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6TLQ中间件安装及配置解析

实验6TLQ中间件安装及配置解析

1.了解中间件概念、中间件类型、中间特点;2.了解TongLink/Q 中间件功能及特点、基本原理。

1.掌握TongLink/Q 的安装及配置;2.掌握中间件配置中队列、通道、节点等一些基本概念; 3.掌握TongLink/Q 中间件通信原理。

TongLink/Q 中间件安装及配置无 知识准备 6.1 实验目的 6.26.3.1 硬件、软件准备1、安装好RehHat LinuxAS5系统的PC 机一台(RedHat LinuxAS5也可运行在虚拟机上)。

2、Linux 版本TongLink/Q 中间件软件一套。

3、文件上传ftp 工具。

6.3.2 数据准备无。

直接在Linux 操作系统上进行操作或者Linux 操作系统安装在VMware 虚拟机上,所以只需要将虚拟机与PC 机相连。

6.5.1上传文件到服务器在本机利用ftp 工具将TongLink/Q 的安装tar 包(TLQ63.tar )传到/opt/xunfang/目录(以bin 方式上传)。

6.5.2执行解压安装执行命令cd /opt/xunfangtar –xvf TLQ63.tar #解压完成即安装完毕6.5.3 配置环境变量vi /etc/profile将以下添加到配置文件中export TLQHOMEDIR=/opt/xunfang/TLQ63 export TLQCONFDIR=/opt/xunfang/TLQ63/etc export TLQLOGDIR=/opt/xunfang/TLQ63/log export TLQFILESDIR=/opt/xunfang/TLQ63/filesexport TLQSNDFILESDIR=/opt/xunfang/TLQ63/sndfiles export TLQRCVFILESDIR=/opt/xunfang/TLQ63/rcvfiles export TLQMSGDIR=/opt/xunfang/TLQ63/msg export LD_LIBRARY_PATH=$TLQHOMEDIR/lib CLASSPATH 中增加:$TLQHOMEDIR/java/lib/tlqadapter.jar:$TLQHOMEDIR/java/lib/TlqMng.jar:$TLQH训练内容6.3 实验设备及实验网络拓扑6.4 实验步骤6.5OMEDIR/java/lib/tlqConf.jarPATH中增加::$TLQHOMEDIR/bin: $TLQHOMEDIR/java/bin:配置完成后,执行source /etc/profile,使配置生效。

6.5.4 覆盖配置文件将TlqLicense覆盖到/opt/xunfang/TLQ63/etc目录下。

6.5.5 TongLINK/Q系统目录结构文件目录名对应的环境变量描述信息TLQ63 TLQHOMEDIR TLQ6.2的系统安装路径Bin PATH 可执行程序的存放目录Lib 开发接口函数Incl 开发接口头文件java 可执行程序和类库的存放目录samples 示例程序Etc TLQCONFDIR 存放配置文件、启动描述文件的目录msg TLQMSGDIR 系统启动后存放系统中队列的映射文件files TLQFILESDIR 消息传输过程中,消息中的文件的存放目录sndfiles TLQSNDFILESDIR 消息传输过程中,发送消息文件的存放目录rcvfiles TLQRCVFILESDIR 消息传输过程中,接收消息文件的存放目录Log TLQLOGDIR 存放日志文件的目录使用说明:前六个文件目录名为开发、运行使用,必须放在指定的目录下;后六个文件目录名为节点使用,可以放在其他目录下,但要与环境变量一致。

另外,java文件目录下有两个子目录:bin 和lib 。

bin文件目录下主要存放一些.bat文件和.config文件;lib文件目录下主要存放.jar文件:tlclient.jar、tlqadapter.jar和TlqMng.jar。

tlqadapter.jar:为JNI方式的Java 接口类。

tlclient.jar:为JMS方式的Java 接口类。

TlqMng.jar:界面配置包。

TLQ 根目录下MSG目录文件一般不要删除,或删除要小心,因为可能存在传输不完整或接收不完整的消息。

TongLINK/Q系统重新启动时要对文件中的消息进行恢复。

而且,启动时,重新创建这些队列在硬盘上的对应文件也需要时间。

6.5.6 windows安装TLQ6.3程序1、执行“Install_TLQ6.3.13.11_W.exe”安装程序2、连续点击“Next”按钮,后面的设置采用默认即可3、点击“Install”按钮,执行安装,出现如下界面表示安装完成4、将TlqLicense拷贝到C:\Program Files\Tongtech\TLQ63\etc目录下。

