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信息技术运用于道路交通管理是提高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但是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在建设观念、重视程度、管理体制、建设资金、法律体系、建设规划等方面存在问题,严重影响了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
应当树立科学的信息化建设观念,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设立稳定的建设资金,改变现行管理体制、成立综合协调机构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稳定、良性发展,推动道路交通管理现代化,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效率。
关键词: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交通是城市的命脉,是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
交通对城市拓展、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快速、便捷、舒适、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提高广大市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也是城市管理者追求的目标。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机动车拥有量的迅猛增长,“行车难、停车难”已成为许多大中城市的一种通病,交通问题已逐渐成为阻碍、制约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负面因素,成为城市管理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结合长沙市城区的实际情况,从分析城市交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1.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1.1道路交通管理是对在道路范围内的人、车、路、环境四者的
统一管理,即道路交通管理职能部门运用各种手段,对以道路为基础条件而移动的人流和车流,进行合理的限制和科学的组织疏导,以处理好人、车、路、环境之间在运动中产生的矛盾,保障交通安全、有序、畅通的组织活动。
简言之,道路交通管理就是对人、车、路、环境构成的道路交通系统实施统一管理。
但是道路交通系统存在比较突出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交通事故频发,对人类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二是交通堵塞严重,导致出行时间增加,能源消耗加大;三是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程度日益加深;四是间接导致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和能源被无效地使用;五是严重影响了人类生活的质量,给环境、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1.2解决道路交通系统存在问题的方法通常有三种:一是通过行政手段改变交通系统的运行规律;二是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建与扩建,提高道路本身的承载能力;三是通过运用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改善现有的交通系统,使其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1.3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第三种方式日益受到重视,其主要原因是:
一是信息技术能够有效促进道路交通管理的现代化。
现代化的道路交通管理是以信息灵敏、快速反应为基本要求,信息技术应用于交通管理满足了这个要求。
二是道路交通管理中使用信息技术取得的效果比第一种更好,比第二种更经济。
三是将信息技术用于道路交通管理能够使道路交通系统的功能
充分发挥出来。
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够根据控制区域的道路交通流的变化,及时调整交通控制信号参数,同时将交通状况及时反馈给交通出行者,让其根据交通状况调整自己的交通出行,使整个交通系统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四是将信息技术运用于道路交通管理可以节约大量的警力,将用于静态管理的警力用于动态管理。
五是将信息技术用于交通管理可以降低民警的劳动强度,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六是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保证道路交通管理更加科学、准确、合理。
因此,道路交通管理信息化是改善道路交通管理现状,充分发挥道路交通系统效能的有效手段,是道路交通管理发展的一大趋势。
2.解决城市交通管理问题的主要途径
2.1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方式之一
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公共事业,又是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
公共交通比较不繁多的城市,大多数常以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和轻轨和地铁这种轨道交通来比较,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运载乘客数少、速度不高、技术性很差、消耗能量大、环境污染非常严重。
为了达到增大输送的能力,也只能增加输送车的数量,从而也造成交通拥挤,运载速度降低。
投入的机动车越多,交通拥挤就越重,这样就产生了往复不良的循环。
公共交通结构简单造成了出行速率下降、空气质量降低、停车场场地缺乏
等一些问题,影响了城市市民生活的质量。
特大城市中轨道交通、地上公汽车和小汽车3种交通运载方式中,价值最高是轨道交通,地上公交随后,小汽车价值最低。
小汽车出行是满意度最高的,但是没有畅通这一前提,则满意度丧失。
公共汽车是普通的大众的交通工具,容纳性大、承载客多的特点。
比方在4米宽的机动车道上,小汽车每小时最多乘坐3700人通过;公共交通客车在没饱和的状态下,每小时载60000人,是小汽车的17倍。
公共汽车比小汽车在使用路面上节约十几倍,对交通造成的污染远远小于小汽车。
2.2轨道交通是解决交通问题的另一出路
以前解决拥堵的城市交通问题的方法是多建公路,有立交桥与高架路,来承受汽车的运行能力,增大运行速度,这还是很难规避交通的束缚,致使通行不顺畅,增加社会投入的成本。
城市轨道交通隶属城市公共交通范围,轨道交通运行的过程里,不会受别的交通车辆的影响,也不受到路口拥堵等方面的影响,至始至终都保有准确的、快捷的、高速度的运行状态。
而在城市中的一般的公共交通,会受到城市的道路方面条件的约束,和其他机动车车辆混行,一般公交的运载能力不抵轨道交通,并且通行时间和达到站点时间很不准时。
一般公共交通的运行能力,每h单次运载力能达到1万人次,但是轨道交通每h单次运载力高达5~6万人次。
轨道交通是容纳量大、污染率低、高效的绿色的交通运行方式。
从道路通行无阻和舒服度看来,轨道交通与其他公共交通对比来说,轨道交通出行需求满意评价度最高,可是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需要耗费的成本相对
来说比别的要高,在整个社会发展向好,资金比较充沛的情况下,这一点小小的制约难不到现代的人们对改善交通的理念。
2.3加强城市定向交通规划
要大力倡导公共交通是众多出行方式最佳之选。
这主要是引导出行者改变出行方式,放弃自己的汽车,换乘公共交通。
所以,一定要提高公共交通载客能力和经济上的收益。
发展公共交通上,运载量大的快速轨道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与此同时发展汽车电车等多式的公交,用出租车作为辅助。
容量大容纳人数多是轨道交通的好处所在,准时快速便捷,可靠安全舒服,可以有不同的路段的地上交通和土地提供,在地上、高架桥上、地底下三种交通方式里面选择一项。
科学规范的轨道交通规定和策划是轨道交通建设的关键点,所以一定要确定适合的路线网络。
公共汽车的线路,路线网要合理的分布,要比较高的效率、便捷的换乘、低廉价格等,公共汽车是轨道交通系统的补充,帮扶不同的交通单元和轨道交通终点站点与城市边区的联系,作为轨道交通的客流的疏散和提供之作用。
2.4提高科技水平,发展智能化交通
智能化的交通是发展交通的必然的趋势,随着it的高速迅猛发展,智能的交通的发展理念正走向管理和服务的一体化的方向迈进与交通需求的管理,公共交通的服务和道路交通管理,这都将由信息化和网络化形成一体化。
智能公共交通的优点在于,它把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应用到了交通运输领域,通过及时有效的传递交通的信息,像是公共交通的服务信息,行车路线的引导信息以及停车信
息等等,市民能随时知道整个城市的交通路况状态,享受无缝隙的交通服务。
我国的智能交通在一些沿海开放城市已开始启动。
3.结语
交通信息化建设以为社会提供“安全、便捷、舒适、高效的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环境为宗旨。
因此,必须进一步解决客观现实存在的问题,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规范、引导和推进交通信息化发展,全面提高交通持续综合竞争力,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马智辉.我国城市交通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09).
[2]张峰.国外交通管理:日本用高科技缓解城市交通行路难问题[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9,(05).
[3]王炜.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理论体系框架设计[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