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新时期班主任素养与班级管理艺术【内容摘要】班级是学生成长的园地,是学生发展的沃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乐园,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起点。
班级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感受与参与度,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水平,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效和质量。
随着时代发展和新时期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家长、社会对我们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班级像一座长长的桥,通过它,人们跨向理想的彼岸。
”班主任就好比学生过桥的引路人,如果引导得好,一批批孩子将在一座座桥上顺利通过,最后到达理想的彼岸,成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一个班级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级的班主任。
因此班级管理的好坏,班主任的素养与班级管理艺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班主任素养管理艺术随着时代发展和新时期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社会对我们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不仅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尽快提高,更体现在要求教师教育观念上的转变。
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把孩子发展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我们身上。
加上由于现在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有时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偏颇,有的孩子在家庭中已养成许多不良习惯,如以自我中心、任性妄为,“对物不懂珍惜、对人不懂感激、对事不尽力、对己不克制”,这也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使我们越来越感到现在的学生难教。
从学校、家长、社会等各个方面都使我们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和沉重的职业负担。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班级像一座长长的桥,通过它,人们跨向理想的彼岸。
”而班主任就好比学生过桥的引路人,如果引导得好,一批批孩子将在一座座桥上顺利通过,最后到达理想的彼岸,成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由此可见,班主任这一岗位的重要性。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将领”,是整个班级的舵手。
一个班级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级的班主任。
俗话说的好“三军易得,一将难求”,一支部队,没有一个出色将领的领导与管理,很可能是一盘散沙,缺乏战斗力,而班级管理也是如此,因此,提高班主任的素养和班级管理艺术极为重要。
一、新时期班主任素养之感悟1、班主任要有爱心有这样一首小诗写道:“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拥有同一颗太阳,我们拥有同一片广阔的天空。
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用爱撒播希望……。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真诚。
这种爱是无私的,它要毫无保留地献给热爱的事业,热爱的学校,热爱的学生;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为学生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这种爱是神圣的,她能凝成水乳交融的情谊。
作为教师,不仅要爱学生,更要懂得怎么样去爱学生。
学生犹如生长的禾苗,不仅需要阳光的照耀,更需要雨露的滋润。
而能使他们茁壮成长的,恰是教师给予学生的爱。
作为班主任,要全身心地爱学生。
关心、尊重、理解、宽容和信任学生。
用自己的爱去唤起学生的爱,用自己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心灵。
这一点对优等生比较容易做到。
所以我们在班主任工作中应尽量做到:“严爱尖子生、博爱中等生、偏爱后进生。
”全国模范班主任、著名教师李镇西在他的《爱心与教育》一书中这样认为,他是欠学生的,学生对老师太好了,因此,他作为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还学生的债。
李镇西抱着这种思想,关心学生,帮助学生,羸得了学生的爱戴。
很难说李镇西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有什么高超的技巧在里面,他只是把爱学生发挥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平,所以他成功了。
其实在班级管理中,所有的技巧都抵不过爱学生,这是教育的关键,其余都是次要的。
教育需要爱心,孩子渴望关爱,我们应用“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去接纳孩子,用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滋润每个孩子的心田。
2、班主任要德才兼备要想让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教师首先要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班主任要德才兼备,和谐地处理好班级中的各类事务,这样才能让整个班级健康和谐地发展。
三国时期刘备以仁德闻名天下,在遭到曹操的追击时,宁愿跟着老百姓一起走,而不愿抛下老百姓单独逃跑,虽然最后被曹兵追上而险象环生,但是因此赢得了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就是这个道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效果的影响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一个班级要形成良好的班风,要有强大向心力,班主任的典范作用是非常关键的重要方面。
在学生的心目中,往往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都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父母的替身。
许多学生们都把自己的班主任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他们的态度、情趣、品行等。
一个班级的班风,客观的说就是其班主任人格的放大。
班主任的人格成为师德的有形的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令;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老师的每一个微小细节:如捡起教室地面上的纸屑、粉笔头、按时到班上课、对待学生的言行举止等等,这些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班主任的行为更是对学生无声的激励。
