噪声控制、化学品控制、废弃物控制、污水控制、废气控制、能源资源控制、职业病防治管理等?
2、当有可追溯性要求时,是否控制和记录了产品惟一性标识?
3、针对产品监视和测量要求,是否有规定并进行识别产品状态的标识?
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对标示和可追溯性进行了规定。
现场检查材料和半成品的标识状况,标识混乱,摆放无序。
符合
Q:8.5.4
1、是否针对产品或服务在组织内或到交付预定地点期间对产品符合性提供防护要求和措施?
提供了项目施工机具验收记录
符合
7.1.4
Q:1、公司是否提供适当的工作环境?
2、公司是否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
3、公司是否合理安排工作,预防人员筋疲力尽?
公司的管理体系运行无特别要求,按正常的环境提供生产和服务就行。
公司不存在人员的歧视情况,较为和谐稳定,未有冲突,工作状态适宜;员工工作心情较为放松,相互之间能够理解和沟通;提供了研发和服务所需的办公房间,通透,光线适宜,照明条件符合,噪声不大,防护条件满足,基本适宜。
2、在考虑质量方针时是否考虑如下内容: -基于组织使命,愿景,指导原则及核心价值观建立的战略方向
-组织成功所需的改进程度及类型
-期望或渴望达到的顾客满意度
-相关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及期望
-达成预计结果所需资源
-利益相关方的潜在贡献
基于公司的愿景和使命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制定出“创优质 重环境 保安全 守法规 严管理 求发展”的企业方针。
策划了产品的管理目标、指标以及标准、法律法规、施工合同中规定的管理要求;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和子过程、程序和作业文件以及资源的需求;
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相应的评定准则和检验规程;产品实现子过程所需的记录和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检验记录。提供了设备台帐、作业指导书、检验规范以及记录清单等资料。内容符合要求。
b)确定和应对能够影响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以及增强顾客满意能力的风险和机遇;
c)始终致力于增强顾客满意。
1、对满足公司质量体系运行进行合规性评价。
2、对公司承接的工程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3、对工程质量实行工程质量检验制度。
通过以上确保实现以顾客为焦点。
符合
Q:5.2.1
G:3.2
Q:1、最高管理者是否制定、实施和保持质量方针?
?和社区团体或非政府组织的协议
?法规法案
?备忘录
?许可,执照或其他授权形式
?监管机构发布的制度
?条约,公约及草案
?和公共机构及顾客的协议
?组织要求
?自愿原则或行为规范
?自愿标示或环境承诺
?组织契约合同的承担义务
与Q有关的相关方是谁?
这些相关方的有关需求和期望有哪些?
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是合规义务?是否具备相关的知识严格执行?
-确保体系的方针、目标;并与组织环境和战略方向相一致;
-体系要求融入组织业务过程;
-促进使用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确保体系所需资源的可用性; -沟通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确保体系实现预期效果;
-促进、指导和支持人员为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
-推动改进;
-支持其他相关管理者在其职责范围内发挥领导作用。
5、是否实行当产品未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满完成之前放行时,除非得到有关授予权人员的批准及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否则在所有策划安排均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得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是否实施了分阶段及竣工验收?
6、对产品放行是否做出规定并实施?
7、交付和交付后的服务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并实施?
2) 生产及施工现场是否得到相应表明产品特性的信息以确保达到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
3) 生产、施工和服务是否得到必要的作业方案等?是否得到技术、安全交底?防范人为错误?是否按要求进行了实施?
4) 施工/生产/服务设备机具/设施是否满足生产/服务运行的要求?是否鉴定通过?是否进行了维护和保养?
5) 监视和测量设备是否齐备并满足要求?是否鉴定通过?
2、是否建立过程控制,产品和服务验收的准则,公司是否考虑:风险和机会、质量目标、产品和服务要求? 3、根据产品和服务提供过程的性质和复杂度,公司是否确定所需的资源以及现有资源是否充足?
4、公司是否制定有效措施,用于控制:确认满足了准则、交付了预期的输出、识别了需要改进的区域? 5、公司是否形成并保持、保留准则及支持准则的运行的成文信息?
质量方针在公司质量管理手册中形成了文件;并对各利益相关方进行了告知。
符合
Q:5.3
G:4.3
Q:公司内各职位职责是否明确?权限分派、沟通和理解是否适宜?各职责间关系是否明确?
建立了部门岗位职责、分工明确合理,职责无重叠,任命了管理者代表和安全事务代表,并通过员工会议让员工知晓。
Q:7.1
Q:1、公司是否有对为满足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人力资源、材料、能力、信息、设施等进行评估?
2 交底记录
3 上岗培训记录和岗位资格证明
4 施工机具和检验、测量及试验设备的管理记录
5 图纸的接收和发放、设计变更的有关记录
6 监督检查和整改、复查记录
7 质量管理相关文件
8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策划结果中规定的其他记录。
符合
Q:8.5.2
G:8.4、10.2
10.5
1、在适当时是否在生产和服务运行的全过程规定了适宜的方法对产品进行标识,并实施?
对体系运行中的其他过程也需求了改进,适宜,符合要求。
符合
内部审核检查记录表
受审核部门
工程部
审核员
B
审核日期
涉及
条款
检查内容和方法
检查结果
备注
Q:7.1.3
G:6.1、6.2、6.3
Q:1、组织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策划和为实现产品/服务过程策划中是否确定和提供并维护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基础设施?
建立质量管理监督检查和考核机制,并能够确保质量管理制度有效执行。
建立并实施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策划、施工设计、施工准备、施工质量和服务予以控制。抽查施工组织设计,内容符合要求并且报监理审批。
符合
8.5.1
G:10.2、10.4、10.5、11.2
Q:1) 组织是否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施工和服务提供。
2、基础设施包括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设施、过程设备(硬件和软件)等是否进行了适当的维护?并能保持实现产品的符合性?
3、支持性服务如运输或通讯等是否能确定和提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