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会变的线条》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会变的线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种类的线条带来的美感,并且尝试运用不同种类的线条组织一幅画面。
2.通过观察、体验与分析,感受艺术作品中,线的秩序与变化的美感。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用线造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线条丰富的艺术作品欣赏,初步感受、体验不同种类的线条带给人的美感。
难点:运用不同种类的线条完成一幅能够表现美感的作品。
三、教学准备
PPT、作品挂图、教材、彩带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舞动的彩带,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能用线条画出手中舞动的彩带吗?
学生观察绘制后,教师总结:线条虽然是一根线,但同学们表现出了不同的类型,有曲折的、流畅的、笔直的,他们可以组成丰富的画面,顺势引出课题——《会变的线条》。
环节二:直观感知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不同种类的线条,引导学生赏析,并提问不同的线条分别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曲线——柔软、活泼;折线——坚硬;水平线——平静、宁静。
教师继续展示毕加索的作品《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教师介绍画家背景以及作品的背景,引导学生感受绘画作品中线的表现力。
环节三:具体分析
教师继续展示作品《坐在柳条椅上的朵拉》,引导小组结合讨论这幅作品上运用了哪些不同的线条?
小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在这幅作品中毕加索用直线、曲线、交叉线等丰富的线条画出了朵拉,座椅上运用了有秩序的交叉线,表现了椅子上的纹路。
继续提问:画面中是怎样运用线条的?有怎样的作用?
学生观察回答后,教师总结:画家在衣服、头发等地方施以比较单纯的淡彩,人物周围是大面积的单纯的线条,使人物形象比较突出。
毕加索在画面背景上布满了指向四面八方的线条,在平面上表现出纵深感,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环节四:实践练习,教师示范
教师提问:你还喜欢教材上的哪幅作品?作品中怎样体现出线条不同种类的变化和秩序的?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在画面上,线条既有变化,也要有一定的秩序,才会给人以美感。
教师演示线条的组织方法,学生自定内容,运用不同种类的线创作一幅作品。
(教师巡视辅导,注意线条的组织及疏密变化)
环节五:实践展评,小结作业
1.同学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体评价,并总结本堂课程的重难点。
2.教师引导学生课下多观察生活中千变万化的线,并用画笔记录下来。
五、板书设计
《会变的线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课。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我来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划分,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感受艺术作品中线的秩序与变化的美感,探索不同线条组织的造型方法,并且运用线条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所以除了探索线条的组织方法外,还需对不同形式的作品进行欣赏,体会造型语言的魅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二、学情分析
深入分析教材后,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这个时期儿童天真、思想活跃、好奇,一件小事能引起他们海阔天空的遐想,创作生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