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细则

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细则

1 目的规范中海油海西宁德工业区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公司”)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与规划、设计、采办、施工质量管理要求,质量事故处理程序等。

2 适用范围公司及所属单位。

3 编制依据3.1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独资、控股、负责管理的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PM-01-01,2011,总公司。

4 释义4.1 第三方检验机构指由项目组聘请的具有资质和诚信、经验的公司以及其他机构,依照标准、规范等要求帮助项目组进行设计文件、设备、材料、施工方案、施工现场等质量检验、检测的机构,包括上游项目聘请的船级社、项目聘请的监理、专业的设备、材料质检机构等等。

4.2 QA/QC指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的英文缩写。

5 职责分工5.1 公司的法人代表和一把手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项目(总)经理是工程项目质量的终身责任人。

5.2 公司工程建设部5.2.1 负责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检查、监督、支持与服务;5.2.2 建立、制订、修改和完善公司工程建设项目有关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程序;5.2.3 审批报送的《项目实施策略》(PSP)等工程项目管理文件,审查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和不定期检查项目实施的质量情况,向公司/项目组提出建议,在必要时向公司主管领导报告;5.2.4 协调或处理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的质量问题;5.2.5 组织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及人员资质管理工作。

5.3 工程项目公司5.3.1 负责建立本公司的关于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相关标准的认证;5.3.2 编制公司内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规划;5.3.3 向公司内部各工程项目选派合格的质量管理人员,定期培训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人员;5.3.4 监督、支持和协调公司内部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保证各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顺利开展;5.3.5 依照公司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定的要求向公司工程建设部定期报告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情况和突发质量事故情况;5.3.6 及时总结本公司内部质量管理经验。

5.4 项目组5.4.1 依照现行规范、标准、规定实施全面的项目质量管理;5.4.2 组织编制本项目质量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采取行之有效的质量保证、控制措施;5.4.3 向上级主管部门定期报送项目质量管理情况和突发质量事故情况;5.4.4 及时分析、总结项目质量管理情况;5.4.5 协调第三方检验机构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关系;5.4.6 协调、配合项目质量验收、核定工作;负责优质工程项目申报工作。

6 质量管理的方针和基本目标6.1 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方针坚持以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为准绳,以满足项目投产后长期运行安全为重点,预防为主、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追求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

6.2 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的基本目标确保工程建设项目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确保项目建成后的运行安全和生产的要求。

7 工作内容与程序7.1 质量管理体系7.1.1 公司应高度重视本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应从组织机构、程序、文件体系、过程和资源等方面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7.1.2 各所属单位应建立与本单位各工程项目管理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项目组应建立适合本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管理体系。

7.1.3 中型以上的项目组应设置独立的质量管理部门,设置专职人员负责项目建设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授予其适当的权利,保证各项工作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质量管理人员的多少应与项目的规模及复杂程度相适应。

7.1.4 项目组应积极开展质量风险管理工作,凡对项目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活动,项目组都应事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质量风险的识别、分析、应对和监控工作。

7.1.5 文档管理是质量管理体系中重要的工作之一,项目管理者应设置与本项目相适应的各类文档资料管理人员,对所有文档管理人员实施必要的培训,依照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规范要求,保证各类文档资料得到及时的收集、整理、确认、保存。

7.1.6 项目组在与承包商等签订合同时,应明确要求对方依照工程项目管理相关规定,建立各自的质量管理体系,将其纳入整个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内。

项目组应对合同对象各自的质量管理体系执行情况实施严格的审查和监督。

7.1.7 所有建设项目都应聘请第三方检验机构,协助做好项目质量管理工作。

项目组应全力支持和配合质量监管机构的工作,明确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责任和权利,使其顺利有效的开展工作。

7.1.8 项目组应通过培训、教育、引导、奖惩等措施,培养全体参与人员强烈的质量意识,保证项目建设的交付成果达到或高于项目设计的标准、规范等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7.1.9 项目组应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推行全员、全过程的QA/QC管理理念,并实行PDCA(PLAN-DO-CHECK-ACT)动态的系统管理。

7.2 质量规划7.2.1 项目组应在质量活动开始之前编制详细的质量规划,以确定与本项目相关的质量标准和适用的规范,并说明将如何达到这些标准。

7.2.2 质量规划的内容应包括:质量管理计划、质量测量指标、质量基准等。

7.2.3 质量管理计划是项目执行计划的有效组成部分,应明确说明项目管理组织将要在项目管理当中开展的质量活动,以及如何实施这些活动。

7.2.4 质量管理计划应涵盖项目建设的所有过程。

项目前期研究阶段的质量问题,应遵循公司相关管理的要求,以保证项目决策的正确性。

7.2.5 质量管理计划的内容应包括:质量管理目标,质量管理组织和职责,所需要的过程、文件和资源要求,产品(或过程)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控、检验、试验和接收准则,必要的记录,采取的措施,过程改进计划等。