学生往往从班主任的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
所以,我们作为班主任要管好一个班级必须先管好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学生,处处为学生起示范作用。
3、班主任要有预见能力古人早就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有些班主任工作起来很轻松,而且效果很好,而有些班主任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累得要死,班级里还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究其原因,工作缺乏预见性。
预者,准备也。
教师的工作,上课只是一部分,还有相当多的时间是备课。
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讲法,好的课是要用一生去准备的。
高境界的教师,时刻都准备着上一节精彩的课。
对普通教师而言,备课是常规工作之一。
一个不做任何准备就进班级上课的教师,很难上出一堂精彩的课。
其实教学中的“预”广受大家重视,而教育中的“预”却常受人忽视。
举一个简单例子,班级里出现的问题,很多老师随随便便找学生谈话,由于没做准备,谈话往往没有效果。
一次没有效果,两次没有效果,到最后,学生一到老师办公室就显得不耐烦,谈话还没有开始就注定无法进行下去。
平时我在找学生时一般都比较慎重,寻找切入点,做到心中有数,可以说是备课吧,正因为我有了这样的准备,我每次与学生的谈话效果都不错,因而有效谈话也成了我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班主任工作与读书一样,有一个从薄到厚又从厚到薄的过程。
起先觉得一本书是薄的,没多少内容,但是在读的过程中想到了许多问题,读出了书中隐含的大量知识,书一下子就变厚了。
等到把这些问题全部解决,书中很多内容都成为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书就又变薄了,用很少的言语就可以精确概括了。
班主任工作看似没什么事情,其实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处理不完的麻烦,等到我们参透其中的真谛,又可以变得轻松自如,游刃有余。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做班主任的必须要有预见能力,把工作做在事先,你就会很轻松,否则等到出了事情再去处理,就已经被动了。
二、新时期班主任管理艺术之感悟1、知人善用建立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要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团结和睦的班集体,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核心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只有在良好的班集体中,教师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班主任老师如果能选择比较得力的学生担任适合他的班级职务,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班干部一是要大胆使用,积极引导,充分信任他们,学生是脆弱的,表现在生理上是如此,表现在心理上更是如此。
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差,依赖于重要他人的评价,真是你说他行,他就认为自己行,你说他不行,他就认为自己不行。
学生的意志力不够,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外在的动力,你相信学生能做好,学生会为此付出多倍的努力,就能做好;你怀疑他的能力,就是给学生以阻力,他会因此而退缩、逃避,你说他不行他就是不行!因此要让班干部干好他们的工作,我们需要信任他们。
千万不可一点儿的小事就对他们产生怀疑,并进行批评,这样会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也让他们对班级管理失去兴趣。
相反,在信任他们的同时也要给他们绝对的权力,让他们在有限的范围内无限的施展自己的才能。
;二是严格要求、认真指导,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使得他们在班级中尽职尽责起表率作用。
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就班干部而言,要非常侧重班长、卫生委员、纪律委员这三个岗位人员的使用与培养,因为这三个岗位尤其重要,也可以说是整个班级工作循环的核心。
2、赏罚分明打造一个和谐协作的班集体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班主任,能够把班级建设成一支团结向上、凝聚力强、有战斗力的集体。
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大家的力量形成合力,这个合力的威力是无穷的。
作为班主任要做事公正,要赏罚分明,在班级里要匡扶正气,同时班主任教师还要有与班级学生同舟共济的思想,大家齐心协力把班级建设好。
赏罚不明不但是兵家大忌,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大忌。
学生最怕,也是最反感的就是老师做事不公。
有一些班主任,规章制度定的很好,但是事到临头,有学生违反了,却常常心软。
尤其是碰到犯错误的学生是教师喜欢的好学生时,更容易犯此错误。
“算了算了,下不为例”。
好,全班同学都看在眼里,下次张三又犯了这个错误,你怎么办?不处罚吧?张三太坏了,绝不能放过他,处罚吧?张三振振有词,他举出上次的例子,觉得老师不公平。
这是很多班主任工作中常见的例子。
该赏的必须赏,该罚的还是要罚。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罚”并非指体罚。
偶尔有些教师由于急于求成,运用了错误的方法,会实施体罚,这些体罚确实有震撼学生心灵之功效,但更多的体罚只能使学生情绪更加对抗,心理更加逆反。
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我们坚决反对使用体罚。
赏罚毕竟只是一种手段,我们教师所试图改变的不是学生的身体,而是学生的心灵。
我们更要关注学生的内在动机,因为错误是用心灵去认识的。
因为我们教师要做的是触及学生心灵的改变。
常言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作为一名老师,与其说他从事的是传授学生知识的职业,不如说他肩负的是改变学生心灵的重托。
学生心灵改变的过程,是他自己体验、自己感悟的过程。
其实不需要很多,也就是在那么关键的时候,关键的地方,我们稍微使一点点力,就可以使学生的航船纠正方向,加足马力,驶向光明美好的前方。
3、讲究艺术引导学生在谈话中自我反省谈话要注意场合,以理服人。
当今社会是独生子女的时代,父母视孩子为掌上明珠,他们心理脆弱、受不得批评,他们缺少责任心,很难理解教师的苦心。
教师稍有言辞触动,就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对抗教师。
任性、傲慢的“小皇帝”们是时代造就的,他们本身没有过错。
然而,这一事实却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与他们谈话时,一定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即使对一些犯错误的学生,也不可因一时冲动而不分青红皂白地“暴风骤雨”似的一顿指责,这样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激化矛盾,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