6.5.7 windows下连接linux服务器进行配置IP地址为连接到安装TLQ的linux服务器地址,端口固定为10242。

6.5.8 核心配置选择“静态配置” “核心配置”(或使用功能键),即可进行系统的各项参数配置。

出现“本地核心静态配置”界面如下:下面几小节将进行详细介绍各项参数的配置。

系统参数配置本地核心静态配置的界面如下图所示:基本配置参数说明:程序记录数:系统允许注册的最多的程序记录数,默认值为:20。

进程记录数:系统允许同时最多的应用进程数,默认值为:100。

客户端连接数限制:系统允许同时最多的客户端连接数,默认值为:500。

发送队列数:系统允许的最多发送队列数,默认值为:100。

接收队列数:系统允许的最多接收队列数,默认值为:100。

QIN管道记录数:消息队列QIN的最大消息数限制,默认值为:1000。

QOUT管道记录数:消息队列QOUT的最大消息数限制,默认值为:1000。

QAUX管道记录数:消息队列QAUX的最大消息数限制,默认值为:1000。

发送缓冲区记录数:发送数据缓冲区的最大记录数限制,一条记录存放1k数据,默认值为:1000。

接收缓冲区记录数:接收数据缓冲区的最大记录数限制,一条记录存放1k数据,默认值为:1000。

TLQ预留端口号:从预留端口号开始之后的10个端口号为TLQ专用。

+0为本地节点端口号+1为tlqCliBroker客户端代理的端口号;+2为tlqSupervise监控代理的端口号。

系统中用到的端口号必须在5000-65535之间。

日志级别:TongLINK.sys日志记录的详细程度。

共三个级别:0级、1级、2级。

0级不记任何东西;1级只记网络信息;2级包括消息信息。

在本地核心静态配置的界面中,单击“高级配置”按钮,弹出系统高级配置界面如下:高级配置参数说明:路由记录数:系统允许的最多转发记录数,默认值为:50。

上级节点数:系统允许的最多上级节点个数,默认值为:50。

下级节点数:系统允许的最多下级节点个数,默认值为:50。

网络节点数:网络节点数限制,默认值为:200。

网络发送队列数:网络发送队列数限制,默认值为:100。

接收保留历史消息数:接收保留历史消息数限制,默认值为:100。

数据包转文件限制:数据包转文件发送大小限制,单位为K bytes。

默认为:-1。

如果MaxPktSize>0,发送类型为大数据包,且发送数据长度超过定义值,则大数据包自动转换到临时文件中。

如果MaxPktSize <= 0,则数据包永远不会转为文件发送。

如果数据包在加密压缩后的长度仍然大于MaxPktSize*1024的值,就转为文件发送。

调试日志级别:共五个级别:1级、2级、3级、4级和5级。

默认为:4级。

(用户不需要关心)调试日志模式:0xFFFFFFFF表示所有模块的调试日志全部打开。

0:表示不输出调试日志。

每个功能模块的调试日志与程序逻辑密切相关,不建议支持人员掌握。

默认值为:03000fff。

(用户不需要关心)连续处理QIN记录数:一次连续处理QIN队列记录数的限制,-1为无限制。

核心检测周期:核心监控进程的检测周期。

默认值为3,建议不要修改,如需修改,其值要远小于系统中配置的所有时间。

集群消息核对过程使用缓存数:集群消息核对过程使用缓存的最大数。

默认值:200。

集群消息核对具体节点使用缓存数:集群消息核对具体节点使用缓存的最大数。

默认值:2000。

集群消息核对超时时间:集群消息核对的超时时间。

默认值:10。

6.5.9 本地节点参数配置本地节点核心静态配置界面如下图所示:配置参数说明:本地节点名:本地节点的名称,必须定义。

不能与其已有的上级节点名、下级节点名、路由目的节点名相同。

别名:本地节点别名。

口令:本地节点口令。

可以为空,也可以修改口令。

单击“修改”按钮,弹出“修改口令”界面如下:若想修改口令,在上面的对话框中分别输入“旧密码”、“新密码”和“确认密码”,单击确定就可以了。

6.5.10 上级节点参数配置上级节点核心静态配置的界面如下图所示:单击“增加”按钮,可增加上级节点的基本配置。

增加上级节点的基本配置界面如下图所示:基本配置参数说明:节点名:上级节点名称。

必须定义,并且不能与本节点名、本节点的下级节点名或本节点的其他上级节点名相同。

IP地址:上级节点的IP地址。

配置此项,就不用在hosts文件中配置。

端口号:上级节点连接端口号。

必须定义。

端口号必须在5000-65535之间。

线路类型:上级节点线路类型,包括100M LAN,10M LAN,动态连接,拨号连接。

默认值为:10M LAN。

用户名:只适用拨号类型。

用户密码:只适用拨号类型。

在增加上级节点界面中,单击“高级配置”按钮,出现缺省上级节点的高级配置,可以修改默认值。

缺省上级节点的高级配置界面如下图所示:高级配置参数说明:维持时间:无数据接收时的线路维持时间。

其值要大于检测时间+核心检测周期(系统参数描述表中),单位为:秒,默认值为:50。

检测时间:数据发送的最大时间间隔。

单位为:秒,默认值为:30。

连接有效时间:向上级节点的连接请求的等待应答超时时间。

单位为:秒,默认值为:30。

重建连接等待时间:线路断开后向上级节点重新建立连接的时间间隔。

单位为:秒,默认值为:30。

可连续发送数据块个数:线路可连续发送数据块个数(一块数据大小1k)。

默认值为:8。

可连续接收数据块个数:线路可连续接收数据块个数(一块数据大小1k)。

默认值为:4。

发送缓冲区大小:系统发送缓冲区大小。

单位为:bytes,默认值为:32768。

接收缓冲区大小:系统接收缓冲区大小。

单位为:bytes,默认值为:32768。

是否支持备份路由:取值为:是或否;是为支持,否为不支持;默认值: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