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要求

地质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要求

地质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要求附件一: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及要求为规范煤矿《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依照《矿井地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等有关规定及标准要求,制订了《生产矿井地质报告编制提纲》,并提出有关要求:一、适用范围按《矿井地质规程》规定,生产矿井每隔8~10年,对原地质报告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

涉及开采煤层、矿界变更和地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矿井,应及时进行修编并按规定报批。

二、技术要求1、《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是以原井田精查或详终勘探地质报告或上一次《生产矿井地质报告》为基础,通过对以往全部地质资料的系统整理和综合分析研究编制而成的。

报告由文字、附图、附表、附件四部分组成。

2、报告的范围、对象原则上应与采矿许可证范围保持一致。

3、报告应客观、准确、全面反映地质工作成果,内容要有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及资料的继承性,依据充分、结论明确。

4、报告中的所有分析测试项目指标,应统一使用(换算到)现行法定计量单位。

5、第一次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编制性质,再提交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属修编性质。

三、生产矿井地质报告文字部分编写具体要求(一)封面(1)报告名称统一为:四川省+煤田名称+矿山名称+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其中矿山名称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矿山名称相一致。

不是第一次提交的生产矿井地质报告,需在名称后面加注提交年份。

(2)报告提交单位:报告提交单位应当与采矿许可证上载明的采矿权人相一致。

(二)封二按报告名称、编制单位名称、技术负责人、报告编写人,提交单位名称、负责人、总工程师、参与报告编写人、提交报告日期的次序编排。

正式报告的封二必须加盖编制单位和提交单位的印章;编制单位的技术负责人、提交单位的总工程师、双方参编人员应在打印的名字后亲自签名(盖章),不得只打印或复印代之。

(三)正文目录第一章绪论………………………………………………………………页码第一节目的、任务及依据……………………………………………页码第二节井田位置、范围及交通条件…………………………………页码第三节自然地理………………………………………………………页码第四节矿权设置及生产建设情况……………………………………页码第五节周边矿井开采情况…………………………………………页码第二章矿井地质工作………………………………………………页码第一节以往地质勘探工作…………………………………………页码第二节矿井地质与水文地质工作……………………………………页码第三节对原矿井地质报告的评价……………………………………页码第三章矿井地质…………………………………………………………页码第一节地层……………………………………………………………页码第二节含煤地第三节构造……………………………………………………………页码第三节岩浆活动………………………………………………………页码第五节岩溶陷落柱…………………………………………………页码第六节地质构造评价………………………………………………页码第四章煤层、煤质及其它有益矿产………………………………………页码第一节煤层……………………………………………………………页码第二节煤质……………………………………………………………页码第三节其它有益矿产…………………………………………………页码第五章矿井水文地质……………………………………………………页码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概况……………………………………………页码第二节矿井充水条件…………………………………………………页码第三节矿井涌水量及预计……………………………………………页码第四节主要水害及防治措施…………………………………………页码第五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页码第六节供水……………………………………………………………页码第六章其它开采技术条件……………………………………………页码第一节开采方法及顶底板条件………………………………………页码第二节特殊开采…………………………………………………页码第三节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页码第四节地温与地第五节环境地质………………………………………………………页码第七章资源储量估算…………………………………………页码第一节估算范围和工业指标…………………………………………页码第二节估算方法和参数的确定………………………………………页码第三节资源储量类别及块段划分原则………………………………页码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页码第五节资源储量变动对比与利用情况………………………………页码第六节开拓、准备、回采煤量情况……………………………………页码第八章结论…………………………………………………………页码第一节主要地质成果…………………………………………………页码第二节问题与建议……………………………………………………页码资料总目录………………………………………………………………页码(四)附图目录顺序号图号图件名称比例尺(五) 附件目录顺序号附件名称页码(六)附表目录顺序号附表名称页码(七)正文文字编排要求1、章名:黑体小二居中2、节名:黑体小三居中3、文字:宋体小四,字符间距为“标准”4、行距为固定值22磅5、选用纸张A46、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cm,装订线为0 cm 。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目的、任务及依据简要叙述现矿权人名称、矿山名称及其变化过程。

矿井所在行政区划,经济属性,行业管理隶属关系,矿井设计单位、设计能力,建井、投产时间,最近核定能力。

上一次提交地质报告的名称、时间、审批情况,本次报告的名称、所使用资料的截止日期、工作时间、资源储量估算基准日。

编制报告的主要目的是全面系统的总结该时段所做的各项地质工作,依据生产积累的地质资料,对井田地层、构造、煤层、煤质、水文地质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归纳和总结,客观、准确地反映地质工作成果,为煤矿合理组织生产、实现安全生产,制定生产计划、发展规划和进行技术改造提供更充分更可靠的地质技术资料。

