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活与习作”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一、基本情况
1、课程标题:生活与习作
2、、主讲教师:
3、教学材料:创编
4、课程类型:学科拓展延伸类
5、授课时间:每周1课时
6、授课对象:三、四年级学生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有表达的意识,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能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运用联想和想像,丰富表达的内容,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言素养。
三、课程内容:
《生活与习作》是针对三、四年级学生创编的校本课程教材,两个学年,四个学期共计64课时。
教材编写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本与语文教材习作相整合的原则,安排了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专项指导练习;开头、结尾的段落重点指导练习;以及观察、活动、事件等分类篇章训练。
其中穿插了欣赏、品读、听说、修改、评议等拓展内容的安排,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以及利用各种激励手段,系统的训练规程须具有趣味性,以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和情感的活跃性,激发学生在生活中习作的热情。
2、经常组织学生欣赏优秀的典范的作品,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文章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3、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生活中体验,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心态下学会书面表达,感受习作的快乐。
五、教学评价:
1、评价原则:
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对知识技能的应用,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
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2、评价方式:
(1)突出作文课程评价的发展性。
不但要关注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作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突出作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情感和评价,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
作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重视定性评价。
(3)作文批改要注意教师批改、学生自我批改与学生之间相互批改相结合。
要把作文批改看作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的重要教学资源。
(4)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六、课程计划(一)三年级
课程计划(二)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