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教师:刘丽萍一、你觉得自己可爱吗?()1是 2 不是 3 不知道二、你觉得如何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1.不需要,小朋友们不好2.赞美他,欣赏他3.送他东西三、你是否认为自己经常不被关心?()1 是2 不是四、遇到困难或烦恼时,你会()1 在心理憋着2 向同学、朋友诉说3 告诉老师4 向父母说5 找其它方式发泄五、你是否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哭泣()1 无2 偶尔3 经常六、你是否知道父母的生日、喜好?()1 知道2 不知道3 知道一点七如果遇上一群狼,你会怎么办?()1.跑藏起来2.打消灭它们3.变成狼,与狼共舞,狼有可爱之处呀八、如果生病了你会()1.难受得很爸妈得格外照顾我2.希望生病就可以不上学不做作业了3.一面治疗一面上学坚持不懈九、零花钱你希望用来干什么()1.我不要零花钱花钱不是好孩子2.要多少给多少越多越好买玩具和零食3.买学习用品或捐给有困难的人4、存起来十、你觉得如何提高学习成绩()1.我不行, 我笨2.只要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 ,实际上我挺聪明的3.不知道十一、你是否经常和别人发生矛盾?()1 是2 不是十二、你在空闲时间主要做些什么?()1 阅读课外书籍2 体育运动3 娱乐玩耍 4看电视 5 学习特长十三、在生活中,你是否能发现许多愉快的事?()1 是2 不是十四、你最不喜欢老师的哪一种做法?()1 找家长2 当众批评3 罚站 4其它________调查分析:从100名小学生的问卷中发现:内容人数所占比例对自己充满自信 98 占98%认为学习重要 99 占99%与周围环境取得协调 90 占90%有求知欲和兴趣爱好 96 占97%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0 占80%懂得谦让、关爱他人 82 占82%,懂得珍惜他人劳动成果 75 占75%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快乐成长教师:刘丽萍一、指导思想:生理与心理都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心育是各育的基础和中介,在素质教育中处于重要位置。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发展性、预防性的教育,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小学生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这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未来人才的质量,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二、情况分析:从上幼儿园到上小学,对于儿童来讲,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
他们的社会角色`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活动环境都将由此发生巨大变化。
对于新生来说,首先要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一年级学生有以下特点:1、思维特点:一年级学生正对生活的世界形成一个初步的看法,他们擅长于识别物体的特点、判断物体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点,能很快并很容易地掌握任何一个物体所固有的特征。
2、语言表达特点:一年级学生乐于向其他人交流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这是在探究课上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和培养科学、文明的用语习惯的积极因素。
3、社会交往和与人合作特点:一年级学生一是易受同伴的影响,一是以个人为中心。
幼儿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也要有;别人玩什么,自己也要玩。
受同伴影响的原因可能是个人表现欲、个人占有欲、兴趣易转移、擅于产生联想。
三、任务与重点1、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在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以及学习、交友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以努力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这是基本任务和工作重点。
2、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四、教学目标: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提高对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友善合群,负责守信,开拓创新,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善于控制调节自己,排除心理困扰和行为偏差,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五、教学内容分析:按“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这个小学素质教育培养目标,从生活心理辅导、学习心理辅导和人格心理辅导三个方面安排内容。
通过故事和事例让学生感受学习,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提供良好的教育。
六、方式与途径1、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应当掌握一些基本的学校心理咨询辅导的理论与方法,还应向家长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对于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统一的引导和教育。
还要通过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健康教育图片展、健康教育影片等对学生进行教育。
3、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调查可以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谈心、家访、互评等方式。
收集分析数据,作好记录及总结。
七、对本学期的期望:希望通过本学期的教学,提高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助的独立人格。
