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江苏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

江苏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江苏省既是我国的经济强省又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地处江淮平原,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7万km2,占全省面积的70%以上,主要由苏南平原、苏中江淮平原、苏北黄淮平原组成。

农林牧渔总产值多年位居全国第三。

进入21世纪,江苏省工业品出口增长强劲,而农产品出口增长相对缓慢,江苏农产品的出口地位已退居至全国第7位左右。

在当前形势下,增强江苏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促进江苏农业经济和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江苏省农产品进出口现状我国自加入WTO以来,贸易自由化程度不断加深,农业产业国际化逐渐加强。

近年来,江苏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进出口呈稳定增长趋势,但贸易逆差明显。

2 007年,江苏省农产品进口额为55.98亿美元,同比增长42.96%,出口全年完成16.39亿美元,同比增长17.86%,却略低于全国18.0%的平均水平,而贸易逆差为39.59亿美元‘¨。

2010年,江苏省农产品进口额为116.36亿美元,其中进口66.58亿美元而出口25.14亿美元,贸易逆差为66.08亿美元,贸易逆差继续加大。

据商务部统计,江苏农产品出口近几年在全国一直徘徊在第7位。

2007年,农产品出口排在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山东、广东、辽宁、浙江和福建,农产品出口额分别占全国农产品出口的25.25%,11.31%、8.38%、8.00%和7.50%.而200 7年江苏农产品出口贸易额16.39亿美元仅占全国农产品出口的4.48%…。

可以看出,江苏农产品对外贸易大大落后于沿海其他各发达省份,没有在全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中占据应有的位置,与江苏农业大省的身份格格不入。

‘2基于钻石模型的江苏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基于钻石模型(图2),对江苏省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

2.1需求条件需求条件是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是产业发展的动力。

对于江苏的农业产品出口来说,由于其规模较小和缺乏品牌等因素,对于国际市场需求来看,由于不同品种在产品、质量等方面的差异,需求状况不尽相同。

2006年江苏省农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前5位依次为日本、美国、欧盟、东盟和韩国,出口额合计占全省农产品的78.43%。

对日本出口3.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4%;对韩国出口0.99亿美元,增长17.01%;对美国、欧盟和东盟的出口额增幅超过35%。

对澳门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出口额比上年增加1.5倍以上。

虽然主要出口市场的比重在不断的下降,新兴市场的快速成长对于化解农产品的出口市场集中所带来的风险。

2.2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对于江苏省农产品行业来说,竞争优势与它们同样有关。

自从我国加人世贸组织以来,虽然面临着机遇,但是在农产品加工产业出口方面也同样面临着考验。

江苏省农产品加工程度不高,附加值低。

由于长期以来低价竞争,我国食品和农产品出口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后劲,往往容易引起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采取反倾销等保护主义措施。

由于品种、加工、储藏、保鲜以及不符合卫生检疫质量标准等问题的存在,我国食品、农产品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3农产品出口行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是指企业在一个地区的基础、组织和管理形态。

江苏省出口企业由国有企业、“三资”企业(通常把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3类外商投资企业统称为“三资”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构成,而外商投资“三资”企业出口一直居江苏省农产品出口的首要位置。

出口经营主体薄弱,生产型企业出口额所占的出口比重仍然较低。

2006年江苏农业龙头企业出口额2000万美元以上的仅有5家,1000万美元以上的仅有33家,而农业强省山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出口额1亿美元以上的就有2家,5000万美元以上13家,2000万美元以上30家,1000万以上的117家。

两者相比,江苏农业龙头企业规模偏小,对出口的带动能力不强,这一现状也成为制约江苏农产品出口的因素之一。

2.4政府政府主要是对于上面4种要素施加影响,从而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不断优化政策环境。

江苏省政府提出了发展高效外向农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实施农产品出口振兴计划,扩大农业利用外资,加强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增加园艺水产和畜禽等优势农产品出口的指导意见。

近年来外资大举进入江苏省油脂加工行业,加上纺织业的快速发展,对农产品进口起到了关键作用。

2.5机遇我国2001年加入WTO组织,为农产品贸易提供广阔发展平台的同时,也对农产品出口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世界各国打着维护食品安全的旗号,对进口的农产品设定各种各样的标准和政策限制,例如绿色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检验检疫壁垒、数字壁垒以及食品反恐壁垒等等。

形形色色的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制约江苏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严重阻碍了江苏省农产品出口的发展。

在江苏省农产品出口市场中,日本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列表制度的实施,加大了江苏省农产品出口的风险,多重检测也使得农产品的出口成本不断上升,市场竞争力下降。