任务是对相关因素进行重新评价,修编图纸等。

本次报告所依据的现行主要法规、所依据的主要地质资料名称及批复文件。

本报告采用的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

第二节井田位置、范围和交通条件1.交通位置简述矿井所在行政辖区及地理位置,矿井至邻近主要城镇或交通枢纽的方位及距离。

简述经过本井田的铁路、主要公路和水路交通情况。

附位置交通示意图,插图中要有线段比例尺,矿井应基本位于图的中央并醒目。

2.井田位置与范围简述井田与所在煤田的位置关系,现井田的自然边界线、技术边界线及采矿许可证核定的平面境界拐点情况(附拐点坐标表),周边矿井名称与周边矿井的边界关系。

现持采矿许可证编号、有效期年限、批准的井田长宽及面积、开采煤层及上下限标高、地理极值坐标等。

第三节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简述矿区及井田的地形、地貌类型。

地面极值标高、坡度,地形起伏的总体特征。

井口标高、地面工业广场地坪标高。

2.地表水系简述矿区地表河流的位置、名称、长度、宽度、流向、枯水与沣水季节、最小与最大流量、河堤情况等。

水库的名称、位置、库容量。

冲沟的发育情况。

塌陷积水区的位置、面积、最大积水深度。

矿区地表水系的径流情况,历史最高洪水位标高(要说明观测时间、观测位置、资料来源等)及与井口、工广标高的相对关系。

3.气象简述历年平均气温、极值气温;历年最大冻土深度、最早冻结日期、最晚解冻日期;历年平均降水量、极值降水量及其年份、历史一次最大降水量及其日期、雨季时间;历年最大积雪深度、最早霜、雪日期;年平均气压、极值气压;年平均相对湿度,极值相对湿度;年平均蒸发量、极值蒸发量;全年主导风向、最高风速。

4.地震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所属分区,概述历史上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大震级及地震烈度。

第四节矿权设置及生产建设情况1.矿权设置第一次持有采矿许可证的核发单位、矿权人、矿山名称、证编号、面积、载明的开采煤层、上下限标高、有效期限、井田边界拐点数目。

采矿许可证的历次沿续情况(换证原因、可采煤层及井田边界变化情况)。

现持有效生产许可证的核发单位、矿权人、矿山名称、编号、面积、载明的开采煤层、上下限标高、有效期限。

2.生产建设情况建矿批文、依据地质报告名称及审查批准情况;矿井设计单位、设计能力、参与设计开采的煤层及资源储量情况、服务年限;矿井建设单位、开工时间、投产时间、现核定能力,历年的采出量、损失量、动用量及采区回采率情况。

3.主要生产系统矿井开拓方式、井筒数目、井口坐标、井底标高、井筒特征等内容。

水平划分情况,已报废水平及现生产水平情况。

采区划分情况,已报废采区及现生产采区情况。

开采顺序、煤层群分组与开拓联络方式,采煤方法、工艺及顶板管理方法。

提升系统及装备情况。

排水系统的分级情况、各级泵房装备情况、水仓容积,矿井涌水的处理、利用及外排情况。

通风方式,主要通风机型号、配用电机。

通风阻力、总进风量、总需风量、等积孔。

运输方式,主要运输设备。

供电系统:地面电源及线路,地面主变电器型号、台数、下井电压,井下主变电所的个数、位置。

压风系统:地面、井下压风机台数、型号,主要供风管路规格。

地面煤炭加工方式及外运方式。

矿井监测监控系统及通讯系统。

矿井单产、单进、采掘工作面个数及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第五节周边矿井开采情况简述本矿井与周边矿井(包括闭坑矿井)的位置关系,自然边界、技术边界等情况。

分矿井简述矿权人名称、矿山名称、矿井设计单位、设计能力,建井、投产时间,最近核定能力,井田长宽及面积、开拓方式,水平划分、采煤方法、载明煤层、上下限标高,现已开采动用煤层、动用范围、矿井涌水情况、采空区积水、矿井瓦斯等级、煤尘爆炸性、煤的自燃倾向性等级,井田边界煤柱的留设情况,明确相互间是否存在不安全隐患,有超层越界行为的要说明现已采取的措施及保证情况(附周边矿井示意图)。

第二章矿井地质工作第一节以往地质勘查工作按资源勘查阶段、矿井建设阶段及矿井生产阶段分别总结(附分时段的勘探工程量统计表)。

主要说明勘探施工单位、工作时间、目的任务、工程布置原则、工程量(孔数、累计钻探工程量),电测井孔数、工程量,水文孔个数、工程量,抽(放、注)水试验层次,煤岩样采集化验,二维、三维地震位置、有效控制面积、测线线距、累计测线长度、物理点数目、提交报告名称、审查批准情况、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及工程质量情况(测井参数、见煤点质量、测斜方法及质量、封孔质量标准及等级评价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跨井田的地质工程量及提交的资源储量要进行分割,最后统计本井田的地质工程量及单位面积地质工程量,对是否滿足矿井生产需要要有结论性意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