7.2.6 项目组编制的质量管理目标、质量基准等应包含相当的具体数值,以便于执行和考核。

原则上,压力管道一次焊接合格率≥95%,各类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检验批等检查验收一次合格率≥90%;最终验收的安装工程分部工程优良率≥85%。

7.2.7 质量计划需要修改时,应按原审批程序报批。

7.3 设计质量管理7.3.1 设计单位是项目建设中重要的承包商之一,项目组应严格监督和管理设计单位的质量活动,在设计合同中应包含明确的设计质量保证和控制内容。

7.3.2 设计审查是设计质量控制的主要形式,项目组应在每一次设计审查时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审查。

7.3.3 设计审查的主要内容是:设计依据、选用的规范和标准、与本项目相匹配质量等级、图纸质量、设计人员的资质等等。

项目组应防止因设计单位不同造成整个项目质量等级不一致,以及同一设计单位选用的标准或高或低的情况发生。

7.3.4 设计验收和确认。

每一次设计评审完成后,应对符合要求的设计成果验收和确认,经确认的设计成果不应随意更改。

7.3.5 设计成果须经过设计单位三级校审,校审人员的资质应符合国家有关资质等级的要求。

7.3.6 项目组应采取措施确保用于施工或制造的设计文件和图纸都是经过校审和批准过的合法文件,任何时候都不得采用不合法的设计文件和图纸作为施工或制造的依据,原则上不得使用“白图”施工或制造。

7.3.7 设计审查可依照项目的行业性质、规模大少、专业特点、国家要求及通用作法等确定,一般应进行工艺包设计、基础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施工或制造前等阶段必须进行设计或图纸审查。

7.3.8 项目建设中应严格控制设计变更,设计变更的数量直接与设计质量和审查的深度相关。

7.3.9 项目组应制定设计变更管理程序,并依照变更内容对项目造成的影响确定最后批准人的级别,以此杜绝变更的随意性。

7.3.10 设计单位是项目建设中重要的承包商之一,项目组应严格监督和管理设计单位的质量活动,在设计合同中应包含明确的设计质量保证和控制内容。

7.3.11 设计审查是设计质量控制的主要形式,项目组应在每一次设计审查时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审查。

7.3.12 设计审查的主要内容是:设计依据、选用的规范和标准、与本项目相匹配质量等级、图纸质量、设计人员的资质等等。

项目组应防止因设计单位不同造成整个项目质量等级不一致,以及同一设计单位选用的标准或高或低的情况发生。

7.3.13 设计验收和确认。

每一次设计评审完成后,应对符合要求的设计成果进行验收和确认,经确认的设计成果不应随意更改。

7.3.14 设计成果必须经过设计单位三级校审,校审人员的资质应符合国家有关资质等级的要求。

7.3.15 项目组应采取措施确保用于施工或制造的设计文件和图纸都是经过校审和批准过的合法文件,任何时候都不得采用不合法的设计文件和图纸作为施工或制造的依据,原则上不得使用“白图”施工或制造。

7.3.16 设计审查可按照项目的行业性质、规模大少、专业特点、国家要求及通用作法等确定,一般应进行工艺包设计、基础设计、初步设计、详细设计、施工或制造前等阶段必须实施设计或图纸审查。

7.3.17 项目建设中应严格控制设计变更,设计变更的数量直接与设计质量和审查的深度相关。

7.3.18 项目组应制定设计变更管理程序,并依照变更内容对项目造成的影响确定最后批准人的级别,以此杜绝变更的随意性。

7.4 合同采办质量管理7.4.1 项目组应制定严格的供应商或承包商资格预审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承包商或供应商的质量。

7.4.2 项目组在选择投标商时,投标商应符合下列条件:1) 具备满足招标技术要求的能力、资质;2) 具有诚信、良好财务指标、没有不良记录的行为;3) 在最近五年内具有三个或以上类似规模、水平的在建或完工工程项目建设业绩;4) 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从事组织承包工作的人员。

7.4.3 项目组在编制招评标文件时,应含有防止恶意低价竞争或扰标行为的相关条款;坚决杜绝低价中标后转包、降低投标标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

7.4.4 在选择承包商或供应商时,项目组须严格审查承包商或供应商的QA/QC 体系,并在选择过程中必须有专职的质量管理人员参与,凡是QA/QC体系不合格的承包商或供应商,不得与其签订合同。

7.4.5 所有与承包商或供应商签订的合同都必须包含关于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条款,并应得到质量管理人员审查认可。

7.4.6 项目组应根据设备材料的规模大小、制造的复杂程度等,聘请第三方检验机构驻厂监造,对原材料、制造加工过程及成品验收等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检查,保证采购产品的质量。

7.4.7 项目组应重视业主采办的设备和材料的接、保、检工作以及由承包商采办的设备材料检验工作。

凡是政府、标准、规范要求检查的项目,须由合法的第三方检验机构检查,检查比例不得低于标准、规范的要求;如果无相关规定要求,项目组可自行决定检查项目、抽检比例、适用标准等。

7.4.8 项目组聘请的第三方检验机构,须是具备相应资质的合法机构,所有检测项目都应出具合法有效的检验检测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