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一: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推荐免试研究生选拔评分细则
第一条 推荐免试选拔研究生用于最终确定排名的综合成绩(C )由课程学习成绩(A )和创
新实践(B )两部分组成。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综合成绩(C )= 课程学习成绩(A )× 85% + 创新实践(B )× 15% 综合成绩满分为4分,计算时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
第二条 课程学习成绩(A ):
计算公式为:课程学习成绩(A )= 绩点分(G )=()
11
n
n
i i i
i i x y y
==⨯∑∑
式中,i x 表示纳入计算的每门必修(体育课除外)和专业选修课的绩点分;i y 表示
相应课程的学分,n 为纳入计算的课程总数。
对于绩点分,课程成绩90~100分,绩点分为4;85~89分,绩点分为3.7;82~84分,绩点分为3.3;78~81分,绩点分为3.0;75~77分,绩点分为2.7;72~74分,绩点分为2.3;68~71分,绩点分为2.0;64~67分,绩点分为1.5;60~63分,绩点分为1.0;60分及以下,绩点分为0。
第三条 创新实践(B )
创新实践分累计不能超过4分。
对于本细则中未列出的项目,原则上不予加分,创
新实践(B )计算公式如下:
创新实践(B )=∑=5
1i i B
第一项 学习竞赛及科研(B 1)
(1)学科和学习竞赛
参加大学生英语竞赛、数模大赛、电子设计、程序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计算机仿真大赛等获奖,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获奖,按以下等级评分(如为团队获奖,则队长加全分,队员减半加分):
(2)大学生科研立项及成果
科研立项:获准国家级大学生科研立项的(如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加0.3分,获准并完成的加0.5分;获准校级科研立项的加0.1分,获准并完成的加0.2分;获准院级科研立项的加0.05分,获准并完成的加0.1分。
其中,各立项项目队长加全分,队员减半加分。
科研成果:评分等级如下:
说明:1、不同成果(包括竞赛及科研)获奖可累计加分;同一成果不同级别奖励,只计最高分,不累加;
同一成果获不同奖项的,以所获奖项的最高级别计分;
2、所有项目中,由多人参加同一项目获奖,按获奖证书作者排序(没有排序的由获奖人根据个人贡
献表决出顺序),得分依次减半;
3、所有获奖必须取得相应成果书面证明;
4、对以上事项,学院保留最终裁定权。
第二项科技论文(B2)
发表科技学术论文必须与申请人所学专业紧密相关,发表的论文按以下方法加分。
所有申请加分的论文应有相应的出版物,不同论文按篇数累加计分;被转载的论文按转载最高级刊物计分;集体合作论文的第一作者按相应项计满分;第二作者按相应项减半计分,第一作者为指导老师,本人为第二作者,也计满分;第三作者,在第二作者得分的基础上分值减半计分,第三作者以后不计分。
刊物级别由学院按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认定。
相关专业三大检索收录论文 1.5分
相关专业核心刊物论文 0.8分
相关专业统计刊物论文 0.4分
相关专业一般刊物论文 0.2分
第三项暑期社会实践(B3)
撰写社会实践报告、社会调查报告等获奖的按下表加分。
因同一事迹受到不同级别表彰的,以最高级表彰计分,不重复加分。
对于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与作品不累计加
分,即只按作品加分,如先进个人的作品没有获奖,则按校级三等奖加分。
集体合作作品,队员按相应项减半计分。
第四项社会工作(B4)
担任学生干部并履行工作职责的,按下表加分;担任学社干部不满任期,不予加分;
不履行工作职责的,不予加分;此项加分以最高值计,不累计加分。
第五项个人表彰(B5)
标兵:国家级加1.5分,省级加0.8分,校级加0.3分;(军训)?
先进个人:国家级加1.0分,省级加0.5分。
第四条学院保留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