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课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编号:0322617/0322322
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三、适用专业:法学专业
四、考试对象:法学专业学生
五、教学时数
本课程总学时为54,周3学时,第四学期或六学期开,共18周。
六、教材及主要参考文献
1.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2.现行《著作权法》、《商标法》、《专利法》及其相关法规。
七、教学主要内容与考核要点
一.总论
1.知识产权的概念。
2.TRIPs协议给出的知识产权范围。
3.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
4.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及基本特点。
二.著作权
5.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的概念和种类。
6.我国著作权法保护和不保护的客体。
7.著作权归属的一般原则和特殊规定。
8.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著作权人的各项具体权利的内容;著作权的保护期。
9.邻接权的概念及其范围、内容。
10.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的概念、种类。
11.著作权侵犯行为的认定。
12.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及赔偿数额的确定方法。
13.著作权的转让、许可使用、质押的概念及其辨析。
三.专利权
14.专利、专利权、发明人(设计人)、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职务发明、现有技术、优先权日、首次销售、初步审查、实质审查的概念。
15.职务发明创造与非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权归属。
共同发明、委托发明的专利权归属。
16.我国专利法保护的三种专利的概念及其相互区别;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的概念。
17.专利申请的原则:先申请原则与优先权原则。
18.授予专利的积极条件与消极条件。
19.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程序;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审查程序。
20.专利权人的权利与义务。
21.专利权的限制制度。
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行为;可以授予专利强制许可的情况。
22.专利纠纷的解决。
假冒专利问题的解决。
四.商标权
23.商标的含义、功能。
24.商标与其他商业标识的辨析。
25.注册商标、商品商标、服务商标、驰名商标、防卫商标、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的概念。
26.商标注册的积极条件与消极条件。
27.商标权的取得方式。
28.商标注册的原则:申请在先原则、优先权原则。
商标注册文件、其他情形的注册申请;商标注册的形式审查、实质审查、初步审定、异议程序、核准注册。
29.注册商标的有效期,续展。
30.商标注册无效的情形。
商标无效程序的启动、无效宣告裁定及其司法审查、注册无效的效力。
31.注册商标的使用许可、转让和移转。
商标权质押的含义、条件及办理手续。
32.注册商标的管理,被撤销或注销商标的管理,强制注册商标的管理,未注册商标的法律保护。
33.商标权的内容;商标权的限制。
34.商标权的保护范围。
淡化的概念。
商标侵权行为的种类。
35.驰名商标的认定方式和标准;未注册驰名商标和已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的差别,驰名商标的延伸保护。
36.侵犯商标权的赔偿数额的确定方法。
四、其他知识产权
37.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商业秘密权、地理标志权、商号权、域名权的概念。
38.商业秘密权、地理标志权的限制和保护
39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
五、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
40.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主要公约。
《巴黎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主要内容。
八、考核形式
1.成绩构成:总分100分。
本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构成,计分方式,根据期中考核的形式分两种:(1)期中开卷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中考核占1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2)期中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10%,期中占40%,期末考试占50%。
2.考试形式及题型:作业的形式是论述题;期中考核以小论文、调查报告、闭卷考试等形式;期末考试为闭卷或开卷考试等形式,100分制,120分钟。
题型分填空、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案例分析等,分值根据需要决定,每次考试至少有其中的五种题型。
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识记和基本理论分析能力的考查。
政法学院知识产权法课程组 2012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