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温线常考图示

等温线常考图示

等温线常考图示
1.等温线数值的判读
(1)弯曲状况:主要看等温线弯曲的方向,若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其中间区域数值低;反之,数值高(如图1中a地等温线向数值小的方向弯曲,气温值高于13 ℃)。

即“凸高值低,凸低值高”。

(2)闭合状况:“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如图2中①地气温大于24 ℃)。

2.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1)海陆与季节: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夏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也可以概括为:一(月)陆(向)南(弯曲),七(月)陆(向)北(弯曲)。

(2)地形:若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

(3)洋流:洋流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相同,等温线由高值向低值方向(向高纬)凸出的为暖流,等温线由低值向高值方向(向低纬)凸出的为寒流。

4.等温线的疏密及其影响因素
等温线的疏密反映温差的大小,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

(1)冬季等温线密集,夏季等温线稀疏。

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2)温带地区等温线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疏。

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3)陆地等温线密集,海洋等温线稀疏。

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单一且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洋。

(4)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密集,锋面天气系统中锋线附近等温线密集,因为冷暖差别大。

(5)平原、高原面上等温线稀疏,山地和高原边缘地区的等温线比较密集(如图2中台湾东部为台湾山脉,等温线密集,而其西部为平原地形,等温线稀疏)。

[应用体验]
1.(2013·全国卷Ⅱ)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读下图,完
成下题。

(1)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台风B.海陆分布C.地形气环流
2.(2015·浙江金丽衢联考)读下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示信息,推断当地主要地形特征是()
A.地势起伏较小,平原为主B.东高西低,东部为山地
C.周边山脉围绕,应为盆地D.地势起伏大,可能为高原
(2)根据等温线的分布特征,说明()
A.区域内地势东高西低,山脉南北走向
B.区域内越往东海洋性越弱
C.西侧受暖流影响,东侧受寒流影响
D.西部光照强,东部光照弱
3.(2015·潍坊模拟)青海省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
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

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
雨夜愁霜。

”据此回答(1)~(2)题。

(1)造成图示区域积温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纬度C.夏季风D.人类活动
(2)歌谣与其反映的地理现象或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A.“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一日须携四季装”——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
C.“日愁暴雨夜愁霜”——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凝结成霜D.“日愁暴雨夜愁霜”——受高原不稳定气流影响,天气多变
4.读我国某地气温随高度的变化图,回答下题。

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最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B.乙地大气最为稳定
C.丙地对流较旺盛
D.甲地最不利于户外运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