2010年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第一年。

加入了东盟自由贸易区,江苏农产品面临多重机遇。

一是有利于我国企业规避贸易壁垒。

在2010年以前我国虽然有部分企业在东盟国家进行投资,但是由于没有具体的条例来规范执行,我国出口企业面临贸易歧视,各类贸易壁垒等众多的困难。

自由贸易区建成之后,我国企业在同东盟国家进行贸易遭遇阻力时,可以通过投资协议进行具体落实与应对。

二是有利于农产品和农资产品出口。

目前我国与东盟各国合作项目的实施都以市场为导向,参照国际惯例,选择有潜在市场前景的项目来执行。

由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不断推进,我国和东盟国家开始采取人才、技术和生产资料、设备贸易相结合,援助性专家指导和咨询相结合,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动企业商业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合作。

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与东盟的农业经贸合作和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促进我国农产品和农资产品的出口。

3制约江苏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主要因素虽然从2007年开始江苏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额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江苏省农产品1出口累计出口额逐年稳步攀升,出口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抗风险能力不断加强,农产品的出口市场构成也变得多样化,而且江苏省内各地区农产品出口差距也在逐步缩小。

但从整体上看,还存在着一些因素制约着江苏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1 出口市场较为集中江苏省出口农产品中将近80%的出口额集中日本、美国、欧盟、东盟、韩国,出口较为集中,且对于单一的市场出口的商品品种也较为单一。

例如2010年1~11月,江苏农产品出口东盟总额达4.9亿美元,其中大蒜出口达2.79亿美元,占江苏省出口东盟商品一半以上。

对于的单一市场,出口单一产品比重过大,不利于分担市场风险。

3.2政策和体制因素不完善虽然近几年江苏省加大了对农产品的补贴,但是对于补贴政策利用不够充分,在“绿箱”政策中,对生产者的直接支付、不挂钩的收入支持、收入保险、农业生产者退休或转业补贴等6项补贴政策尚未使用,补贴空间仍较大,农业支持结构不尽合理,补贴重点不够明确;管理体制运行不畅,补贴效率不高,重流通环节补贴、轻生产环节补贴等。

3.3竞争环境不公平许多发达国家甚至东亚很多国家对农产品提供了巨额的出口补贴,贸易保护政策不断出台,造成了国际农产品贸易的严重扭曲,国际农产品出口竞争环境极不公平,对江苏农产品出口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据WrO R eporter报道,欧盟向WTO通报的其对农产品提供的出口补贴状况尽管呈下降趋势,但是欧盟目前仍是wTo中对农产品提供出口补贴最多的成员。

3.4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出口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不高江苏省农产品出口的生产源头比较分散,生产规模小,很多出口产品都是较为分散的农户自产产品。

出口产品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出口农产品的质量,未能实现专业的标准化生产,从而导致了出口产品竞争力薄弱。

从江苏省出口的农产品来看,初级农产品的出口在江苏省农产品出口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尽管农产品加工品的出口额在不断攀升,但是农产品科技含量缺乏,附加值不高,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出口农产品质量的提升,造成了农产品出口受阻、退货量持续增加。

其中畜牧制品、蔬菜成为江苏农产品出口中主要的退货产品。

4提升江苏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4.1加快开发新兴的外需市场,进一步分散市场风险虽然这些年我国对于新兴市场出口贸易额增长较快,农产品贸易额增长明显,但由于江苏省出口贸易额中新兴市场出口贸易额基数较低,在全省农产品贸易出口额所占的比例过小,起到分散集中市场风险的作用也过小。

并且,应该进一步扩大对于同一市场的不同品种的产品销售,摆脱出口过度集中的情况,增强在国际贸易中的定价话语权,这对强化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4.2利用“三资”企业外向型优势,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外向型是外资企业的天性,外资企业由于有稳定的市场、先进的技术、与国际接轨的理念和现代的企业管理模式,在农产品出口中一直处于有利地位。

在江苏“三资”企业出口额所占比重较大,所以更应该加强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与“三资”企业的合作,更好地利用其外向型的特点。

江苏省劳动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都缺乏国内相对优势,因而,从“人世”带来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促进效应方面可能获利较小,而面临着土地密集型农产品进口增长带来的较大国内调节成本,因而在人世影响中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

所以利用“三资”企业外向型优势,可以对于相对优势较弱的江苏省农产品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3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促进农产品出口农业属于弱势产业,加上越来越多的贸易壁垒,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离不开政府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在工业反哺农业方面,既要与我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又要与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中的有关规定接轨。

要加大直接财政支持的力度,把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同时充分运用世贸组织“绿箱”政策,就是利用科技教育、信息服务、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途径,增加政府对农业的投入。

同时也要充分运用世贸组织“黄箱”政策,加大农产品出口扶持力度。

合理利用wro规则,建立农业保险补贴制度和外向型农业发展基金,开展农产品生产保险试点,对出口创汇的产品,财政给予全额保险补贴,支持和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

江苏省要加大对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使农产品的出口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4.4政府应建立农产品出口服务通道,完善出口服务体系对于竞争环境的不公平,政府应该积极主动的帮助农产品企业应对。

政府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省农林厅、外经贸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海关、海洋渔局等部门交流、沟通信息,一方面为出口企业提供准确及时的出口信息,另一方面及时了解和解决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关注企业需求,为企业排忧解难。

相关主题