培养学生善于与老师,同学交往的能力,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帮助学生克服孤独、依赖、由学习和环境的不适所带来的困惑和交往障碍。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爱惜学习用品教师:刘丽萍一年级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开始时,老师和家长为他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把拥有这些学习用品看做是小学生的标志,使他们感到既新鲜又自豪。
刚开始,他们很喜欢这些学习用品,但时间一长,就出现了一些不爱惜学习用品的不良现象。
通过观察,我发现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他们年龄小,使用与保护学习用品的能力低,难免使用不当,管理不当,造成学习用品的损坏与丢失;二是由于他们缺少“爱惜”的思想情感,不知学习用品来之不易,只看到家长为他们准备好学习用品,一旦损坏、丢失,家长又马上为他们补充,这难免使他们产生“来之容易”的思想,从而也就滋长了他们不爱惜、常损坏、常乱扔学习用品的坏习惯。
因此,及时对一年级小学生进行爱惜学习用品的教育十分必要,以使他们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好习【活动目标】1、让学生知道学习用品都是劳动产品,都来之不易,应该爱惜学习用品。
懂,爱惜学习用品也是勤俭节约的表现的道理。
2、产生对学习用品的珍爱之情。
小心使用,注意保管。
不故意损坏,不乱扔,不浪费。
通过教育学生爱惜学习用品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活动形式】游戏、观看录象、听故事、问题讨论等。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学生丢弃的铅笔、橡皮和撕破的本子等。
2、一组工人师傅制造学习用品的录像。
3、课件《小花狗的学习用品》、录音故事《铅笔橡皮又笑了》。
一、猜猜说说1、热身活动——猜谜语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我们一起做一个猜谜语的游戏好不好?谜语:Ø身子细又长,黑芯长衣裳,走路爱拐弯,脚印老变样。
Ø我的朋友好心肠,有方有圆又有长,发现作业有错误,牺牲自己来帮忙。
Ø轻轻转一转,转出花小卷。
再来转一转,转出尖又长。
有我来帮忙,写字才好看。
2、看短片,想问题。
师:铅笔、橡皮、铅笔刀都是学习用品,那么这些学习用品都是怎么来的呢?(播放工人制造学习用品的录像)师:这些学习用品都是工人叔叔辛辛苦苦制造出来的,是用他们的汗水换来的,我们应该爱惜。
我们学习时还用到哪些物品?如果没有这些学习用品会怎样?3、结合实际找根源。
老师拿出平时从地上捡到的铅笔和橡皮,让学生说一说这些铅笔和橡皮都是从哪里来的?看一看,找一找哪些是自己丢的,都是怎么丢的?小结:学习用品来的不容易,更是学习不可缺少的,离了哪一样都会给学习带来困难,使人感到不方便。
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学习用品呢?爱惜学习用品是勤俭节约的表现。
二、比比谈谈1、观看课件《小花狗的学习用品》。
师:这些都是小花狗的学习用品,小花狗对他们可好了,你们听听学习用品在夸奖小花狗什么?(听录音,“小花狗爱惜学习用品”)2、看后交流:像小花狗这样爱惜学习用品有什么好处?3、小组评选。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有很多同学也很爱惜学习用品,在小组里大家互相看看文具盒和书本,每组选出2名爱惜学习用品的同学。
4、榜样谈经验。
请被选的同学谈谈自己是怎样爱惜学习用品的。
(老师给予奖励)三、学学做做1、听名人故事。
师: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他从小就非常爱护书籍,请大家听一听鲁迅从小爱护书的故事。
(播放录音故事《鲁迅爱书的故事》)2、听后交流:说说你想向鲁迅先生学习什么?3、对照榜样找差距。
请学生各自检查自己的书本和文具,有做得不好的地方马上纠正过来。
(把折了的书角摩平;乱涂的笔痕擦掉;脏了的橡皮在清水里洗洗等)四、帮帮教教1、师:同学们都知道怎样爱惜学习用品了,可是有些小同学做得还很不够,需要我们去帮助他们。
(课件演示学生扔铅笔、随便在书上乱画,将书本弄卷皱等不爱惜学习用品的种种表现)师:请你告诉他们这样做有什么不好?应该怎样做?2、听录音故事《铅笔橡皮又笑了》。
听后讨论交流:你们是不是也像小明那样把铅笔和橡皮到处乱扔呢?铅笔和橡皮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用完后要把它放在文具盒里,不要到处乱扔。
把你们的文具盒拿出来让小组里的同学看看,铅笔是不是摆得很整齐,枝数是不是和早晨来的时候一样多?(老师表扬铅笔一枝也不少的同学)小结:我们的学习用品来之不易,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制造出来,我们应该好好爱惜。
爱惜学习用品是小学生的优良品质。
五、读读背背铅笔尺子和橡皮,天天帮助我学习,不损坏、不浪费,学习用品要爱惜。
小结:我们学习时离不开学习用品,它就像我们的好朋友、好伙伴。
我们要爱惜学习用品,做到不损坏、不浪费,不乱丢。
每个小朋友都应该争做爱惜学习用品的好孩子【有关格言】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英国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吃饭要知牛马善,着丝应记养蚕人你勇敢吗?教师:刘丽萍活动设计: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对勇敢的认识和理解由于阅历浅而易走入误区,本节辅导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坚强的意志,由浅认识的勇敢上升到在学习上,在困难面前,在紧急关头坚强、勇往直前的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辅导目的:1、通过学习和讨论加深对“勇敢”的认识。
2、用辨证法的观点理解“勇敢”,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辅导方式:1、讲述和讨论2、角色扮演3、自我测试辅导前准备:1、测试卷一份。
2、三个情境小品。
附:测试卷问题:学生回答“是”或“不是”(1)你自己睡觉害怕吗?(2)晚上爸爸、妈妈外出办事,你一个敢在家吗?(3)做不出题目,你想哭吗?会发脾气吗?(4)遇到危险或困难时,你是否会发抖或出汗?能做到一至二件的同学,你比较勇敢;做到三件的同学,你挺勇敢。
辅导步骤:1、认识(1)你对勇敢的理解。
(2)说一说你经历的自认为勇敢的一件事。
(3)讨论“勇敢”与“大胆”一样吗?教师根据同学们的理解与讨论,阐述“勇敢”的定义。
勇敢:不怕危险,不怕困难。
2、角色扮演: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小品,请部分同学参与表演,大部分同学观看并思考:你赞同他们的做法吗?这些行为是“勇敢”的表现吗?故事小品一:某个小孩被坏人拐骗,在火车站上,他借口上厕所,在厕所里他机智地得到一位陌生的叔叔的帮助,终于逃脱了魔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