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已知在一维势箱中粒子的归一化波函数为()n n x x l πϕ=1,2,3n =⋅⋅⋅ 式中l 是势箱的长度,x 是粒子的坐标)x l <,求粒子的能量,以及坐标、动量的平均值。
解:(1)将能量算符直接作用于波函数,所得常数即为粒子的能量:222n222h d n πx h d n πx ˆH ψ(x )-)-)8πm d x l 8πm d x l ==(sin )n n n x l l l πππ=⨯-22222222()88n h n n x n h x m l l ml ππψπ=-⨯= 即:2228n h E ml =(2)由于ˆˆx ()(),x n n x c x ψψ≠无本征值,只能求粒子坐标的平均值:()()x l x n sin l x l x n sin l x x ˆx x l *ln l*n d 22d x 000⎰⎰⎰⎪⎪⎭⎫ ⎝⎛⎪⎪⎭⎫ ⎝⎛==ππψψ()x l x n cos x l dx l x n sin x l l l d 22122002⎰⎰⎪⎪⎪⎭⎫ ⎝⎛-=⎪⎭⎫ ⎝⎛=ππ2000122sin sin d 222l l l x l n x l n x x x l n l n l ππππ⎡⎤⎛⎫=-+⎢⎥ ⎪⎝⎭⎣⎦⎰ 2l =(3)由于()()ˆˆp,p x n n x x c x ψψ≠无本征值。
按下式计算p x的平均值:()()1*ˆd x n x n p x px x ψψ=⎰0d 2n x ih d n x x l dx l πππ⎛=- ⎝⎰20sin cos d 0l nih n x n x x l l l ππ=-=⎰【1.20】若在下一离子中运动的π电子可用一维势箱近似表示其运动特征:估计这一势箱的长度 1.3l nm =,根据能级公式222/8n E n h ml =估算π电子跃迁时所吸收的光的波长,并与实验值510.0nm 比较。
H 3N C C CC CC CNCH 3CH 3H HHHH HH CH 3解:该离子共有10个π电子,当离子处于基态时,这些电子填充在能级最低的前5个π型分子轨道上。
离子受到光的照射,π电子将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跃迁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即第5和第6两个分子轨道的的能级差。
此能级差对应于棘手光谱的最大波长。
应用一维势箱粒子的能级表达式即可求出该波长:22222652226511888hch h h E E E ml ml ml λ∆==-=-= ()22318193481189.109510 2.9979101.31011 6.626210506.6mcl hkg m s m J snmλ----=⨯⨯⨯⨯⨯⨯=⨯⨯=实验值为510.0nm ,计算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为-0.67%。
【2.9】已知氢原子的200exp zp r r a a ϕ⎛⎫⎡⎤=-⎪⎢⎥⎭⎣⎦cos θ,试回答下列问题:(a)原子轨道能E=?(b)轨道角动量|M|=?轨道磁矩|μ|=? (c)轨道角动量M 和z 轴的夹角是多少度?(d)列出计算电子离核平均距离的公式(不算出具体的数值)。
(e)节面的个数、位置和形状怎么样? (f)概率密度极大值的位置在何处? (g)画出径向分布示意图。
解:(a )原子的轨道能:1819212.1810J 5.4510J 2E --=-⨯⨯=-⨯ (b )轨道角动量:M ==轨道磁矩:eμ=(c )轨道角动量和z 轴的夹角:02cos 02z hM h M πθπ⋅===, 90θ=(d )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的表达式为:*22ˆz z p p r r d ψψτ=⎰22220sin zp r r drd d ππψθθφ∞=⋅⎰⎰⎰(e )令20zp ψ=,得:r=0,r=∞,θ=900节面或节点通常不包括r=0和r=∞,故2zp ψ的节面只有一个,即xy 平面(当然,坐标原点也包含在xy平面内)。
亦可直接令函数的角度部分0Y θ==,求得θ=900。
(f )几率密度为:22223001cos 32ra zpr e a a ρψθπ-⎛⎫== ⎪⎝⎭由式可见,若r 相同,则当θ=00或θ=1800时ρ最大(亦可令sin 0ψθθ∂=-=∂,θ=00或θ=1800),以0ρ表示,即:203001(,0,180)32ra r r e a a ρρθπ-⎛⎫=== ⎪⎝⎭ 将0ρ对r 微分并使之为0,有:023000132ra d d r e dr dr a a ρπ-⎡⎤⎛⎫⎢⎥= ⎪⎢⎥⎝⎭⎣⎦ 050012032r a r re a a π-⎛⎫=-= ⎪⎝⎭解之得:r=2a 0(r=0和r=∞舍去)又因:2022|0r a d dr ρ=<所以,当θ=00或θ=1800,r=2a 0时,22zp ψ有极大值。
此极大值为:0022203300021328a a m a e e a a aρππ--⎛⎫== ⎪⎝⎭336.4nm -=(g )002522222425001124zr ra a p D r R r re r e a a --⎡⎤⎛⎫⎥===⎪⎥⎭⎥⎦根据此式列出D-r 数据表: r/a 00 1.0 2.0 3.0 4.0 5.0 6.0 D/10a -0 0.015 0.090 0.169 0.195 0.175 0.134 r/a 0 7.0 8.0 9.0 10.0 11.0 12.0 D/10a-0.0910.0570.0340.0191.02×10-25.3×10-3【2.14】写出Li 2+离子的Schrödinger 方程,说明该方程中各符号及各项的意义,写出Li 2+离子1s 态的波函数并计算或回答:(a)1s 电子径向分布最大值离核的距离; (b)1s 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c)1s 电子几率密度最大处离核的距离; (d)比较Li 2+离子的2s 和2p 态能量的高低;(e)Li 原子的第一电高能(按Slater 屏蔽常数算有效核电荷)。
解:Li 2+离子的Schrödinger 方程为:22220384h e E r ψψπμπε⎡⎤-∇-=⎢⎥⎣⎦方程中,μ和r 分别代表Li 2+的约化质量和电子到核的距离;▽2,ψ和E 分别是Laplace 算符、状态函数及该状态的能量,h 和ε0分别是Planck 常数和真空电容率。
方括号内为总能量算符,其中第一项为动能算符。
第二项为势能算符(即势能函数)。
Li 2+子1s 态的波函数为:12313027ra s e a ψπ-⎛⎫=⎪⎝⎭(a )06622221133002710844r ra a s sD r r e r ea a πψππ--==⨯=621300108620ra s d D r r e dr a a -⎛⎫=-= ⎪⎝⎭20620r r r a ≠∞∴-=又03ar r ≠∴= 1s 电子径向分布最大值在距核03a 处。
(b )*11ˆs s r rd ψψτ=⎰62213027sin r a sr d r e r drd d a ψτθθφπ-==⎰⎰6233000027sin ra r e dr d d a ππθθφπ∞-=⎰⎰⎰4030274216a a ππ=⨯⨯12a =(c )06213027ras e a ψπ-=因为21s ψ随着r 的增大而单调下降,所以不能用令一阶导数为0的方法求其最大值离核的距离。
分析21s ψ的表达式可见,r =0时06ra e -最大,因而21s ψ也最大。
但实际上r 不能为0(电子不可能落到原于核上),因此更确切的说法是r 趋近于0时1s 电子的几率密度最大。
(d )Li 2+为单电子“原子”,组态的能量只与主量子数有关,所以2s 和2p 态简并,即E 2s =E 2p 。
(e )Li 原子的基组态为(1s)2(2s)1。
对2s 电子来说,1s 电子为其相邻内一组电子,σ=0.85。
因而:222(320.85)13.6 5.752s E eV eV -⨯=-⨯=-根据Koopmann 定理,Li 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为:I 1=-E 2s =5.75eV【2.17】用Slater 法计算Be 原子的第一到第四电离能,将计算结果与Be 的常见氧化态联系起来.解:原子或离子 Be (g )→ Be +(g )→ Be 2+(g )→Be 3+(g )→Be 4+(g )组态12342221210(1)(2)(1)(2)(1)(1)(1)I I I I s s s s s s s →→→→电离能根据原子电离能的定义式()1n n n A A I E E +-+=-,用Slater 法计算Be 原子的各级电离能如下:()()2212240.8520.3540.85213.595213.59522I eV eV ⎡⎤-⨯--⨯=--⨯⨯+⨯⎢⎥⎢⎥⎣⎦7.871eV =()22240.85213.59517.982I eV eV ⎡⎤-⨯=--⨯=⎢⎥⎢⎥⎣⎦()2313.59540.3213.59516154.8I eV eV eV⎡⎤=--⨯-⨯+⨯=⎣⎦ ()2413.5954217.5I eV eV=-⨯=计算结果表明:4321I I I I >>>;2I 和1I 相近(差为10.1eV ),4I 和3I 相近(差为62.7eV ),而3I 和2I 相差很大(差为136.8eV )。
所以,Be 原子较易失去2s 电子而在化合物中显正2价。
【2.22】基态Ni 原子的可能的电子组态为:(a )[Ar]3d 84s 2; (b)[Ar]3d 94s 1,由光谱实验确定其能量最低的光谱支项为3F 4。
试判断它是哪种组态。
解:分别求出a ,b 两种电子组态能量最低的光谱支项,与实验结果对照,即可确定正确的电子组态。
组态a :1,1;3,3;4S L m S m L L S ====+=。
因此,能量最低的光谱支项为34F ,与光谱实验结果相同。
组态b :1,1;2,2;3S L m S m L L S ====+=。
因此,能量最低的光谱支项为33D ,与光谱实验结果不同。
所以,基态Ni 原子的电子组态为[]8234Ar d s 。
【3.3】2H 分子基态的电子组态为()21s σ,其激发态有()a 1s s σσ*↑↓ ,()*11s s b σσ↑↑,()*11s sc σσ↑↓试比较()a ,()b ,()c 三者能级的高低次序,说明理由,能量最低的激发态是顺磁性还是反磁性?解:ca b E E E >。
因为(c )中两个电子都在反键轨道上,与H 原子的基态能量相比,c E 约高出2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